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神经元c-fos的表达变化。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缺血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2、4、6、12、24、48、72h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质区各时间点GFAP和c-fos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显示2组再灌注4、24、48hGFAP和c-fos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h神经元c-fos的表达增加,4h达高峰,随之下降,2组间各时间点均有差异(P〈0.05);于再灌注4h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GFAP表达增加,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于48h达高峰,随后下降,2组间6、12、24、48、72h5个时间点具有差异(P〈0.05);且在同一部位,c-fos阳性神经元周围伴有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均被激活,并伴有GFAP、c-fos的不同的时程规律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大黄在创伤后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LI 8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大黄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微泵静脉注射,大黄组给予大黄胶囊鼻饲,联合用药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呼吸相关指标,血白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4组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11.9%。乌司他丁组、大黄组、联合用药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疗效更显著(P<0.05)。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呼吸频率减缓,二氧化碳分压、氧和指数增高,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介素-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以联合用药组变化最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ALI具有协同作用,并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ε型蛋白激酶C(PKCε)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间关系。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1、6、12、24、48、72h亚组,应用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层、基底节区各时间点胞浆内PKCε及HSP70及胞膜PKCε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再灌注1h胞浆内PKCε含量开始下降,至再灌注24h达最低点,持续至再灌注72h。而膜内PKCε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含量逐渐上升,于再灌注24h达到最高。再灌注1hHSP70有少量表达,再灌注6h即增高,至再灌注48h达最高,再灌注72h稍有减弱。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低含量表达。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与胞膜PKCε表达呈正相关,但无差异性,(r=0.55,P〉0.05);HSPT0与胞浆内PKCε表达间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皮层、基底节区PKCε发生了膜转位激活现象,同时有HSP70的表达,两者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1.4 mmol/L异氟醚处理的细胞活性比缺氧复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异氟醚处理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用于全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全麻手术的、ASA分级为Ⅰ或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45)和吗啡组(n=45)2组,术毕前30min给予负荷量,布托啡诺组予布托啡诺0.01mg/kg,吗啡组予吗啡0.05 mg/kg,在麻醉清醒后静脉接韩国产奥美2300型微量持续电子镇痛泵,给药模式均为负荷剂量+持续剂量2mL/h+单次剂量2.5 mL(锁定时间15min).其中布托啡诺组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布托啡诺0.2+mg/kg+甲氧氯普胺15mg,吗啡组为吗啡1mg/kg+甲氧氯普胺15mg.对2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布托啡诺组术后24h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频率与吗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全麻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家兔模型的影响。方法48只家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损伤模型组(V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处理组(分别为K1组、K2组和K3组)。除C组外,其他组均给予大潮气量通气(VT=40mL/kg)4小时,K1、K2、K3、NS组在给予大潮气量通气同时间断雾化吸人容量为4ml/kg/h、浓度为12.5mg/ml、25mg/ml、50mg/ml的氯胺酮持续10min/h或等量生理盐水。4小时后测定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NS组肺W/D比值和BALF中IL-6、TNF—d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K3组肺W/D比值和BALF中TNF—α和IL-6含量减少的同时,IL—10含量增高,且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雾化吸入对机械通气所致兔肺损伤有保护作用,高浓度氯胺酮则保护作用更显著,该作用与氯胺酮雾化吸入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右手或右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体重50~80kg,BMI 18~28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肋锁组(C组)和喙突组(P组),每组30例。C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0.375%罗哌卡因30ml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P组行超声引导下喙突旁0.375%罗哌卡因30ml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Horner综合征、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气胸、呼吸困难、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分别对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阻滞前、阻滞后30min的膈肌移动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两组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30min深呼吸测量下C组膈肌部分麻痹率明显高于P组(43.3%vs 13.3%,P0.05)。平静呼吸下C组与P组膈肌麻痹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出现Horner’s综合征、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气胸、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旁入路起效时间短,但更易引起膈肌麻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视可尼硬质喉镜在颈椎外伤性手术中气管插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8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视可尼喉镜组(S组),普通喉镜与视可尼喉镜联用组(C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以视可尼喉镜或与普通喉镜联用的方法实施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开始时(T1),导管插入时(T2)及导管插入后5min(T3)的HR,SBP,DBP值,插管所用时间、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S组有20例,C组有23例患者数据进入统计.所有病例在各时间点的HR,SBP差异未有显著性变化,而DBP呈现为一先上升后下降的进程,且在T2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插入气管导管时间上C组显著快于S组,1次插管成功率C组显著高于S组.术后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快速诱导下对颈椎损伤患者使用视可尼硬质喉镜进行插管安全性好、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在需缩短插管时间情况下,可以采取联用普通喉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后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法(4-VO)制作VaD老年大鼠模型,60只SD老年大鼠,雌雄各半。根据模型大鼠吸入异氟烷后开始实验的天数(1天和7天)和吸入浓度(0、1.5%、2.0%)分为6组,即:1天未吸入异氟烷组(Ⅰ1,0),1天1.5%异氟烷组(Ⅰ1,1.5%),1天2%异氟烷组(Ⅰ1,2%),7天未吸入异氟烷组(Ⅰ7,0),7天1.5%异氟烷组(Ⅰ7,1.5%),7天2%异氟烷组(Ⅰ7,2%)。吸入异氟烷后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每天8次,连续5天。以定位航行实验中到达平台的潜伏期作为学习成绩,以空间探索实验中在1min内通过平台位置的次数作为记忆成绩。结果吸入1.5%和2%异氟烷1天后痴呆模型大鼠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未吸入异氟烷组大鼠,其中吸入2%异氟烷大鼠的成绩最差(P〈0.05)。吸入不同浓度的异氟烷7天后,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氟烷可以使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下降,但这种作用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同一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50岁,ASAⅠ级,随机分为R1组(0.375%罗哌卡因40ml),R2组(0.5%罗哌卡因30ml)和R3组(0.75%罗哌卡因20ml),每组15例。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ISBPB。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全程监测患者HRV参数(LF、HF、LF/HF、SDNN、RMSSD、PNN50%)的变化,阻滞后30min评价患者各主要神经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痛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均取得完全阻滞,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R1组为26.7%,R2组为20%,R3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30min R2、R3组LF值明显减小(P0.05),R2组SDNN值明显减小(P0.05),R3组PNN50%值明显减小(P0.05),R2、R3组LF值明显小于R1组(P0.05)。R1、R2和R3组镇痛维持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598.6±32.2)min、(448.7±19.8)min、(405.1±15.9)min和(606.4±32.5)min、(553.3±19.6)min、(517.1±17.6)min,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参数中变化最明显的LF值恢复至注药前水平,三组所需时间分别为R1组(876.2±43.7)min,R2组(798.8±61.5)min,R3组(712.2±45.7)min,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SBPB影响心脏血管自主活动的稳定性,可能是因为局麻药扩散,阻滞了星状神经节或迷走神经分支,降低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增加副交感神经功能,且剂量相等时,局麻药浓度越大,对HRV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