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小剂量罗红霉素150mg口服,1次/d,对照组不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两组均允许吸氧、口服稳定剂量的氨茶碱、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和吸入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变化,并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病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3%~10%。其长期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活检及上消化道钡餐。但二者不能准确判断肿瘤累及胃壁的程度,更不能显示胃周邻近结构是否受累以及实质脏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肿瘤的分期及术后治愈率的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收集并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胃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着重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40例患者长期胃炎病史,幽门螺旋杆菌阳性35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伴有不同程度消瘦,5例患者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0例,鳞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16CT机,患者禁食8~10h以上,扫描前口服水700~1500mL,必要时肌注山莨菪碱。先行平扫,120kV,320mA,准直器1.5、层厚10mm,待发现病灶后行5mm薄扫。30例行增强CT轴位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I/mL)80~150mL,注射速率3mL/s,分别于注射后30s... 相似文献
23.
患者 女 ,2 4岁。体检发现腹部囊性肿物半月余。查体 :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 ,右侧饱满 ,可触及 15cm× 2 0cm大小囊性包块 ,边界不清 ,无压痛 ,叩诊浊音 ,肠鸣音正常 ,肝脾不大 ,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 :右中下腹部巨大多囊性肿物 ,其中 1个大囊内呈脂肪密度 ,可见分层液面 ,内见小斑点状高密度影 ;另外 1个小囊呈不均匀水样密度 ,CT值 4 .2~ 5 .0HU ,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 (图 1)。右肾及输尿管被推挤至脊柱左侧。CT诊断 :腹膜后囊性畸胎瘤。MRI检查 :右侧腹膜后可见巨大多囊性肿物 ,上达肝脏 ,下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与比较抗凝溶栓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7月,选择镍钛合金片分成未包被组(A组)、基础包被组(壳聚糖,B组)、壳聚糖/葡激酶(C组),壳聚糖/水蛭素(D组)、壳聚糖/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E组),纳入新鲜全人血中进行溶血实验,计算溶血率与血细胞状况。同时健康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植入各组别的镍钛合金片,进行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 5组样品溶血率在1.5%左右,5组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增殖程度与黏附程度都明显低于其他4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A组与B组的相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双盲法细胞计数结果示C,D与E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E组与C,D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葡激酶与水蛭素的单独应用,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能发挥更强的抗凝、抗血栓作用,安全性好,从而确保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赵年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3):65-67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2例肝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CT平扫,观察组给予CT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52.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5%,差异显著(χ2=7.28,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27.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难治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远期效果。方法确诊为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门诊或住院患者96例,其中经过6个月nCPAP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48例患者未行nCPAP治疗或治疗失败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PSG)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65.5±20.4)s、(47.8±17.2)次/h、(61.4±18.5)%、(149.2±9.5)和(93.4±8.5)mmHg,经过nCPAP治疗6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10.8±10.4)s、(8.6±4.0)次/h、(89.9±8.1)%、(130.7±8.3)和(81.6±8.1)mmHg,均有显著改善(P〈0.01);平均血压明显好转,治疗组降压有效率为95.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者停用降压药。结论夜间反复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可能是OSAHS伴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nCPAP治疗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肝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热化疗组30例,经动脉超选择性热化疗栓塞,将5一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及顺铂分别与生理盐水混合,用热疗机加热至65℃后经导管缓慢注入肝动脉,注射完成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常温组33例,经导管将与热化疗组相同化疗药常温灌注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后观察体温、肝功及有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每间隔1月重复1次,最少完成3次治疗。每月复查CEA及肝脏CT,观察肿瘤内碘油沉积及病灶大小、数目及CEA变化并统计患者生存率。结果:热化疗组生存率:6月、12月、18月、24月分别为100%、93%、73%、60%,与常温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热化疗组肿瘤数目及大小较常温组明显减少和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碘油沉积、体温、肝功能、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肝转移癌能显著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尿液中丙二醛(MDA)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0例OSAS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睡眠监测患者的尿液、血液,测定尿液及血清中MDA的含量,并与睡眠监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S组尿液中MDA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7.93±1.39)μmol/L,(5.43±1.21)μmol/L(P<0.01);OSAS组血液中MDA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5.59±1.28)μmol/L,(4.16±1.08)μmol/L(P<0.01);OSAS患者尿液中MDA与血清MDA呈正相关(r=0.675,P<0.01),与AHI正相关(r=0.670,P<0.05),与睡眠中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606、-0.442、-0.454,P值均<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夜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OSAS患者尿液中MDA可以作为评价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估计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依据CT形态学特征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及浸润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中心医院与东风总医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患者160例,通过对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的多种CT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以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T特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公式,然后运用交叉核实法,计算总体误判率及准确率。结果: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浸润前病变组53例,浸润性病变组107例,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形状、瘤-肺界面、平均直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实性成分有无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以其为判别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公式Z=2.046X1+2.006X2+2.015X3-1.473X4+0.189X5+0.023X6+1.813X7+1.957X8-1.687。误判率为6.3%,准确率是93.7%。结论:Fisher判别模型对鉴别诊断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