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肘关节巨大游离体一例报告丁惠强,朱永红(附属医院骨科)(宁夏惠农具医院)患者男性,28岁,农民。因右肘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8年就诊入院,诊断为右肘关节游离体。病人既注无明显外伤史,曾按关节炎治疗一年余效果不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42.
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各种原因致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结果:69例获得平均6年8个月随访。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包括8例加行侧前方减压术)共治疗41例,优33例。良5例、无改变2例,差1例;前路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2例为优;传统椎板减压术26例,优13例、良3例、无改变5例,差5例。结论:胸椎管狭窄症可由多种脊柱疾患引起;根据不同病理改变相应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或加侧前方减压、前路减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3.
改良及经典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与经典Salter手术及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髓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89例、112髓、1.5~7.0岁的先天性髓关节脱位患儿分为2组:①改良Salter手术组,42例、51髓,取骨部位在距铭前上棘后4cm处;截骨方法是从前向后以骨刀截断,仅保留坐骨大切迹的少许皮质;双层筋骨植骨;术后用改良贝氏石膏固定,不固定馈关节。②经典Salter手术组,47例、61髓,完全按Salter手术及贝氏石膏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1~11年,平均7年。按先天性髓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谁,改良组髓的优良率为94.1%,经典组为7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Salter手术和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髓关节脱位明显优于经典Salter手术和贝氏石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相邻多椎体胸腰椎骨折28例患者资料。其中连续2椎体骨折27例,三椎体骨折1例。按AO分型:A1+A3型者20例,A2+A2型3例,A2+A3型2例,A1+C1型2例,A1+A1+A3型1例。改良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中线及Cobb角进行对比。结果随访13~24个月(平均16.4个月)后,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骨性融合均满意。19例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病例中18例获得1~2级的改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和Cob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以A2和A3型骨折为主伤椎的相邻多椎体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相邻多椎体胸腰椎骨折28例患者资料。其中连续2椎体骨折27例,三椎体骨折1例。按AO分型:A1+A3型者20例,A2+A2型3例,A2+A3型2例,A1+C1型2例,A1+A1+A3型1例。改良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中线及Cobb角进行对比。结果随访13~24个月(平均16.4个月)后,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骨性融合均满意。19例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病例中18例获得1~2级的改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和Cob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以A2和A3型骨折为主伤椎的相邻多椎体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34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因其他疾病有半年以上激素服用历史.结合体检、MRI及X射线平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_4~T_(12).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通过术中透视和术后平片观察,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和椎体外渗漏的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25~55 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25~4.60 mL,平均(3.20±1.40)mL/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36例(95%)背痛明显缓解,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查X射线平片显示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P<0.05),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0±34.60)%,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冠状位X射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38例患者中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为经穿刺通道渗漏至椎体侧后缘,2例经椎体静脉系统渗漏至椎体侧方,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三四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的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副损伤以及术中、术后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陈旧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在临床上多有报道,但对陈旧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报道还少见.现将我院1998年6月至2001年1月收治的病史在3个月以上的4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不同术式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9月-2006年3月,收治34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7~54岁.骨折椎体节段:T11 2例,T12 5例,L1 8例,L2 3例.术前Cobb角为(36.33±3.13)°;伤椎前后缘高度差为(22.34 4±11.61)mm;神经功能JOA评分为(10.44 ±1.12)分,病程为8~50个月,平均25个月.B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减压内固定治疗,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18~56岁.骨折椎体节段:Tu 2例,T12 6例,L-7例,L2 1例.术前Cobb角为(38.55 ±4.22)°伤椎前后缘高度差为(20.61 ±10.22)mm神经功能JOA评分为(10.23 ±2.23)分.病程为10~60个月,平均28个月.既往采用非手术治疗A组12例,B组10例;手术治疗A组6例,B组6例,均为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两组各4例.术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Cobb角、JOA评分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6个月,甲均13.5个月.Cobb角A组为(12.78 ±3.76)°,较术前改善(24.23±1.64)°;B组为(10.56±4.23)°,较术前改善(26.66±1.66)°.JOA评分,A组为(14.21±1.08)分,较术前改善(3.92 ±1.33)分;B组为(13.14 ±2.32)分,较术前改善(3.12 ±1.95)分.术后测量伤椎前后缘的高度筹A组为(3.11 ±1.06)mm,较术前改善(18.03 ±2.14)mm;B组为(2.56 ±1.33)mm,较术前改善(20.36 4-3.78)mm.两组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胸腔积液2例,局限性肺不张4例,肋间神经痛1例,经对症治疗后治愈.B组发生脑脊液漏3例,未经特殊处理自愈.两组均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症状均无加重. 结论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72例,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提供,国家专利号ZL2006 2 0002019)测量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的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右旋)。结果本组的72例中63例患者术后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4个月,9例失访。随访男35例,女2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1岁。术后患者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侧弯和右侧弯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术后24个月,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活动度较术前下降明显,而左侧弯和右侧弯颈椎活动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0.
超短程化疗方案及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三种化疗方案及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3年11月,将收治的76例脊柱结核分为三组超短程化疗组38例,化疗方案2SHRZ/2.5H2R2Z2,疗程4.5个月;短程化疗组23例,方案为3SHRZ/5H2R2Z2,疗程8个月;标准化疗组15例,方案为3SHRZ/9H2R2Z2,疗程12个月。术前化疗时间三组基本相同,为15~40d,平均21d。全部病例均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结果超短程、短程和标准化疗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28和45个月。观测指标为(1)临床表现结核病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无主诉疼痛,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体温正常,病变局部无叩击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1个月下地,4~5个月恢复工作。(2)实验室检查ESR、CRP两项或一项正常或接近于正常。(3)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见脓肿消失,无新生破坏灶,无植骨床与植骨吸收现象,植骨界面出现骨愈合征象,畸形矫正满意、矫正角度丢失<5°。(4)B超可能出现椎旁脓肿或流注脓肿的部位无液性暗区。(5)药物并发症随访时肝、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随访时三组均达到以上标准,为优良效果,并且三组效果相同。结论超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和标准化疗方案结合前路脊柱结核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