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2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特发性室速(IVT)易被误诊为室上速伴束支阻滞,本文对经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蚀术证实的20例IlT患者的食道调搏(TEAP)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TEAP对I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六步诊断程序对此类心动过速进行诊断,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20例患者食道心电图呈室房分离11例,文氏传导2例,2:1传导1例,1:1传导6例,均经食道心电图诊断IVT。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100%。经食道调搏终止室速4例,其中1例经短暂房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经食道调搏诱发同形室速3例。结论:食道心房调搏是诊断IVT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2.
心肌梗死后代偿性心肌肥厚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科刘利,徐文林,林治湖,丁晓茜,金银云,杨光心肌梗死后心脏可发生急性、慢性适应性反应。在慢性代偿过程中,部分患者心脏非梗死区的心肌可逐渐发生肥厚。本文通过对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  相似文献   
63.
刘巍  杨延宗  林治湖  高连君  刘莹 《海南医学》2002,13(12):197-198
病历资料患者邵× ,男 ,2 6岁 ,因“发作性心悸 10年加重 2月伴晕厥 3次”入院。约10年前该患在运动时突发心悸 ,继而意识丧失 ,二便失禁 ,约 6 - 7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当时入我院治疗 ,诊断“持续性室速、心脏发育不良” ,口服慢心律 ,“室速”消失出院。出院后偶有心悸发作 ,但持续时间短。 2月前患者于爬山和饮酒后再发心悸 ,后晕厥 ,持续约 3-4分钟。近 2月来心悸发作次数明显增加 ,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入院时ECG示房扑 1:1或 2 :1下传 ,心室率约 130次 /分 ,频发多型性室早 ;Holter示房扑伴1:1或 2 :1下传 ,多源性室早 ;心…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30例AMI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并与ECG的定位和定量分析进行比较,对靶心图存在的缩小和扩大病灶因素用左室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后侧壁、后间壁、后壁和心尖部梗塞的定位上明显优于ECG,经模型校正后靶心图所测梗塞面积百分比与QRS记分所测梗塞面积百分比相关良好(r=0.706,P<0.1)。预后不良组无论靶心图或QRS记分所测梗塞面积均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  相似文献   
65.
本文报告了确诊的50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的心血池扫描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血池扫描图象表现为3种类型,即狭窄型15例,稀疏型14例,正常型2例。狭窄型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典型表现;稀疏型则为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表现;而正常型视为假阴性。故心血池扫描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的灵敏度为96. 0%。19例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血池扫描图象特点为心血池影扩大,呈球形或椭圆形。但缺乏诊断的特异性。当怀疑有扩张型心肌病而又不能确诊时,心血池扫描对诊断有较大价值。此技术不仅对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而且对梗阻型与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以及肥厚性与扩张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6.
希氏束电图     
希氏束电图(His Bundle Electrogram,HBE)是一项记录希氏束电活动图形的检查方法。自1969年Scherlag描述了在人体用导管电极记录心腔HBE以来,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对房室传导阻滞定位,各种心律失常的定性定位诊断及发生机制的研究,选择合理的治疗与用药,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 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67.
68.
方法:68例病人,男67人,女1人,平均年龄57.9岁。68例都有典型的病史,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的异常而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急性穿透性梗塞52例,急性心内膜下梗塞16例。用20毫居里~(99m)锝-亚锡-焦磷酸盐静脉注射,静注后两小时,以前位,45°左前斜位,左侧位进行γ闪烁照像得到心肌闪烁图。 68例病人在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发作之后3.0±1.1天,进行急性期的心肌闪烁照像;19个病人在出院前,即梗塞后12.6±2.8天,做第二次心肌  相似文献   
69.
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自主神经逐渐被认识到是心律失常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证据有:大多数心动过速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但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阵发性特点表明还有更多的致心律失常因素存在;大多数临床和实验中的心律失常都有自主神经直接和间接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塞(心梗)后死亡率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是自主神经对维持心肌电活动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最有力证据。一、心脏自主神经分布释放于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和来紧紧上腺的肾上腺素都作用于心脏的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心脏β受体的密度高于。受体,β受体对心脏的支配占优…  相似文献   
7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3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对其定位、标测方法及复发原因进行探讨。采取激动和(或)起搏标测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右室IVT13例。起源于流出道部位12例,其I导联以Q波为主者偏前,r波为主者偏后;V3导联的R/S>1者在上部,R/S<1者在下部。游离壁1例电轴左偏。起搏标测靶点心电图IVT时与12导联心电图一致,局部电位提前42.08±8.91ms。1例术后复发。左室IVT18例。起源间隔者14例,随着起源点从基底部向心尖部移行,电轴更右偏;游离壁4例电轴明显左偏。靶点局部电图均提前32.19±8.36ms。左室间隔部IVT记录到浦肯野纤维电位(PP)7例、异常电位(AP)4例;1例未记录到PP及AP且起搏标测10导联心电图一致,术后复发。2例未诱发IVT,均以起搏标测消融成功。左室游离壁起搏标测12导联心电图一致3例,11导联一致者1例且术后复发。3例4例次复发,1例(左室间隔IVT)未再接受消融治疗,2例最终采用温控导管消融成功。结论:体表心电图对IVT起源点定位有指导意义;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