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2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心房静止     
目的 对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完全或部分心房静止患者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对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临床均考虑为心肌病变;4例心脏超声及心脏X线检查提示心脏普遍扩大;4例心电图无心房电活动,1例心电图见杂乱小波;3例心电图为宽QRS波,2例为窄QRS波形;3例行食管电图记录,1例为心房扑动(房扑),2例无心房电图,4例右房内多部位均记录不到心房电图,1例低位右房及冠状静脉窦口附近记录到振幅较低的房扑波;5例右房多个部位S~10V刺激均心房不应;1例窄QRS波者心内HV同期延长,另1例窄QRS波者未记录到H波.仅见V波。结论 心房静止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心房静止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心房静止体表心电图记录不刊心房波;心内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心房静止所必需的.完全的心房静止在左右房心内电图均记录不到心房波,而部分心房静止可在心房内局部记录到心房波;较高强度的心房刺激不能产生心房激动波是所有心房静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2.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 (AFL)中 ,心房激动顺序的变化与双电位标测这两种消融终点的判断方法 ,以期提高成功率 ,减少复发率。选取 1997年 11月至 2 0 0 2年 9月连续收治的 4 3例典型AFL病人。按照消融终点不同 ,以及收治时间顺序分为心房特征性激动顺序变化组 (AC组 ) ,双电位组 (DP组 )。于右房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进行线性消融。AC组以出现右房特征性激动顺序的变化 (即低侧位右房刺激时呈逆钟向阻滞 ,冠状静脉窦刺激时呈顺钟向阻滞 )为依据判定为峡部双向阻滞。DP组在AC组消融结果基础上 ,以消融线上标测到宽间期双电位 (>10 0ms)为依据判定为峡部双向阻滞。随访复发率。结果 :4 3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达到相应的射频消融终点。DP组所有患者消融成功后双电位为 116 .6± 12 .5ms。随访 14 .5± 5 .4个月 ,AC组的复发率高于DP组 (2 3.5 %vs 0 ,P <0 .0 5 )。结论 :作为峡部双向阻滞的指征 ,宽间期双电位比心房特征性激动顺序变化更准确 ,手术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3.
自主神经与心电图波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对心血管调节是多方面的,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儿茶酚胺、迷走神经主要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相应受体,调节心脏离子通道,影响动作电位,改变心电图各波段。  相似文献   
94.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上腔静脉肌袖与心房的电学连接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 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上腔静脉 (SVC)肌袖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的结果 ,评价SVC肌袖和心房电连接的类型和特点。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 ,对 16根SVC肌袖进行电位的记录、分析以及开口部的点或段的消融电隔离治疗。根据窦性心律和心房起搏下的肌袖内环形电极标测的袖电位激动顺序 ,即电突破点的数目和位置 ,以及有效放电对袖电位及其电突破点的影响 ,总结和分析袖房之间的电连接类型和特点。结果 :共标测和电隔离SVC肌袖 16根。其中呈单束状电连接 8根 (5 0 % ) ,双束状电连接 7根 (43.7% ) ,多束状电连接 1根 (6 .3% )。 16根SVC平均每根电连接束为 1.6± 0 .6根 ,共消融 2 .1± 0 .6个节段和部位 ,每个部位进行了2 .3± 0 .7次的放电。所有病例均达到完全电隔离的标准。结论 :SVC袖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 ,在袖房连接处行点或节段性消融即可达到完全袖房电隔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利用“2肾1夹”型Goklblatt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与心房肌电重构相关的离子通道mRNA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高血压组用U型银夹夹住左肾动脉近心竭,右肾保留;假手术组只分离左肾动脉,不夹银夹。套尾法监测尾动脉血压,分别于手术后2、4、6w处死动物(各6只),TRIZOL提取左右心耳总mRNA,RT—PCR半定量分析Na^ 通道α亚单位(Na^ -α)、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CaL-α1C)和瞬时外向钾通道(Kv4.3)mRNA的表达量(以GAPDH为内参照)。结果 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左心耳CaL-αtC的mRNA水平在2w和4w明显增高,分别是假手术组的2.5倍和2.4倍(P<0.001),6w恢复正常,右心耳在2w和4w无明显变化,6w为假手术组的2.5倍(P<0.001);左心耳Kv4.3的mRNA水平在4w和6w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9倍和1.7倍(尸<0.肋1),在右心耳却呈下降趋势,4w和6w分别降低了30%(P<0.05)和20%(P=0.10);Na^ -α的mRNA在左右房无明显变化。结论 肾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心房肌CaL-α1C水平表现为上调,左房明显早于右房,左右房Na-α和Kv4.3的mRNA变化明显不平行;提示mRNA水平的变化是电重构的基础,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 R863X是在国人长QT综合征家系中发现的一个新的HERG基因无义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R863X-HERG的功能。方法 采用PCR方法制备突变体R863X-HERG,并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中;用CHO细胞表达系统及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研究突变体的功能。结果 实验表明R863-HERG基因单独表达时不能形成有功能的离子通道,而突变体R863X同野生型HERG共表达时,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约30%,且HERG WT/R863X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过程加速。结论突变体R863X亚基自身不能装配成有功能的通道,但可和野生型HERG亚基形成有功能的HERG通道异聚体,改变通道的门控特性。HERG蛋白C末端可能在通道装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全国第二届射频导管消蚀疑难病例研讨会会议纪要“全国第二届射频导管消蚀疑难病例研讨会”于1996年6月24~29日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举行。全国20余个省和自治区75家医院的184名专家与代表参加了研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  相似文献   
98.
间隔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0例间隔旁路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提高间隔旁路RFcA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50例间隔旁路的电生理特性和导管射频消融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50条间隔旁路一次消融成功49例.成功率98%。旁路传导均在放电后58内阻断。1例右后间隔旁路在阻断旁路的同时出现了完全性房室阻滞,两周后恢复1:1房室传导(PR间期0.28s),余无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随访3~16(平均8±2)个月,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RFCA是阻断间隔旁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慢径消融降低了心房颤动(房颤)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消融后心房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其具体机制.方法 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及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静脉窦近端和远端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和易感窗口,以及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的变化.结果 (1)慢径消融前后下列部位的有效不应期的变化分别为:冠状静脉窦近端(21 8.1±21.8)ms,(235.3±23.6)ms,P<0.0001;冠状静脉窦远端(230.9±21.0)ms,(244.7±25.1)ms,P<0.01;低位右心房(198.8±26.7)ms,(219.7±28.7)ms,P<0.005;高位右心房(214.4±35.1)ms,(213.4±37.3)ms,P=0.6.(2)在消融术后,房颤的诱发比例下降,冠状静脉窦近端的易感窗口显著降低(P=0.03),冠状静脉窦远端和低位右心房的易感窗口有所降低,高位右心房的易感窗口不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消融后窦性心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72.1±5.6)次/min对(74±6.8)次/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慢径消融使快径前传不应期缩短,消融前后分别为(391±55)ms,(369±78)ms,P<0.01.结论 慢径消融使心房多部位的电生理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冠状静脉窦近端和远端,以及低位右心房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房颤诱发几率降低.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消融造成的迷走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0.
Objective Electrical restitution was believed to be a determinant responsible for the stability of heart rhythm.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role of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restitution (APDR) in the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rial APDR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DR of left atrium (LA) and right atrium (RA) in canines and the relevance to induction of AF. Methods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 was recorded from LA and RA in 14 canines using the MAP recording-pacing combination catheter. APDR, plotted as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on the preceding diastolic interval (DI), was assessed by use of programmed stimulation with a single extrastimulus (S_1S_2) at LA and RA. Episodes of AF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PD_(90)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LA than that in the RA [( 157.4 ± 43.5 ) ms vs. ( 170. 9 ± 37. 9)ms, P < 0. 05]. The mean slope of the APDR curve by S_1S_2 in the LA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RA ( 1.3 ±0. 4 vs. 0. 9 ± 0. 3, P < 0. 05 ). The incidence of induced A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A than in the RA (11/18 vs. 7/18, P < 0. 05). Conclusions The APDR and MAP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uniform between atrium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initiation of AF. Heterogeneity of APDR between LA and RA might create critical gradients or a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and subatrate for re-entrant arrhythmias and vulnerability to 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