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2篇
  免费   829篇
  国内免费   482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520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1120篇
内科学   632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126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935篇
综合类   240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52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989篇
  8篇
中国医学   724篇
肿瘤学   42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检测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中国南方汉族和苗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收集187名中国南方汉族和210名苗族人的血液DNA,用PCR法扩增hPARP1基因4个外显子,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第12、13、16、17外显子,片段长度分别为253bp、313bp、175bp、362bp,在187名中国南方汉族和210名苗族人群中,分别有3人和9人检测出hPARP1基因第12、13、16和17外显子上各有1种基因突变,分别为Phe548Ser、Ala683Ser、Asp798Tyr、His808Arg。结论中国南方汉族和苗族人群中hPARP1基因第12、13、16和17外显子上存在突变型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3.
双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霍乱监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A亚单位(ctxA)和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以10种细菌作对照,建立双重实时PCR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霍乱监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02.4~166.6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3~6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此反应体系同时检测40株副溶血弧菌和50株霍乱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8份样品和10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PCR阳性,其中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样品都为阴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1天时间。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霍乱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诱骗受体DcR3 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注射弗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A)模型,尾静脉注射DcR3蛋白,观察大鼠关节肿胀度、间接 ELISA 检测血清和滑膜液中细胞因子IL-1 β、TNF-α、IFN-γ的变化.RT-PCR检测滑膜和淋巴细胞中DcR3、Fas、FasL mRNA的表达以及脾脏中TGF-β、IFN-γ、TNF-α、IL-4、IL-1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滑膜细胞中Caspase-8、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DcR3 治疗AA大鼠后,足肿胀度降低;血液和滑膜液的IL-1β、TNF-α、IFN-γ水平下降;脾脏中TGF-β、IFN-γ、TNF-α mRNA 表达下调,IL-4、IL-10 mRNA表达上调;滑膜细胞中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 结论 DcR3 可以用于实验性大鼠AA的治疗,其治疗机制与调节滑膜细胞FasL、Fas mRNA的表达和血液淋巴细胞中 Fas mRNA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凋亡;调节脾脏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RA的发病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有效治疗RA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新近发展的在光纤芯片上做高通量测序的技术,可以将人类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时间由目前所用的10年时间缩短到100d。光纤芯片上的基因组测序结合了磁珠、乳液PCR和焦磷酸测序法等技术,利用光纤优良的表面性质和有效的加工工艺,将光纤制作成一种基因芯片。在芯片上用磁珠来耦联DNA、RNA等微量反应物。乳液PCR可以获得大量的不同的基因组DNA片段。乳液PCR和光纤芯片都是由于有了磁珠作为微量反应物的载体,从而可以将反应一再小型化。而这些技术的结合,工作效率是目前常规的测序方法的100多倍。成功实现了基因组测序反应小型化、高通量化的思想,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时间。  相似文献   
56.
膝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膝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力学刺激对调控韧带功能、韧带组织愈合和重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从膝关节韧带的结构、力学与生化特点、愈合与重建、施加应力与制动对韧带的影响、应力对韧带细胞分化的影响和前交叉韧带与内侧副韧带的对比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2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人类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嵌合型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治疗周期中不适于胚胎移植和冷冻的正常受精胚胎为研究对象,固定后进行2轮FISH,分析13、16、18、21、22、X、Y等7条染色体组成。结果51个胚胎中正常胚胎14个(27.5%),嵌合型16个(31.4%),无规律分裂12个(23.5%),异常非嵌合型9个(17.6%)。5~8细胞期胚胎中嵌合型胚胎的比例显著高于≤4细胞期胚胎(40.0%比12.5%)。非整倍体胚胎的比率在≥35岁组为57.1%,显著高于<35岁组(23.3%)。结论胚胎染色体嵌合型是植入前胚胎的常见现象,可能是影响IVF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而应用2轮FISH技术可有效地进行常见染色体异常的筛查。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运用经典测量理论(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对药物成瘾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DA(V2.0)的条目进行进一步分析。方法 采用QLICD-DA(V2.0)对192名药物成瘾患者进行调查,利用IRT中的Samejima模型计算每个条目的平均信息量、区分度和难度系数,并结合CTT中的克朗巴赫法、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四种统计方法对条目进行分析。结果 在IRT分析中,除了条目GPH1、GPH2、GPH3、GPH4、GPH5、GPH9,其余条目平均信息量都大于0.11,区分度0.79~2.30,难度系数都在-5.07~3.38,且随难度等级(B1→B4)增加而单调递增;在CTT分析中一共有28条目均满足3种及以上的统计方法要求,结合CTT和IRT共选出39个条目。结论 QLICD-DA(V2.0)的大部分条目性能良好,但仍有部分条目需要进一步评价和修订。  相似文献   
59.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海风藤药材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加工进行考证,以期为含海风藤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表明,海风藤入药最早以“南藤”为正名收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并有“丁公藤”“石南藤”等异名;而“海风藤”一名应出现于明代;宋代之前海风藤药材来源可能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石南藤Piper wallichii的藤茎,宋代后使用品种则多为胡椒属风藤P. kadsura、山蒟P. hancei等植物,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海风藤药材基原仅风藤P. kadsura一种,结合基原考证、市场调查及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基原除风藤P. kadsura外,可增加山蒟P. hancei;由于气候变化及胡椒属植物喜热的习性特点,历代海风藤药材所著录的产地呈现由秦岭一带逐渐向南迁移至南方盛产胡椒属植物的地区,明代以来则推崇福建省泉州地区;采收期为农历七月至八月,采取地上部分,除去须根、细茎及叶,晒干;历代关于海风藤药材的炮制记载较少,多为生品入药,故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药材未注明特殊炮制要求的采用生品即可。  相似文献   
60.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石决明药材进行系统本草考证,涉及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含石决明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皆以石决明为正名,亦有以其功效、性状及近音字而命名的“千里光”“九孔螺”“珍珠母”等异名。唐代以前石决明药材动物基原因形态描述过于简练,仅能考订为鲍科鲍属动物;宋元明清时期主流基原为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与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民国时期开始将鲍属多种动物作为石决明基原使用,品种繁杂并延续至今。古今我国国内主要产区为海南、广东及山东地区,国外产地主要为日本及越南。古籍中对石决明品质评价大致以呼水孔的开孔数量为准,以七孔和九孔的鲍壳为佳;近现代则以性状个大整齐、无破碎、内外洁净并有光彩、壳厚者为佳。基于考证结果,结合石决明散的记载年代,建议开发该经典名方时石决明药材使用杂色鲍H. diversicolor或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的贝壳,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