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介绍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系统(AMD)。方法经此法行腰椎间盘摘除105例,107个椎间盘。结果3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7%。近期疗效满意。结论AMD系统行腰椎间盘摘除具有:(1)应用局部麻醉,没有其它麻醉的严重并发症,故较为安全;(2)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3)痛苦小,恢复快,卧床3天即可下床自由活动、出院;(4)手术不进入椎管,不会造成神经的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5)不切除椎板,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82.
同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三柱骨折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最佳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86例胸腰段脊柱三柱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患者采用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后路椎弓根系统短节段内固定。脊髓前方后方均有压迫,且前方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者,可行后路减压固定,再行前路胸膜外、腹膜外伤椎次全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钉杆或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86例胸腰段三柱骨折的病人治疗前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42例、D级36例,治疗后8例B级3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C级的42例,2例恢复至D级,40例恢复至E级,36例D级全部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若病情充许,均佩戴胸腰段支具下地活动。结论:胸腰段脊柱三柱骨折患者,脊髓前方压迫骨折块突入椎管大于或等于50%、不全截瘫或合并脱位患者,均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短节段前后固定、减压、植骨(或用钛网)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避免了许多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操作复杂、危险性较高,且治疗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非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初诊时9例被误诊为腰背肌劳损,2例颈椎病,3例下腹部肿物;3例椎间盘突出;6例误诊为脊柱转移瘤,4例误诊为非结核性感染。经CT、MRI或穿刺活检检查有脊柱结核的特征性表现,抗结核化疗及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平片中骨质破坏不明显,在门诊常为误诊误治。CT、MRI检查及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对该病早期诊断,正规的抗结核化疗及病椎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JAK(Janus激酶)/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JAK2、STAT3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激活后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被异常激活的意义。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随机分到4、12、24、72h和168h各个亚组(n=6)。脊髓损伤组应用Allen’s重物坠落法并加改良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在相应时间处死取脊髓,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组织中P-JAK2(磷酸化JAK2)、P-STAT3(磷酸化STAT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JAK2、P-STAT3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组各个时间点P-JAK2、P-STAT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4h迅速上升,12h达峰值(P〈0.01),而后逐渐下降,16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可异常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它可能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樊涛  丁惠强  王拯  黑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295-298,305,F0002
目的 探讨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大鼠急性脊髓组织损伤(SCI)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24只.两组依据损伤后取材时间各再分4个亚组.脊髓损伤组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做T9全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6h、1d、3d、7d处死各组大鼠,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1、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少量细胞Caspase-1、IL-18表达阳性.脊髓损伤后6h,损伤组Caspase-1、IL-1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d继续增高,3d表达最多,7d略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Caspase-1和IL-18表达阳性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内存在少量Caspase-1、IL-18的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1和IL-18的表达迅速增强.Caspase-1和IL-18的表达增强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并可能是损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观察、分析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经前路切开损伤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椎间盘及邻近椎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88个,切除44个。结果行术中椎间盘造影术后,诊断间盘损伤44个,与术中探查相符合,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47.58±13.77)kPa,容积为(0.99±0.22)mL;未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200.48±16.92)kPa,容积为(0.15±0.57)mL。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术可以明确损伤间盘的损伤程度,发现相邻节段间盘的隐匿性退变或损伤,为手术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7.
目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6周至2年的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结果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效果很好,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住院治疗96例患者,其中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45例(A组)和保守治疗51例(B组),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试验(RBP)及影像学来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A组腰背部疼痛缓解程度明显好于B组(P<0.05),且在之后的3、6及12个月A组疼痛缓解程度更加明显(P均<0.01)。A组从治疗后3个月ODI明显好于B组(P<0.05)。A组的治愈为优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两组治愈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无双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E级)。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ESR、CRP及RBP结果均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服药时间短于B组(P均<0.05)。A组出现3例(6.7%)并发症,B组出现8例(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治疗比保守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总体治疗效果优异,是一种见效快、治愈率高、缩短疗程明显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 19例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行非手术治疗 10例 ,行手术治疗 9例。随访 6个月~ 8年 ,结果满意。所以认为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的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理想。对存在致压物或不稳定的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52例、61髋、1.5岁-7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进行治疗。改良Salter手术完全基于经典Salter手术的原理,故手术适应证亦相同。结果:42例、51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1(平均7)a,年龄平均11岁。按吉士俊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总评分为26.75分,属优秀;按此标准评定,51髋中优36髋(28.3分)、良12髋(22.7分)、可2髋(20分)、差1髋(13分),优良髋数为94.1%。结论: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使许多技术环节更加稳妥可靠,保证了截骨、植骨、矫正角度的维持,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收到了明显的优良效果,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