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2例,男58例,女34例;年龄46~76,平均56.8岁。采用普通cage加钛板固定(cage+钛板组)52例,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固定(ROI-C融合器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9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cage+钛板组及ROI-C融合器组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7.15±6.96) mm、(46.95±7.14) mm分别增加至术后3个月(79.06±6.67) mm、(78.80±6.85) mm;颈椎Cobb角由术前4.27°±11.15°、2.80°±10.81°分别增加至术后3个月9.29°±12.90°、8.57°±13.00°。ROI-C融合器组较cage+钛板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ROI-C融合器组JOA评分从术前(9.32±1.74)分增加到(15.15±0.91)分,改善率75.82%±13.28%;cage+钛板组从术前(9.11±1.23)分增加到(15.29±1.07)分,改善率77.91%±14.14%。两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颈痛及上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与普通cage+钛板融合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相当,而采用 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52例移位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27例,采用普通钢板交叉克氏针治疗25 例,术后采用改良腕关节功能Gartland和Werley评分统计表进行功能评分,比较2组疗效. 结果:普通钢板及交叉克氏针组有3例于术后1~2个月出现螺丝钉松动、滑脱;锁定加压钢板组无此情况出现.术后2~4个月2组均获骨性愈合.术后3、6、12个月采用改良腕关节功能Gartland和Werley评分统计表进行功能评分,锁定加压钢板组各时间点均优于普通钢板及交叉克氏针组,且总体评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普通钢板及交叉克氏针治疗有固定确切、功能锻炼早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观察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10-2010-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8例13个椎间隙、颈椎间盘脱出症5例6个间隙,对手术操作、术中出血、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后1周均感到上胸部紧缩感及手指麻...  相似文献   
64.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8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年龄80~96岁,平均83.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粗隆间骨折43例;术前64例(78%)合并有各种并存症。围手术期完善各项检查,并控制各种并发症。结果 82例经术前准备后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15d,术后并发消化道症状7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脑梗死1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充分准备,合理选择内固定,术后主动功能锻炼,是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自行研制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并将其应用于治疗脊椎肿瘤和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方法采用无磁性的医用钛金属加工制成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其长度可调节,中空部分可植骨,周壁上孔隙可使植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上下端带刺,可插至断端骨质内固定。椎体切除减压后置入人工椎体,撑开固定治疗椎体肿瘤和爆裂性骨折 23例。术后定期进行 X线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 6个月~ 4年,平均 1.2年。脊髓功能障碍按 Frankel分级评价,术后平均提高 1.2级,神经根引起的疼痛迅速缓解。 X线平片定期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椎体稳定、椎间高度恢复良好。结论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可撑开施术椎节,恢复前柱高度,并提供即刻稳定,适用于脊柱椎节广泛切除的病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影响β-磷酸三钙(β-TCP)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从兔股骨粗隆部抽取骨髓,体外培养扩增,取第3代BMSCs接种于β-TCP培养1周,分为两组,一组予以LIPUS作用,另一组作为对照。以20只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制作双侧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一侧桡骨骨缺损处植入LIPUS作用过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做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LIPUS未作用过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处死新西兰兔,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X线片上骨痂的灰度密度,行组织学切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结果]X线片骨痂灰度密度测量提示实验组骨痂较对照组生长明显增多。组织学切片显示实验组血肿机化、吸收、骨小梁和骨基质形成早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缺损修复早期,LIPUS对BM-SCs与β-TCP复合体修复兔骨缺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骨缺损修复晚期,LIPUS的作用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分为侧方型及中央型,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0岁;病程17.9个月。侧方型10例,其中离断骨块位于L4椎体后下缘1例,L5椎体后上缘3例,S1椎体后上缘6例,均合并同侧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例,离断骨块均位于S1椎体后上缘。侧方型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中央型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按照Macnab术后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可完整摘除椎体后缘骨块,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化脓性脊柱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诊断依据,以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2005年6月共收治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10例,平均年龄58岁。10例中2例有脊柱外伤史,2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平片、核磁共振及血常规、血沉、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5例患者接受手术。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糖尿病、外伤和他处感染病灶是本病的易感因素。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占40%,C反应蛋白增高者占80%。10例中3例出现截瘫或者不全瘫,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瘫痪症状均有减轻,但程度不一。结论化脓性脊柱感染包括椎体骨髓炎、椎间盘炎、脊柱椎间盘炎、化脓性小关节感染和硬膜外脓肿。抗感染和制动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保守治疗无效,合并有硬膜外脓肿或者瘫痪的患者应行清创引流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颈前路手术应用自稳式双嵌片融合系统(ROI-C)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ROI-C植骨固定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颈椎功能评分变化和椎间隙高度改变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颈椎障碍指数由术前的36.1%±12.8%减少至术后12个月的9.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为91.4%。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1 mm±1.6 mm,术后12个月时为7.8 mm±0.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分别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术后2周自愈。术后6个月X线或CT检查39个融合节段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ROI-C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符合人体生物学特性,应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能有效地降低肌张力,结合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与软组织矫形术,对提高疗效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