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121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所有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MP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MP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检测血MP-IgM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793例胃十二指肠病人施行胃镜检查及尿素酶试验。结果79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Hp检出率各异,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检率高。结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从炎症反应综合征角度阐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病毒唑治疗组及病毒唑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32例给予病毒唑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IVIG+病毒唑治疗组32例在病毒唑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连续应用3d,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另选3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IVIG+病毒唑治疗组和病毒唑治疗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组比较,血中TNF-α、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前IVIG+病毒唑治疗组与病毒唑治疗组患儿体内TNF-α、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治疗后IVIG+病毒唑治疗组比病毒唑治疗组患儿体内TNF-α、CRP和IL-6水平下降明显,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VIG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