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旨在研究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 (hPR-A和hPR-B) 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的分布及其mRNA的比例,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2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标本,每1例取肌瘤组织和正常肌层组织,分别制成石蜡切片和冰冻标本。前者经免疫组化定位研究孕激素受体亚型;后者用于提取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半定量研究孕激素受体亚型的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子宫肌瘤和正常肌层细胞的细胞核中,可见hPR及hPR-B的阳性颗粒;hPR-A、hPR-B和hPR-(A+B)的mRNA在肌瘤的表达量均高于周围正常肌层。无论在子宫肌瘤还是在正常肌层组织中,hPR-A与hPR-B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hPR-A、hPR-B为核受体;A亚型和B亚型的mRNA在子宫肌瘤表达高于正常肌层;孕激素受体亚型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2.
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1999年9月间收治的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1)41例患者,Ⅲ期30例,其中Ⅲa期15例(36.6%),Ⅲb期3例(7.3%),ⅢC期12例(29.3%),Ⅳ期11例(26.8%)(均为Ⅳb期);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73.2%),腺鳞癌5例(12.2%),浆乳癌5例(12.2%),透明细胞癌1例(2.4%);单纯手术2例,单纯放疗3例,单纯孕激素治疗1例,综合治疗35例;死亡17例,5年生存率35.4%。(2)Ⅲ期患者中,Ⅲa期复发3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65.6%;Ⅲb期盆腹腔复发1例(死亡),Ⅲc期复发转移8例,均死亡,5年生存率14.5%。(3)Ⅳ期患者中,盆腹腔复发3例,肺转移5例,死亡6例,3年生存率 27.7%。(4)子宫外多处癌灶22例,其中复发转移16例,死亡14例,占全部死亡的82.4%。结论 子宫内膜癌Ⅲc期预后明显差于Ⅲa期,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Ⅳ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预后更差,晚期子宫内膜癌应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3.
Zhang X  Wei L  Wang J  T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36-839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对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亚型A和B的调控作用,探讨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IB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6,分别给予雌二醇(E2)10nmol/L和IGF-I 20ng/ml作用3d,用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蛋白质含量变化;从细胞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观察孕激素受体B亚型的mRNA水平的调控。结果:(1)Western印迹试验显示,HEC-IB细胞给予E2作用72h后,人孕激素受体(hPR)-A、hPR-B光密度值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716,P=0.391。给予IGF-I作用72h,hPR-A、hPR-B明显下调(P=0.008,P=0.002)。(2)RT-PCR显示,HEC-IB细胞中hPRB mRNA未见表达,给予10nmol/L雌激素刺激72h后,hPRB mRNA阳性,呈上调作用;经IGF-I 20ng/ml作用后,hPRB mRNA阳性,IGF-I对其有上调作用,但IGF-I的上调作用弱于雌激素。MCF-7细胞中hPRB mRNA未见表达,经10nmol/L雌激素刺激72h后,hPRB mRNA阳性,呈上调作用,但雌激素对hPRB mRNA的上调作用在MCF-7细胞中弱于HEC-IB细胞。结论:(1)E2和IGF-I对hPR亚型均有调控作用,且具有不同组织细胞特异性。(2)E2和IGF-I在基因水平或转录水平使hPRB mRNA上调,但在转录后可能存在某种抑制因素使hPRB蛋白质产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24h,80μmol/L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uPA的分泌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2、10μmol/L的LPA即可诱导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uPA的分泌增加,且随着LPA浓度的加大,uPA分泌量明显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80μmol/L的LPA作用于RL-952细胞时,随着时间的延长uPA分泌量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并且LPA可以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结论 LPA可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分子标志物,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情况,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基地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临床教学基地的基本信息、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现况、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政策建议等。结果显示,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对临床教学的投入、医患关系、医院对教学的保障均影响实习,提出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增加教...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雌激素通过子宫内膜癌细胞膜受体非基因效应对细胞内钙离子的调控。方法:17β-雌二醇(E2)和17β-雌二醇偶联牛血清白蛋白(E2-BSA)作用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在细胞外液分别为细胞培养基、Tyrode's液和磷酸缓冲液(PBS)的条件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雌激素作用后子宫内膜癌细胞胞浆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细胞外液为培养基时,10nmol/L E2和E2-BSA作用100s内即引起钙离子浓度的增高,E2表现为单峰,E2-BSA表现为双峰;细胞外液为Tyrode's液时,E2作用后钙离子浓度无改变,E2-BSA引起钙离子浓度快速增高,100s后回落;细胞外液为PBS时,E2作用后钙离子浓度瞬时下降,E2-BSA作用后钙离子浓度快速下降,50s后趋于稳定。结论:雌激素可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外液可影响其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调查女性盆腔脏器脱垂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主要症状的患病率及联合患病率,以及症状与脱垂部位、脱垂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因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5例,按照现况调查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结果 发放问卷105份,全部回收,结果显示:①平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访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评估并比较经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Ⅰ期及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手术+内分泌治疗者(n=87...  相似文献   
99.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异同 ,探讨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 1993~ 2 0 0 2年间手术治疗的 2 3 1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红色变性 67例 ,占同期 2 3 1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 2 89%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中 2 1 85%发生红色变性 ,而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患者仅 1 87%发生红色变性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1)。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最常见症状为月经改变 ,出现在 2 9 85%的患者 ,2 0 90 %的患者有腹痛症状 ,17 91%的患者肌瘤增大较快 ,16 42 %有肌瘤压痛 ,14 93 %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提示肌瘤个数妊娠组少于非妊娠组患者 ,最大肌瘤妊娠组 61 54%位于浆膜下 ,而非妊娠组 82 92 %位于肌壁间 ,妊娠组最大肌瘤直径明显小于非妊娠组 ,两组分别为 4 0 8cm和 7 2 8cm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97 0 1%的患者最大肌瘤发生变性。行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术后复发率与是否合并妊娠无明显相关 ,而与肌瘤个数有关 (P =0 0 2 4)。结论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患者红色变性发生率、肌瘤大小和部位等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很大差异 ,考虑其红色变性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0.
CD3AK细胞和LAK细胞均为异质细胞群,为了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和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表型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CD_3~+,CD_4~+,CD_8~+细胞率。结果表明:①培养第1周,CD3AK细胞的CD_3~+,CD_4~+,CD_8~+细胞率分别为61.36%,54.23%和52.96%,显著高于LAK细胞组(P<0.01);③培养第2,3周,CD3AK细胞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率高于LAK细胞,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D3AK细胞CD_3~+,CD_4~+,CD_8~+细胞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尤以CD_3~+细胞率下降最快,而LAK细胞在培养第2周,CD_3~+,CD_4~+,CD_8~+细胞率均有所升高,但第3周时又开始下降;④CD3AK细胞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率在培养第1周最高,而LAK细胞在培养第2周最高。提示:CD3MAb和IL-2激活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途径不同,致使CD3AK细胞和LAK细胞向不同的表型特征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