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据近年欧美国家的统计,胃泌素瘤(gastrinoma)的发病率与胰岛素瘤、胰多肽瘤相同,远高于肠血管活性肽瘤(8倍)、胰高血糖素瘤(17倍)和生长抑素瘤(100倍)[1],是主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之一。目前,在许多大学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而难以奏效的消化性溃疡病人中,约2%~5%是由胃泌素瘤所致[2]。胃泌素瘤的发生不受种族、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3]。胃泌素瘤的研究进展,为其它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1 胃泌素瘤的好发部位近年的研究证实,胃泌素瘤多发生于“胃泌素瘤…  相似文献   
52.
消化性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单纯缝合修补术后继以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6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单纯修补术后 ,再行抗幽门螺杆菌等内科治疗 ,并跟踪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 1年总复发率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是 :术后正规内科治疗组为 5 .8% ,8.3 % ,3 .6% ;术后非正规内科治疗组 62 .9% ,66.7% ,5 8.8% ;术后未治疗组为 88.9% ,10 0 % ,80 .0 %。后 2组与正规治疗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术后采用正规内科治疗组 ,未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无再手术者。出现并发症及再手术者 ,在非正规内科治疗组分别为 4.5 %和2 .4% ;在未接受内科治疗组为 42 .9%和 3 0 .0 %。吸烟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 80 .6%和 68.8% ,与不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溃疡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术后结合正规的内科治疗 ,效果满意。吸烟是影响溃疡愈合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
超声检查对钙化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3年间我院收治的、术前行高分辨彩色二维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石蜡病理确诊的107例甲状腺恶性结节和703例良性结节患者的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报告中钙化和沙粒样钙化,在良、恶性病变,和不同性别、年龄组中所占比例.结果 钙化和沙粒样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间分别为63.55%,29.02%和24.3%,1.9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在男女组间分别为31.93%,34.01%和5.42%,4.81%,差异无显著性(P>0.05).钙化在不同年龄组分别为30.73%和36.90%,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沙粒样钙化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别为7.75%和2.5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在<45岁年龄组中灵敏度明显增高.结论 对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以排除恶性病变;以沙粒样钙化预测甲状腺癌的特异性极高.  相似文献   
5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超声、ECT、CT和MRI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hyperparathy roidism ,PHPT)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 0 0 4年3月31日34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5例患者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其中2 2例手术前的超声定位与术中所见相符合,诊断的符合率为88%。2 1例患者手术前行ECT检查,其中2 0例患者与手术中所见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5 %。19例患者手术前行CT检查,13人与手术中定位相一致,诊断符合率6 9 %。3例患者手术前行MRI检查均发现病变并且与手术中所见相一致。结论 超声和99mTc MIBI应该作为首选的定位检查方法,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若条件允许可以行甲状旁腺三维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55.
胰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1 008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沈魁  马刚  郭克建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66-769
为了解我国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胰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的统计调查[1]。截止1996年9月,全国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20家医院参与了此次统计调查,共收到1008例胰腺癌调查表。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中ILK基因功能奠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并构建3条含有针对ILK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的重组质粒并进行DNA测序.通过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入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中,G418压力筛选至得到稳定转染细胞克隆,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K基因的表达抑制情况.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重组质粒.结果:经DNA测序证实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的R NA干扰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稳定转染Panc-1细胞后(各组转染效率均>90%),各实验组ILK基因表达均被有效地抑制,其中重组质粒-2的干扰效率最高,其mRNA及ILK表达显著下调,其抑制率分别为93.01%和65.69%;ILK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空质粒组表达量显著下降(0.090±0.009vs 1.147±0.110,1.005±0.121,P<0.01).结论:成功构建ILK基因RNA干扰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K在胰腺癌中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检测不同浓度三羟异黄酮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Panc-1后侵袭能力的变化、尿激酶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uPA)的mRNA、uP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三羟异黄酮作用于TGF-β1诱导Panc-1细胞后其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uPA mRNA、蛋白表达以及MMP-2蛋白表达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认为三羟异黄酮抑制TGF-β1诱导的Panc-1细胞侵袭能力可能与其下调uPA和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8.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1%,极易造成误诊和误治[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术前均诊断为甲状腺癌,1例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和气管切开术,该3例病人术后给予化疗.2例因呼吸困难急诊手术,其中1例术后死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恶性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较困难,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4,PDCD4)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杂交研究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观察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正常胃组织中,阳性细胞比例均在80%以上。61例胃癌中,PD-CD4低表达者(阳性细胞比例<30%)占65·6%(40/61),高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介于30%~80%)者占34·4%(21/61)。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所有胃癌组织PDCD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相关分析表明,PDCD4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的不良分化相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TNM分期无关。结论:PDCD4蛋白在胃癌中多呈低表达,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