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术后肠梗阻的妇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年龄同期手术但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140例妇科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1∶4比例)。结果术后肠梗阻组与非肠梗阻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合并低钾血症与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是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合并低钾血症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增加,应提高警惕和加强术后管理,其中手术操作时间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最为密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石蜡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检测宫颈癌石蜡包埋标本中高危型HPV的方法。方法:用高危型HPV-DNA HC2检测及PCR扩增联合DNA测序法,对25例宫颈癌(宫颈鳞癌23例,宫颈腺癌2例)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每例取石蜡包埋组织块中的癌组织,21例术前曾于门诊取材(新鲜脱落细胞)行高危型HPV-DNA HC2检洲。结果:(1)21例宫颈癌石蜡标本, PCR扩增法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66.7%;HC2高危型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7.6%;(2) PCR扩增法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33.3%,与参照标准的符合率为61.9%,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14.3%;(3)HC2检测法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33.3%,与参照标准的符合率为42.9%,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1%;(4)石蜡标本保存时间与HPV检出率有关。半年以内标本HPV检出率为92.3%(12/13),半年以上者为33.3% (4/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HPV-DNA扩增(PCR)联合测序法是目前回顾性研究宫颈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感染的可行方法;石蜡标本保存时间与HPV检出率有关,石蜡包埋时间越短、标本越新鲜,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上收集与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文章,根据入选标准选出相关文献8篇,共计129例患者。计算患者平均发病的年龄、初潮年龄,总结患者主要的症状、病变部位、CA125水平、疾病分期,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就诊时的平均年龄是17.92岁。平均初潮年龄13.63岁,25%患者合并有生殖道畸形。主要症状包括痛经(39.53%)、盆腔包块(30.23%)、慢性盆腔痛(27.13%)、急腹症(8.53%)及不孕症(1.55%)。卵巢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81.40%)。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病变严重者术后予以药物辅助治疗。复发率为19.51%。结论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可以不典型,由生殖道畸形引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比率较高。对严重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的青少年要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菌感染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1(IL-11)表达情况,探讨子宫内膜癌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7例,分别行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6、IL-11的表达情况。结果 2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5例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阳性,5例细菌培养阳性;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4例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阳性,3例细菌培养阳性,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无差异,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1阳性表达率高,表明炎症因子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非孕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非孕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组回顾分析了1993年1月~2001年2月间住院手术治疗40例非孕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非孕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发生率为2.3%。生育年龄多见,绝经后也可发生。有典型表现者2例,占5%,非典型下腹隐痛而无发热者7例,占17.5%,肌瘤结节局部压痛者12例,占30%,无任何症状者30例,占75%,白细胞升高占10例,25%。90%的红色变性肌瘤直径在5cm以上,77.5%为壁间肌瘤。68.6%有典型牛肉样改变,54.8%旋涡状结构存在。65%为单纯红色变性,余35%可合并其他类型变性。结论 非孕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临床过程缓和,症状不典型,易漏诊,不作为手术指征,但因子宫肌瘤往往较大,多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晚期子宫内膜癌20例复发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间收治的 2 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并与同期未复发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 6 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随访 1~ 7年 ,发现复发转移 2 0例 ,复发率 33 3% ,其中Ⅲ期 13例 ,Ⅳ期 7例 ;②复发转移首发部位 :盆腹腔 9例 ,肺转移 8例 ,其他部位 3例 ;③临床特征 :Ⅲc和Ⅳ期复发率分别为 4 0 9%和 6 3 6 % ,显著高于Ⅲa(12 5 % ) (P <0 0 5 ) ;术后有残存病灶者复发率为 72 7% ,无残存者仅为 2 4 5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④病理特征 :复发率在侵肌≥ 1/ 2者为 5 0 0 % ,侵肌 <1/ 2者为 18 7% ,有宫旁受侵者为 5 8 3% ,而未受侵害者为2 7 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低分化癌的复发率 (5 5 0 % )显著高于中分化癌 (2 5 0 % )和高分化癌(2 0 0 % ) (P <0 0 5 ) ;而淋巴结有癌转移的复发率 (46 2 % )和无癌转移者 (2 3 5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⑤复发与治疗方式 :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复发率最低 (13 3% ) ,其次为术后辅助化疗 (31 8% )。结论 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 ,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 ,多数在 2年内复发 ,复发转移高危因素有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癌蛋白PTEN、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肿瘤抑癌蛋白PTEN、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半定量方法研究PTEN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PTEN、P53蛋白表达研究,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Western印迹定量结果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主要分布于细胞浆中,而P53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17/30例(56.7%)子宫内膜癌中PTEN完全缺失,9/30例(30.0%)部分缺失。PTEN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其中Ⅱ期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临床Ⅱ、Ⅲ期,但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36.7%;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PTEN表达缺失率在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癌组织中明显高于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癌组织。结论K-PTE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是相对早期的分子事件;P53的突变提示肿瘤预后不良,是相对晚期的分子事件,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盆底重建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de rlovo SUI)或SUI加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e novo SUI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间因Ⅲ期及以上盆腔器官脱垂(PO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Prolift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并按时随访的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术前、术后SUI的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POP合并SUI组(29例):术前POP合并SUI患者,其中19例行Kelly手术,10例行TVT-O术;de rlovo SUI组(27例):术前没有尿失禁,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84例):术前、术后均无客观SUI。比较各组POP—Q值及尿动力学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结果①denovoSUI发生率为24.32%(27/111),其中9例术前合并主观SUI。术前有主观SUI患者术后出现客观SUI的比例是56.25%(9/16),明显高于术前无主观SUI患者(14.88%,18/121;P〈O.05);②POP合并SUI组、derio-voSUI组的Aa点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d0.01);denovoSUI组的Ba点平均值(4.91)明显高于POP合并SUI组(2.34)和对照组(2.88,Pd0.05);③P()P合并SUI组的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erlOVOSUI组Qrllax虽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OP合并sUI组和denovoSUI组最大尿道闭合压(MU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④Kelly组中SUI复发率(42.11%,8/19)高于TVT—O组(20.00%,2/lO;Pd0.05)。⑤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主观SUI(P=0.00,OR4.33~7.52),Aa点≥2(P生0.01,0R1.46~1.98),MUPP〈~38cmH20(P=0.00,OR1.73~3.08)为denovoSUI的高危因素。结论①Aa位置低是SUI的高危因素,而当Ba值大即膀胱脱垂明显时,可能掩盖SUI症状,有可能出现术后新发尿失禁;②术前有主观尿失禁症状,MUPP≤38cmHzO是deD.OVOSUI的高危因素;③Kelly术抗尿失禁效果欠佳,建议选择TVT-O术治疗或预防尿失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测定了30例上皮性卵巢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简写为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简写为PgR),同时对肿瘤组织进行了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现:PgR阳性率和肿瘤病理分级、坏死情况、纤维化程度、核分裂相及瘤巨细胞多少有关;ER仅与肿瘤纤维化程度有关。提示:上皮性卵巢癌的ER、PgR尤其是PgR与肿瘤的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恶性行为及机体的防御反应,因此,ER、PgR是肿瘤细胞的一种特征,也可做为肿瘤分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 方法 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2012只,溪蟹63只,收集疫源地野山猫粪便3份,2只人工感染家猫粪便2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猫,查找并殖吸虫成虫. 结果 螺蛳体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5‰(3/2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0%(59/59).感染度:2~516个囊蚴/只蟹,2~10个囊蚴/克蟹.蟹种为平和华溪蟹.2份野山猫粪便检出并殖吸虫卵,感染率为66.66%(2/3).解削两只人工感染阳性猫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1条. 结论 首次发现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存在严重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为超高度疫源地(I级).鉴于卫氏并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4A旅游区及著名的避暑胜地,游人如误饮用生山泉水,具有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