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们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4~6 8岁 ,致伤原因为汽车碾压伤、火车伤及机器绞伤。其中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质裸露 7例 ,足部皮肤缺损骨质、肌腱裸露 8例。两例在急诊行皮瓣移植术 ,其余均为二期手术。皮瓣最大为 30cm× 17cm ,最小为 18cm× 13cm。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 13例 ,供区部分植皮 2例。移植皮瓣血管蒂与胫前动静脉吻合 8例 ,与胫后动静脉吻合 7例。皮瓣缺血时间 3~ 5h ,术后除有一例因血管变异 (双腹…  相似文献   
22.
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标准股骨闭合骨折模型制作的方法。方法:简化设计并制作骨折造模支架。对78只雄性SD大鼠行逆行性克氏针固定股骨,然后使用造模支架制造股骨中断闭合骨折,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了解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摄片证实横断或短斜型骨折,移位不明显者67例,占总例数的85.9%,随访显示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简化改良自制造模支架制作的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成功率高,软组织损伤小,能最大限度减少外在因素对骨折的影响,通用性好,符合标准闭合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将数码相机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骨科影像资料的保存与处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还鲜见。自1997年10月以来,我们通过该系统对80余例患者(1300余幅影像资料)的临床实践,认为此技术与传统的骨科资料的保存与整理应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X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区组织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46只雌性Spragne-Dawley大鼠均接受T<,11-12>节段SCI.所有人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10 Gy照射组、20 Gy照射组,照射组于SCI后2周接受X线照射,空白组不予照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SCI后6周、14周处死半数,期间进行运动学、电生理学检测,大鼠处死后取出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I后6周、14周时照射组(10 Gy、20 Gy)神经丝(NF)计数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多(P<0.05).各组髓鞘碱性蛋白(MBP)计数14周时较6周显著数少(P<0.05),14周时照射组(10 Gy、20 Gy)较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各组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Nngo-A计数14周时较6周时显著增多,照射组与空白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学、SEP检测结果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SCI后脊髓中枢神经组织结构及功能具有自我修复机制,该进程至少持续14周,X线照射对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转移生长因子—β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及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并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结果 从原代培养细胞(P0)中观察到细胞集落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组成的混合体,经TGF-β处理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传30代以上仍能保持较活跃的增殖能力,而未经TGF-β处理的细胞,活跃增殖能力约只能保持10-15代,随后那发生退化。结论 TGF-β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并较长期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6.
背景:众多的研究已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基质合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调节骨改建及修复的一系列过程。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骨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及能否构建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提高骨缺损修复质量。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3/2005-05在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体外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通过反转录病毒转入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并与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脱钙骨基质材料复合。 方法:BalB/C裸鼠15只制备颅骨8 mm缺损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细胞组和空载体细胞组将两种不同植入物脱钙骨基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细胞和脱钙骨基质/空载体细胞分别植入颅骨缺损部位,空白对照组仅造模,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后4周处死动物,取出颅骨进行组织学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的表达。同时收集转染后细胞上清,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②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基质材料复合物共培养3,6 d后的生长情况。③颅骨缺损模型大体观察。④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造模后4周各组颅骨缺损的修复情况。 结果:①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及蛋白的表达。②扫描电镜观察转染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共培养3 d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细胞组脱钙骨基质材料表面已有大量细胞黏附并向深部空隙长入;6 d时脱钙骨基质表面黏附的细胞处已分泌出大量胶原纤维;而空载体细胞组各时间点黏附细胞数和胶原纤维产生量则均较少。③造模后4周各组植入物周围均无明显炎症反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细胞组植入物与颅骨缺损结合紧密;而空载体细胞组植入物可推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无新骨形成。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细胞组植入物与颅骨缺损结合紧密,骨折缺损区有新骨及血管形成;空载体细胞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较少;空白对照组缺损未见修复。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复合物具有较好的骨缺损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27.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在骨折治疗中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在临床治疗中的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1~55岁,平均39岁.本组病例均采用肩前外侧切口,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暴露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后解剖钢板放置在肱骨外侧并固定;术后3周内颈腕带悬吊(32例均未石膏外固定);术后1周内进行肱二头肌等长锻炼,术后1~3周进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周起进行肩关节主动锻炼,术后6周当X线片证实骨折线模糊后进行肩关节三维功能训练.[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20个月);32例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按Neer氏标准评分,优21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具有三维结构,符合肱骨近端解剖特点,拥有暴露简单、复位方便、固定牢固等优点,是肱骨近端骨折一种很好的固定载体.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疗效及Tenor操作技术特点。方法用Tenor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58例,同时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基本完全纠正伤椎的压缩及移位,用Tenor复位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正常,随访未发生断钉、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便于复位,固定确定,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3D显微镜在脊柱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 202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轮转的12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D显微镜组(n=60)和对照组(包括直视,头戴式放大镜辅助,n=60),所有学员在首次参与相应方式下的脊柱减压手术后即对其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学员对解剖结构、手术操作步骤以及器械用途等问题的了解情况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对于问卷中的10个问题,3D组学员对其中7个问题的满意率100%,对于手术步骤、进展情况以及器械用途3个问题满意率分别为96.7%,91.7%和96.7%,3D组各问题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3D组学员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98.1%)明显优于对照组(37.7%,P<0.05)。结论 3D显微镜可以明显提高学员对脊柱外科手术教学的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 1996年 10月~ 1998年 6月连续 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 ,采用外固定器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