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76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102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3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0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大脑Broca区在冠状面磁共振图像上的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MR冠状面图像精确定位大脑额叶内微小占位性疾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30例和活体健康成年男性6例,以经连合间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颅脑连续冠状面MR图像。将扫描后的头部标本,开颅取脑,重要脑回涂以不同颜色,切制成与MR扫描一致的脑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MR图像对照观察,统计,确定Broca区在冠状面上的定位。结果:(1)在胼胝体膝首次出现的断面上,外侧沟前支的出现率:左侧73%,右侧63%,直而倾斜,易于辨认;(2)在侧脑室前角首次出现的断面上,双侧外侧沟前支的延长线呈印角相交于胼胝体膝上方;(30在胼胝体嘴首次出现的断面上,额下回主要为三角部,其出现率:左侧77%,右侧83%。结论:(1)外侧沟前支在胼胝体膝首次出现的断面上显示清晰,直而倾斜;(2)侧脑室前端出现时,双侧外侧沟前支的延长线呈印角相交于胼胝体膝上方;(3)豆状核出现时,外侧沟前支消失,额下回三角部后方出现的纵行脑沟为外侧沟升支;(4)纵行的中央前沟出现于额下回岛盖部后方,为Broca区的后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低kV迭代算法重建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病变术前定位Adamkiewic(AK)动脉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及优势。方法对36例因主动脉病变行主动脉腔内修复的患者,行低kV(100kV)320排CT主动脉血管成像,对原始数据进行迭代算法重建后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计算AK动脉的显示率;分析CTA对AK动脉的起源位置及走行的显示情况;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计算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常规kV(120kV)传统的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状面及斜冠状面图像AK动脉呈典型的发卡状结构;低kV组及常规kV两组病例AK动脉显示率分别为88.89%(32/36)及88.46%(23/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AK动脉图像质量分级无明显差异;而低kV组患者辐射剂量仅为常规kV组的69.27%。结论低kV迭代算法重建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的在主动脉病变术前定位AK动脉,同时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3.
54.
成人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准确定位。方法:随机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30例、活体健康成年男性6例,以经连合间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颅脑MR冠状面图像;将头部标本开颅取脑,重要脑回着不同颜色,切制与MR扫描一致的脑断层标本。将脑断层标本与颅脑MRI相对照,统计有关结构的出现率,以确定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结果:在中央沟首次出现的断面上,背仙是丘脑的出现率左侧为93%、右侧97%,锥体束的出现率左侧为20%、右侧13%;在胼胝体压部后缘断面上,中央沟几近消失,大脑外侧面中央沟出现率两侧均为33%。结论:中央沟首次出现在背侧丘脑显现而锥体束尚未出现的1-2个断面上;在锥体束出现的断面上,外侧沟上方可以3大髓突辨认额上回、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中央前、后回之间为中央沟;至胼胝体压部后缘断面,中央沟大多消失。 相似文献
55.
传统观点认为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COX-2)的活性,产生一系列抑制肿瘤生长的生物学效应.近几年研究发现NSAID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抑制肿瘤生长,如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变肿瘤细胞周期等.现就NSAID的抑癌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青紫兰家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氧化苦参碱10、20、30 mg·kg-1三个剂量组,经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预处理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导发生股骨头坏死.通过股骨头的病理改变来评价氧化苦参碱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保护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股骨头组织中VEGF的表达来讨论其可能机制.结果 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的家兔股骨头组织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缺血坏死改变,且同时伴有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有保护作用.可上调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IL-12和IL-23的表达特征,探讨IL-23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感染中的作用,并重新认识和评价IL-12的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白念珠菌建立小鼠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模型,观察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IL-23及IL-12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内菌落形成单位(CFU)。结果IL-12mRNA表达水平在初次感染后第1、3天明显升高(P<0.05),感染后第7天基本正常。IL-23mRNA水平在初次感染后的第1天无明显改变(P>0.05),感染后第3、7天明显升高(P<0.05),而再次感染中其mRNA始终呈现高表达(P<0.05)。结论IL-12和IL-23均参与I型免疫反应,有效抵御白念珠菌系统感染,IL-12可能在炎症反应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而IL-23可能在炎症反应的后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200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婚姻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经过人大常委会的论证,此稿已于2001年1月提交全民讨论,这样,重新修订《婚姻法》就成为公民参与率最高的跨世纪新型立法。在这世纪转轨的制高点上,回顾20世纪末婚姻立法中关于婚姻关系的争议焦点,婚姻与每家每户的关系,同时前瞻新世纪婚姻关系的走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