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对3D腹部多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detector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DCT)图像进行非线性扩散滤波分析,避免低剂量MDCT图像质量改善中3D非线性扩散滤波器需要通过主观经验设置扩散参数的缺点.方法:根据3D非线性扩散滤波器的滤波原理推导扩散参数与体素值变化的依赖关系,根据该依赖关系客观地设置扩散参数值,并将加权均值策略引入非线性扩散滤波当中以抑制点噪声.结果:根据该方法设置的非线性扩散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低剂量MDCT图像的量子噪声,并且能够较好地保留小病灶、血管等感兴趣区域的边缘与细节信息.结论:扩散参数与体素值变化的依赖关系可以应用在3D扩散均值滤波器的参数设置当中,使该滤波器能够有效改善低剂量MDCT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在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9例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于关节镜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并进行双能染色重建。以“双能染色减少征”作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利用“双能染色减少征”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53例,52例与关节镜术后结果一致;诊断前交叉韧带正常36例,33例与关节镜术后结果一致。“双能染色减少征”的诊断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7.1%,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5.5%,结论双能量CT成像的“双能染色减少征”可认为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的有效征象。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4例需手术治疗的痔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12例)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并外痔切除缝合术,对照组(112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出血、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09例,治愈率97.3%;对照组治愈88例,治愈率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43,P=0.0002〈0.01)。观察组术后出血、疼痛、尿潴留,肛门水肿、肛门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Z=-6.1772,Z=-5.7139,√=13.0123,Z:4.7622,F=6.7574,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并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内扎外剥术。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痔是一种新兴的微痛微创疗法,加之术中对外痔切除缝合术,其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双源CT设备在自动管电流调节下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双源CT对胸部、腹部扫描时进行剂量测量,探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协调关系,在二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结果:双源CT设备在自动管电流调节下扫描,可平均降低15%的辐射剂量。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设备既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研究眶下孔及眶下管的正常解剖和CT测量方法.方法 选择健康的成人志愿者80例,其中男、女各40例.所有病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对上颌窦行连续容积扫描,利用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在选取的截面或VR图像上测量眶下孔及眶下管的有关数据.结果 ①对所测得的眶下孔及眶下管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获得正常值范围,左右两侧各项对应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眶下孔长径、宽径分别为(5.40士1.35) mm、(3.05士0.80) mm.③眶下管长度和中段平均直径分别为(10.9±2.64) mm、(3.3士1.26) mm,眶下管与冠状面夹角40.48°士8.34°.④眶下孔的定位:眶下孔至眶下缘垂直距离(8.60士2.10) mm;眶下孔至正中线距离(28.1士1.45)mm;眶下孔至尖牙槽前缘的距离(32.2士2.9) mm.结论 眶下孔及眶下管的多层螺旋CT观察与测量可提供准确可靠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聚丙烯补片及网塞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或腰椎麻醉下进行手术.取腹股沟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游离精索后找到疝囊,用花瓣状锥形网塞填入疝环,将网状补片按腹股沟区域大小进行修剪,平铺于精索后(女性为圆韧带),结节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并将补片与网塞固定.观察无明显渗血,逐层缝合伤口.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为3~5 d,未出现因排异反应引起补片脱出或窦道形成等的并发症出现,经随访6个月未发现疝复发病例.结论 国产补片及网塞的应用,治疗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行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125例3岁以下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左右肺动脉、主肺动脉、心内结构性畸形的能力,评价心率对双源CT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双源CT显示发育不良肺动脉的能力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双源CT在心率120/min以下时测量小儿肺动脉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双源CT诊断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的心外血管和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9.
50.
乔国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98-2498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发现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右上腹有一肿物,未感觉疼痛等其他不适。自肿物发现以来,精神饮食良好,二便如常,无乏力及体质量下降,无腹胀腹痛及黄染。查体:T36.8℃,心肺如常。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肿大,右上腹可及6cm×6cm×5cm大小肿物,光滑质中等硬,活动度不大,界欠清,无压痛,无波动感,膝胸位查体肿物亦无活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