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苏肇伉严勤丁文祥陈玲刘锦纷⒇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7.5岁,体重25.5kg。3岁时曾因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左心室与升主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4.0kPa(105mmHg)降至6.7kPa(50...  相似文献   
72.
氧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犬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种犬14只,平均体重13.7kg,随机分为3组,A-对照组(n=4),B-超氧化物歧化酶组(SOD)(n=5),C-辅酶Q(10)组(CoQ10)(n=5),B、C组在4℃高钾心肌保护液中分别加入SOD(6万U/100ml),CoQ10(8mg/100ml),在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手术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心肌组织氧自由基产生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冠脉血肌酸磷酸激酶(CPK)浓度的变化以及心肌超微结构。发现在停循环再灌注10min时,B、C组氧自由基产生量、CPK浓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ATP含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组;在再灌注30min,C组ATP含量有回升趋势。再灌注30min时心肌超微结构可见B、C组心肌损伤较A组轻,C组心肌损伤减轻略明显。结论:(1)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再灌注早期损伤尤甚,氧自由基是造成这种损伤的病理基础;(2)CoQ10、SOD都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损伤、保护心肌作用;(3)CoQ10对损伤的心肌细胞能源代谢的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73.
病例1,患者,女,61岁。1995年3月以“窦性心动过缓”收入院。查体:双甲状腺轻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叩诊不大,心音纯,节律规整.心率50次/min且不随呼吸而变化。腹部平坦,双下肢无浮肿.查甲状腺B超提示双甲状腺轻度弥漫性肿大,T3、T4正常,其他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初步考虑病人年纪较大,因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窦房结功能障碍,但经过一个疗程的扩冠、抗凝,改善血液粘度,降低心肌耗氧量等综合治疗,心率仍无改善。心脏电生理检查SRT1.8s,窦房结恢复时间正常。窦房结传导时间大于160ms。口服阿托品片0.5mg,一天三次…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利用放射性肺灌注显像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分流定量分析,探讨其与缺氧的关系。方法22例右向左分流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行肺灌注显像;以脑、肾放射性指数(NPI)对分流定量;将肺放射性指数(PI)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及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NPI和PI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PI与Hb及RBC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5和-0.58,P均<0.01);PI与SaO2呈显著相关(r=0.83,P<0.01)。轻一中度及轻一重度PI组间的Hb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2.8和3.8,P均<0.05),而中一重度PI组别间的Hb无显著差异(t=0.5,P<0.05)结论 NPI可直接反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右向左分流量。分流量越大,缺氧越严重;SaO2越低,Hb及RBC越高。但缺氧达一定程度后,两者的升高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75.
严勤  张红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54-165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结合PCR法检测弓形虫病,双项阳性确诊Tox感染。随机选择2002~2004年在本院产前检查分娩的孕妇996例,其中妊娠期合并弓形虫感染孕妇64例(弓形虫病组),正常孕妇932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及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结果:弓形虫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弓形虫病组的早产发生率、死胎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合并弓形虫感染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室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初期术后右室发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1月至1990年6月期间,对一组室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病儿作了初期手术,近期对生存中6例来随访者作了临床研究。这6例手术年龄9天至15个月,术时体重3.2~8kg。术后随访时间2~10年。6例均为瓣膜隔膜状闭锁、右室不同程度发育不良者。4例行右室流出道(RVOT)跨瓣补片或管道扩张术;2例行闭式肺动脉扩张术,其中1例同时行B-T分流术。随访复查经皮氧饱和度(TcO2%)、心导管造影。结果:TcO2%由术前55%增至88%(P<0.001);右室收缩压从术前15kPa(1kPa=7.5mmHg)减到4.5kPa(P<0.05);右室腔大小指数由6明显增大至11(P<0.001);三尖瓣周长占正常值的百分比从术前78增高到93(P<0.05)。结论:(1)PA+IVS初期术后右室腔有增大的潜力;(2)右室发育与术前右室发育程度关系密切;右肺与肺动脉有效疏通、血流恢复正常途径,三尖瓣开放不受限,右室腔有效减压是右室发育的重要因素;(3)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尽早选择RVOT跨瓣补片扩大术,有利于改善右室顺应性与右室腔增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新法复苏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①总结1997年至2006年间本院39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该组患者均采用新法复苏方法 抢救,简称为A组.②随机抽取开展新法复苏前新生儿窒息患者200例,该组患者均采用传统复苏方法 抢救,简称为B组.③观察两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并对比其中的差异.结果 ①A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为98.5%,B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B组新生儿死亡率为8.0%,A组新生儿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有赖于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大动脉调转术(ASO)331例,术后生存288例.228例平均随访(20.4±18.6)个月,随访率79.2%.根据ASO术后超声报告所测主、肺动脉吻合口流速的大小,对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间隔完整型(TGA/IVS),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伴窒间隔缺损(TGA/VSD),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Taussig-Bing)和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Stage-Switch)的随访资料分别分析其主、肺动脉吻合口的梗阻情况.对ASO手术后的各类疾病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流速,按流速<2 m/s,2~3 m/s,>3 m/s的病例百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种疾病分类的随访结果示主动脉吻合口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肺动脉吻合口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吻合口流速增快发生率比主动脉吻合口高.Taussig-Bing组发生率高,Stage-Switch组发生率低.手术时病婴年龄越小(≤12 d),主动脉、肺动脉吻合口流速越易增快.随访时间延长,流速增快的发生率会逐渐提高.全组6例由于左、右流出道梗阻而再次手术.结论 ASO术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发生率较高.ASO术后必须定期随访,注意观测吻合口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79.
主动脉弓中断足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前列腺素E1未能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前,其病死率很高.早期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分期纠治,包括一期重建主动脉弓,二期纠治其他心内畸形,其病死率高且社会经济负担较重.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外科技术及围术期监护、体外及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其他相关心内畸形多采用一期纠治.主动脉弓中断的手术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针对其存在较高的远期再狭窄及左室流出道梗阻,外科治疗仍存在较大的挑战,文章就此对其外科治疗及相关进展以及有关远期并发症的发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动脉调转术治疗新生儿大动脉转位(D-TGA)围术期心肌损害和临床结果.方法 行动脉调转术治疗D-TGA新生儿21例,手术年龄2~28d;体重2.90~4.12 kg.分为急诊组9例和非急诊组12例.分别检测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术后即刻(T3)、术后24 h(T4)、48h(T5)、72h(T6)时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并收集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急诊组1例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放弃治疗.急诊组较非急诊组T1、T2、T3时cTnI增高,两组间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TnI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r=0.647,P<0.01),CK-MB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急诊组和非急诊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7.78±66.94)h和(75.25±46.11)h]、监护时间[(11.67±4.30)d和(7.67±3.33)d]、术后住院时间[(16.56±5.36)d和(11.92±3.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D-TGA行动脉调转术治疗效果满意.早期诊断、术前纠正酸中毒、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积极改善术前一般情况、尽量减少急诊手术,可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问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病儿术后迅速康复.cTnI、CK-MB是检测心肌损害的指标,cTnI更灵敏,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