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5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70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76篇 |
内科学 | 122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11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4篇 |
外科学 | 130篇 |
综合类 | 435篇 |
预防医学 | 223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16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40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5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TRM)是一种存在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肿瘤免疫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在炎症、感染或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异位淋巴样结构,作... 相似文献
63.
骨形成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的骨成形蛋白 7(BMP 7)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 2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应用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DNA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改变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并观察凋亡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3活性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 ,HK 2细胞加入 1 0ng/mlTGF β处理 2 4h后 ,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胞核或核质内可见浓度致密的颗粒状荧光 ,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 ,而预先加入 5 0ng/ml、 1 0 0ng/mlBMP 7共处理 2 4h后 ,可减轻TGF β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凋亡细胞亦减少 ,Caspase 3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 ,细胞凋亡率下降。提示BMP 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具有抑制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蛋白酶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引起大鼠皮质内异常结构的形成机理。方法选取妊娠14日(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采用HE染色、Fluoro Jade B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胚脑的皮质构筑。结果HE染色观察到E14大鼠接受X线照射后大量细胞脱落入侧脑室并在2日后完全清除,Fluoro Jade B染色显示此脱落细胞为阳性。E16及E18的皮质内出现玫瑰环样结构及脑室区的凹陷,且PCNA阳性细胞表达于玫瑰环样结构及脑室区凹陷的细胞株。结论E14大鼠受X线照射可引起广泛的大脑皮质细胞构筑异常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术后病理,对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的平扫CT值与增强后强化程度A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颗粒细胞瘤7例;(2)卵泡膜细胞瘤3例、纤维-卵泡膜纤维瘤11例12枚;(3)Sertoli-Leydig细胞瘤1例;(4)类固醇细胞瘤1例,在CT上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且与术后病理相对应.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的平扫CT值无明显差异(t=1.487,P=0.157),颗粒细胞瘤增强后强化程度△CT值较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高(t=2.528,P=0.041).结论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具有一定的CT特点,符合其病理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采用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30例。微创实验组选用经椎旁肌间隙(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入路,并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段骨折;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切口手术,比较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伤椎Cobb's角恢复百分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结果两组病例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分别为(48.0±9.5)%、(50.2±9.4)%,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伤椎椎体Cobb's角恢复百分比分别为(78.8±10.8)%、(80.2±8.9)%,上述两指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5)min、(131.2±45.1)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2.7±2.4)d、(20.5±5.3)d,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2±12.5)m L、(227.6±56.4)m L,术后伤口的引流量分别为(31.9±10.4)m L、(247.4±48.4)m L,术中需要透视的次数分别为(4.0±0.5)次、(7.5±2.0)次,微创实验组均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技术不但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而且具有术中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是一种实用的外科手术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