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1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740篇
耳鼻咽喉   123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640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2208篇
内科学   1701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360篇
特种医学   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1428篇
综合类   4673篇
预防医学   1969篇
眼科学   209篇
药学   1802篇
  29篇
中国医学   2752篇
肿瘤学   56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862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557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60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8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本文对从NCBI下栽的鼠尾草属11747条EST序列(其中,丹参10228条)进行分析,搜索到含SSR的序列1911条,共合有SSR2156个,出现频率为18.35%。在丹参EST—SSR中,核苷酸重复基元种类共77种。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出现频率为10.45%,二、三核苷酸的出现频率为3.72%、4.40%。三核苷酸重复中ACG/CTG为主要类型,占27.3%。共设计引物143对,合成13对(其中,丹参6对,Salvia fruticosa7对),在对引物、dNTP、MgCl2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发现7对引物(丹参6对,S.fruticosa 1对)对丹参基因组DNA均有良好的扩增,并对11个不同产地丹参样品进行扩增均呈现良好的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根据丹参EST资源建立丹参EST—SSR标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22.
裴学义老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足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关节痛、腹痛、胃肠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其年发病率为14/10万人口.男女之比为2:1.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感染、食物、药物、花粉、虫咬及预防接种等都可以作为致敏凶素,使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多数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小血管炎,除毛细血管外,也可累及微动脉和微静脉.  相似文献   
923.
漫画与幽默     
1.妈妈太可怜阿廖莎一家搬了新家,她的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她问儿子:"孩子,你喜欢这个新家吗?"  相似文献   
924.
裴学义老师1944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医科班,后正式拜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为师,为孔师之关门弟子,随孔师行医10余年,深得其真传,熟谙各科医道,对儿科尤为专长,在治疗乳儿肝炎、小儿咳喘、肾病及小儿脾胃病等方面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97年被推选为第二批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裴师虽已80余岁高龄,仍耕耘在儿科临床第一线,并继续师带徒的教学工作.笔者现将其临证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25.
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血浆心钠素动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心衰犬心钠素(ANP)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将造模成功4周后的心衰犬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MI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9%NS)20mL,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SMI0.517,1.034,1.551mL·kg-1(用0.9%NS稀释至20mL)iv qd×7。于给药前后检测心衰犬左室射血分数,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72h,144h时点,取静脉血2mL冰冻保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P浓度。结果:SMI能够改善心衰犬的射血分数,中、高剂量作用明显;血浆心钠素水平下调,并呈现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结论:SMI对心衰犬射血分数的改善有剂量依赖趋势,对心钠素具有良性动态影响,这可能是其治疗心衰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6.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模型进行治疗,并探索其中可能存在信号通路,为评价其作用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造模成功后取小鼠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切片NF-κB阳性光密度值;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其NF-κBmRNA的表达,测定各组小鼠肺指数并计算肺指数抑制率,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蒿芩清胆汤组的小鼠肺病变程度明显好转,肺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及腹腔巨噬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疗效显著,而它是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来干预肺泡内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7.
潘宇琛  胡艳  幺远 《北京中医》2009,(4):251-253
目的评价补肾清络法治疗肾虚湿热型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幼年脊柱关节病中医辨证为肾虚湿热型患者63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28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柳氮磺胺嘧啶,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在降低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附着点痛四级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补肾清络法治疗肾虚湿热型JSp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28.
目的:探讨太空环境对甘草酸相关基因的诱变作用分析.方法: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草,18 d后返回地球,搭载种子返回地面后与对照组同时种植于实验田中,采集三年生甘草叶子,对甘草酸形成相关基因ITS序列,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草经过卫星搭载后,甘草酸相关基因ITS序列没有发生变化,而甘草酸合成关键基因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某些位点呈现了差异性,并且太空环境对甘草酸合成关键基因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结论:太空环境对甘草酸相关形成和表达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化对于揭示太空环境对甘草酸形成的基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后期选育甘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9.
目的:对桃仁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为桃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桃仁脂肪酸进行分析,并利用GC-MS 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进行系统聚类和相似度分析。结果:对34批不同产地、品种的桃仁进行了测定,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桃仁GC 指纹图谱。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桃仁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30.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和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s-chrysanthe-nol-O-β-D-glucopyranoside(1),methy 3,5-dicaffeoylquinate(2),3,5-Di-O-caffeoyl quinicacid(3),tricin(4),2-amino-4-methyl-pen-tanoicacid(5),2-amino-3-phenyl-propionic acid(6),4-amino-4-carboxychroman-2-one(7),brevilin-A(8),amicolide C(9),arnicol-ide D(10).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