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4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67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214篇 |
口腔科学 | 61篇 |
临床医学 | 647篇 |
内科学 | 244篇 |
皮肤病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28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66篇 |
综合类 | 1059篇 |
预防医学 | 460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504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444篇 |
肿瘤学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25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VSD对深度烧伤后创面的修复效果及其术后护理方法,为患者治疗及护理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皮肤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修复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VSD治疗并采取相关术后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对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9,P=0.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51±1.33)d显著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0.65±4.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8,P=0.002)。结论:深度烧伤后创面采取VSD治疗并进行相关术后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恢复更快,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分析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培的36例住培医师,按不同教学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20,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与对照组(n=16,传统教学)。比较两组住培医师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带教后,两组住培医师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及临床诊疗水平评分均较带教前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兴趣程度、难易程度、可参与性、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培医师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 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教学中可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综合能力及教学水平,且学员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联合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风险指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CS并进行PCI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ROC曲线评估SI联合TIMI风险指数对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14例患者,其中男91例,女23例;发生组21例,未发生组93例,MACE的发生率为1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2.798,95%CI:1.049~7.465,P=0.018)、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评价BNP水平及造血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血管紧张素、利尿、低流量吸氧、纠正水电解质、酸解、强心等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托美洛尔,12.5 mg/次,2次/d),治疗组予以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20 mg/次,1次/d),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清BNP水平等。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P=0.008);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DV、LVESV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N末端...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有颞下颌关节(TMJ)弹响和疼痛的骨关节病患者的锥形束CT(CBCT)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影像学上髁突位置和骨关节病征象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CBCT诊断有TMJ骨关节病(TMJOA)的患者120例为试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组,关节弹响组40例,关节疼痛组40例,弹响和疼痛组40例;同期健康无症状对照组40名。利用Invivo5软件对CBCT数据测量分析,包括髁突形态、关节窝高度、关节间隙,髁突骨关节病征象诊断,分析伴弹响和疼痛的骨关节病患者CB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后间隙、上间隙以及髁突头部高度均减小(均P<0.05)。前间隙、关节窝深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弹响与左、右侧内外径和左、右侧髁突头高度显著相关(均P<0.05)。疼痛与左侧前后径和左、右侧髁突头显著相关(均P<0.05)。弹响和疼痛同时存在与左、右侧内外径,左、右侧前后径,左侧后间隙,左、右侧髁突头高度和左侧关节窝深度显著相关(均P<0.05)。对照组... 相似文献
78.
摘 要 目的: 研究胡椒碱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及其体外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处方配伍试验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来筛选处方,并考察空白处方、含药处方对自乳化效率的影响以及自乳化后乳滴的粒度分布,考察了胡椒碱自乳化胶囊的溶出速率和稳定性。结果: 胡椒碱自乳化胶囊的最终处方为油酸乙酯、Tween 80、Transcutol P,三者之比为30∶55∶15(w∶w∶w),药物为辅料总量的2.5%,粒径约为90 nm,胡椒碱自乳化胶囊60 min溶出度是自制的胶囊剂6倍;低温和常温稳定性考察药物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制备的胡椒碱自乳化胶囊自乳化效率高、能力强、性质稳定,体外溶出率高。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高强度训练环境下作战部队群体性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高强度训练环境下作战部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及影响因素。结果:高强度训练环境下作战部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偏低,且发生不良反应多集中在献血量为150~200ml时。同时,群体特异性构成,如认知情况、知识结构等对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高强度训练环境下作战部队所具有的特殊群体环境以及军事人员对于应激等刺激因素较强的耐受能力,可以通过献血常识教育和献血前准备工作,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