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武汉市城区居民肺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武汉市肺癌主要危险因素,为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70例肺癌病例和符合条件的对照740例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并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PAR%。结果 武汉市城区肺癌主要危险因素有室内化学物污染、吸烟、被动吸烟、精神压抑、肺部疾患史、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少等。男性肺癌归因于吸烟的比例为最高;女性肺癌主要归因于新鲜蔬菜摄入少、体重指数、体育锻炼、厨房油烟。结论精神压抑、室内化学物污染、吸烟、被动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史、厨房油烟等因素可以解释武汉市城区90%左右的肺癌发病。而吃蔬菜较多、参加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为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利用HP SONOS4500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22例)和左室非肥厚组(n=59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有无斑块,斑块部位、数目和回声情况;测量内-中膜层厚度(LMT)、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计算颈动脉僵硬度P指数、扩张性(CD)等参数。各项指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n-30)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IMT值、β指数、Ds、D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最高(均P〈0.001)。高血压病组的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最低(均P〈0.001);(2)高血压组LVMI与IMT、P指数、Ds、Dd呈正相关,与cD呈负相关;(3)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特别是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最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其变化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IMT、β指数、Ds、Dd及cD等参数可以预测左室肥厚的发生;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并进行分类,对预测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X线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病患者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收治接受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244例,按介入术式不同分为四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组8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72例,射频消融术组48例,起搏器植入术组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24 h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全程辐射的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面积剂量乘积(DAP)、透视时间(FT)等,观察各种介入诊疗中患者接受的辐射损伤程度和差异。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CD和DAP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而其他三组间CD和D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 h染色体微核率为16.3‰±4.2‰,P<0.05),术后24 h为17.5‰±5.1‰,,明显高于术前水平(13.8‰±4.7‰,P<0.05)。结论不同介入术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同,但介入诊疗中的电离辐射都可能会造成患者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74.
万俊  谢丹  杜云艳 《肿瘤》2023,(12):935-946
目的 :探讨去泛素连接酶USP9X(deubiquitin ligase 9X)是否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M1)介导糖酵解从而影响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以及鼻咽癌细胞中USP9X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携带有特异性针对USP9X基因的sh RNA(sh USP9X)和携带有USP9X全基因的重组质粒Flag-USP9X(过表达USP9X)分别转入鼻咽癌CNE2和HNE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沉默或过表达USP9X基因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对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的检测分析对鼻咽癌细胞糖酵解能力的影响。通过ubibrowser_v3/数据库、免疫共沉淀和ZDOCK软件分析USP9X与FOXM1蛋白的结合情况,并通过泛素化实验观察沉默USP9X对FOXM1蛋白泛素化水平的影响;随后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FOXM1 m RNA和蛋白表...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D-D)、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对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2021年2月在我院行基础治疗与NIV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30)。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后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Dc R3、PCT和D-D水平,并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O2  相似文献   
176.
目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化疗治疗,治疗组予以中医辨治联合化疗,28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NK细胞、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NK细胞、CD3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后NK细胞、CD3水平较治疗前增加,CD8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CD3较对照组增加,CD4、CD4/CD8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中药扶正抗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探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生存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APP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6例),将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服毒量、中毒至就诊时间及血百草枯水平)、治疗期间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纤维化)、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动脉血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4 d生存率及14 d内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2)、血乳酸(Lac)、碱剩余(BE)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AST、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IL-18、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测量胰腺细胞外体积分数(fECV)及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估2型糖尿病(T2DM)的价值。方法 根据T2DM诊断标准将76例接受腹部双能量CT三期增强扫描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34)和非糖尿病组(n=42),于平衡期碘基图测量胰腺fECV和nIC;对比组间差异,分析胰腺fECV、nIC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评估其诊断T2DM的价值。结果 糖尿病组HbA1c、胰腺fECV及nIC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均<0.001)。胰腺fECV(rs=0.593、0.397)及nIC(rs=0.479、0.424)在全部76例患者及糖尿病组34例患者中均与HbA1c呈中等或弱正相关(P均<0.05)。胰腺fECV与nIC联合诊断T2D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6.50%、83.30%及0.824[95%CI(0.728,0.919)],其AUC明显高于单一nIC(Z=2.002,P=0.045)而与单一fECV无明显差异(Z=1.158,P=0.247)。结论 双能量CT所测胰腺fEC...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通过检测脑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探讨亚低温、川芎嗪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幼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142只大鼠幼鼠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32只(A组)、亚低温组36只(B组)、川芎嗪组38只(C组)、亚低温+川芎嗪组36只(D组),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幼鼠模型,给予各组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幼鼠脑组织内MDA、SOD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C组、D组幼鼠MDA含量均较A组低,SOD含量高于A组,提示治疗有效.D组与B组、C组比较,脑组织内MDA含量较B、C组低(P=0.006,P=0.000),SOD含量(P=0.007,P=0.000)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MDA和SO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137).结论 亚低温、川芎嗪均能减轻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