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总结MAY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11例肱骨远端骨折采用MAY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全部骨折愈合,按Cassebaum评分系统:优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认为MAY解剖型钢板可以及早行功能锻炼,能有效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P-JAK2(磷酸化Janus激酶2)、P-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以及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225 ~ 275g,分为对照组(n=30)、脊髓损伤组(n=30)和AG-490(JAK2酶抑制剂)+脊髓损伤组(n=30),随机分到4h、12h、24h、72h和168h各个亚组(n=6).应用Allen's重物坠落法并加改良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在相应时间点处死,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JAK2、P-STAT3、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ASCI模型并获得满意脊髓组织标本.HE染色示脊髓组织损伤严重阶段出现在ASCI后72h,而不是损伤即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JAK2、P-STAT3、Caspase-3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组各个时间点P-JAK2、P-STAT3、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JAK2、P-STAT3在脊髓损伤后4h迅速上升,12h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168h仍有表达.Caspase-3在脊髓损伤后4h迅速上升,72h达峰值,而后下降.AG-490+脊髓损伤组P-JAK2、P-STAT3、Caspase-3的阳性表达低于脊髓损伤组(P<0.01),但峰值不变.结论 ASCI可异常激活JAK2/STAT3信号转到通路,它可能对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细胞凋亡有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的适应证及疗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摘要】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单运动节段脊柱结核患者41例,术前常规抗痨2~4周后行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术,术后应用超短程化疗方案。随访观察患者的后凸Cobb角、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合植骨融合、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访12~78个月,平均29.2个月。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分别为21.7°±9.8°、9.5°±8.4°和11.3°±9.1°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手术适应症明确的4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连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22例在自行设计拉钩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正中入路组20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30.5±1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5)d,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390.8±24.8)mL、(13±2.5)d,Wiltse入路组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Wiltse入路组腰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腿痛VAS评分、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Wiltse入路手术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残留率低,更好的解决了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25.
儿童脊柱脊髓损伤相对少见,国外文献报道约占所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1%~10%。主要由车祸伤、坠落伤、运动伤所引起,常见于上颈椎损伤、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多节段损伤。这些损伤特点与儿童的脊柱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和柔韧性、头部比例相对大、关节突关节面表浅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经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入路手术42例,后入路手术40例。通过X线、CT片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较后路手术组时间长、出血量多,椎管清除率及植骨融合率均高;前入路组较后入路组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二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丢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7.
两种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6例临床分析丁惠强李维杰陆志东赵应平作者单位:750004宁夏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是近年来国内应用较为广泛和先进的方法之一,它有效的解决了腰椎的稳定,复位,有利于植骨的融合。我们总结了我...  相似文献   
28.
探讨齿状突骨折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11例齿状突骨折行颅骨牵引或Glisson带牵引治疗6 ̄8周,石膏或支具固定6 ̄8周,结果表明,齿状突骨折可造成寰枢椎失稳及脊髓功能损害,齿状突骨折大多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率引及外固定时间各应6 ̄8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并检验MRI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7年2月,对30例颈椎损伤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摘除(含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间盘及邻近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105个椎间盘,切除45个椎间盘,术中观察前纵韧带的损伤情况,造影观察颈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13例颈椎病患者,术中对41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切除15个椎间盘。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同一名放射科有经验的主任医师阅读MRI片,对颈椎损伤情况做出诊断。造影由术者执行。结果MRI诊断前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诊断后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93.75%;诊断椎间盘损伤:灵敏度为73.17%,特异度为75%。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1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13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诊断病变间盘13个,术造影椎间盘41个,诊断病变间盘15个,手术切除15个。结果发现漏诊2例,误诊0例。因颈椎病患者病例数较少,本研究未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仅对其造影图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所有造影图像分析发现,后纵韧带断裂和椎间盘损伤均有特征性改变。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节段的选择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术中椎间盘造影是X线、CT和MRI检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23例化脓性脊柱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为(59.36±17.33)岁(32~88岁)。病变位于腰椎者14例,位于胸腰段者5例,位于胸椎者4例。分析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采用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评价病人手术前后的感染控制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手术前后局部疼痛缓解情况,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功能分级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病变椎体Cobb角评价病人脊柱后凸矫正,X线片、CT扫描、MRI检查评价病灶融合情况。结果病人手术时间为(177.46±49.13)min(120~260 min),术中出血量为(371.78±94.14)ml(200~600 ml),随访时间为(25.82±12.82)个月(12~48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没有复发。病人术后1、3、6个月的ESR分别为(41.09±29.63)mm/h、(18.65±16.21)mm/h、(10.57±3.04)mm/h,CRP分别为(19.15±20.29)mg/L、(4.67±5.45)mg/L、(2.25±0.47)mg/L,术后6个月的ESR及CRP均降至正常。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74±0.96)分、(2.43±0.66)分、(1.21±0.73)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13例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术后1、3个月的Cobb角分别为8.83°±2.33°、7.61°±2.04°,与术前Cobb角(17.48°±7.37°)比较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X线片及CT提示22例病人已融合,1例病人融合欠佳。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段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