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7篇 |
免费 | 403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0篇 |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207篇 |
口腔科学 | 91篇 |
临床医学 | 493篇 |
内科学 | 276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15篇 |
特种医学 | 142篇 |
外科学 | 353篇 |
综合类 | 93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83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425篇 |
中国医学 | 270篇 |
肿瘤学 | 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333篇 |
2011年 | 387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97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大鼠膀胱收缩功能与容量的关系及高血糖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膀胱收缩功能与容量的关系及高血糖对其的影响。方法6周和10周正常组鼠、6周和10周糖尿病观察组鼠、6周和10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鼠各14只,每组各7只均以BL-410四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进行在体膀胱的容量-压力关系测定及其电刺激下的容量.压力变化差值关系测定和离体膀胱内壁纵行肌条的长度-张力关系测定及其电刺激下的长度-张力变化差值关系检测等。结果正常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均存在基础状态能产生最大膀胱压力和电刺激状态下能产生最大压力增加值的最适膀胱容量,也存在电刺激状态下能产生最大张力增加值的最适肌条长度;且2观察组的最大膀胱压力低于2正常组[(36.100±0.143)VS(39.200±0.139)mmHg、(33.800±0.068)vs(39.100±0.156)mmHg,P〈0.01、P〈0.01]、最大膀胱压力增加值和最大张力增加值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正常鼠、糖尿病鼠和糖尿病哺岛素治疗鼠的膀胱收缩功能均符合“气球原理”.高血糖可降低其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股薄肌采用“围巾式”环绕结肠末端一周,其远端剖为两条,一条缝合固定于耻骨韧带;另一条缝合固定于骶尾韧带,即为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及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术后随访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达76.32%。结论: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4.
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髂骨同期修复重建口底及面下部的复合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进行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术前对11例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的范围及外形进行认真的评估,设计出与缺损区相匹配的个体化前臂皮瓣。术中先行成型钛板恢复缺损下颌骨基本的外形及咬合关系,然后用来复锯切取设计塑型的游离髂骨并移植固定于钛板的内侧,从而恢复缺损下颌骨的连续性。 结果 11例前臂皮瓣及髂骨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患者经随访6~ 12个月,修复区外形虽显不同程度的臃肿,但饮食、吞咽等口腔功能得到了改善,有7例可进普食,有4例可进流质饮食,同时可参与社会活动中日常的语言交流,皮瓣的感觉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 结论 适形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对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是修复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既达到安全、实用的预后效果,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使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制备温敏型壳聚糖衍生物羟丁基壳聚糖(Hydroxybutyl chitosan,HBC),研究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nic fibroblasts,MEF)与HBC的相容性,探讨羟丁基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对壳聚糖化学改性制备HBC,研究其最佳制备条件。使用不同溶剂对HBC进行溶解实验;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观察。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培养MEF;MTT法测定HBC对MEF活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4种HBC均能溶于水,55℃反应14 h的HBC 4水溶性较好。HBC溶液在37℃具有明显的溶胶-凝胶的转变,通过物理交联形成凝胶并可逆。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得的4种HBC浸提液对MEF细胞的毒性均在0级或1级,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成功制备羟HBC,HBC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及体温(37℃)下凝胶的特性,与MEF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胆道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为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复发以及治疗等提供帮助,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胆道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胆道癌和胆囊癌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以及良件胆道和胆囊疾病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技术检测出恶性和良性组织、恶性和良性病变患者胆汁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对同时高表达于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的蛋白Mrp14进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验证,RT-PCR监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3组蛋白标本双向电泳后质谱成功鉴定出3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Mrp14同时在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中高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RT-PCR验证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于恶性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Mrp14在胆道系统恶变后表达增高,可能为胆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候选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保护头颈部放疗患者放射野皮肤,避免粗糙衣物机械摩擦患者颈部皮肤.方法 将10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着传统病服接受放疗,观察组着自行设计的3款不同衣袖的圆领病服,即无袖、短袖和长袖病服(根据季节变化穿戴不同款式)接受放疗.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显著轻于时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圆领病服可避免衣领与颈部放射野皮肤的摩擦,消除引起或加重放射性皮炎的机械摩擦,从而避免或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经验体会,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4例应用股骨髓腔绞刀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无围手术期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伤感染和和植骨块松脱。随访5~6年,植骨全部于6~8个月愈合,无一例植骨塌陷。按Machnab标准评定: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12%。结论改良应用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作椎间植骨床的准备,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术后双侧TAP分别注射0.25%、0.20%、0.15%罗哌卡因1.5mg/kg,并使用PCIA。观察和记录术后4、8、12、24和48h产妇VAS评分。并记录产妇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发生TAP相关并发症(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A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A组和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组和B两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明显增加、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产妇未发生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等TAP相关并发症。结论 0.20%以上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黄芪(Astragali Radix)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具有2000多年的药用史,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上品,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等功效。黄芪化学成分包括:葡聚糖、杂多糖等多糖成分;黄芪苷I、II、III和大豆皂苷等多种皂苷;天冬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叶酸、亚油酸、甾醇类等。目前对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多集中在黄芪多糖、黄芪皂苷或其有效单体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抗肿瘤、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保肝、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骨质疏松等生物活性,其中,黄芪对骨细胞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近年来黄芪对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文献汇总,发现黄芪甲苷等黄芪提取物及黄芪制剂大多通过对成骨细胞的促进及破骨细胞的抑制进行骨代谢的调节,亦有通过促进类骨素的分泌、激素水平的调节进行调控,本文综述了黄芪甲苷等黄芪提取物及黄芪制剂对骨代谢的基础、动物模型及临床3个方面近十年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为研究中药黄芪对骨细胞代谢影响提供些许帮助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