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92篇
  免费   3672篇
  国内免费   2471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576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936篇
口腔科学   575篇
临床医学   4232篇
内科学   2595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846篇
特种医学   1482篇
外科学   3292篇
综合类   9863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922篇
眼科学   519篇
药学   4663篇
  57篇
中国医学   4000篇
肿瘤学   1538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526篇
  2022年   1217篇
  2021年   1575篇
  2020年   1365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1033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1383篇
  2014年   1852篇
  2013年   2306篇
  2012年   3187篇
  2011年   3393篇
  2010年   3236篇
  2009年   2777篇
  2008年   2821篇
  2007年   2678篇
  2006年   2379篇
  2005年   1894篇
  2004年   1322篇
  2003年   1043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1 毫秒
991.
目的对小脑核团进行观察定位、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从而对小脑的功能研究及小脑核团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小脑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分别制成厚250μm的水平和冠状位火棉胶薄层切片,并对其进行观察、图像采集,选取其中一例女性水平位切片应用Amira进行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结果切片观察各核团形态结构清晰、边界明显。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的显示了各核团在小脑中的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各核团体积测量结果分别为:齿状核左侧201.3mm3、右侧212.2mm3;栓状核左侧8.2mm3、右侧5.7mm3;球状核左侧2.7mm3、右侧3.1mm3;顶核左侧4.0mm3、右侧3.5mm3。结论小脑核团的精确定位及体积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小脑空间结构和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其方法学研究对其他微细组织器官结构的精确定位及测量亦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室确诊食管癌并行手术的病例117例,对11个可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基础疾病、术前血清白蛋白值、肿瘤分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6个因素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OR=2.682)、存在基础疾病(OR=3.874)、血清白蛋白低于4.0 g/dL(OR=1.592)、肿瘤分期处于Ⅲ期(OR=2.435)及术中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10 mL(OR=3.238)均可作为预测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硬膜外镇痛是保护性因素(OR=0.784,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建议术前应注意、避免各危险因素,选择有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CAD/CAM氧化锆及Empress全瓷冠修复3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0例患者共838个全冠修复体(其中CAD/CAM氧化锆全冠428颗、Empress铸瓷全冠410颗),平均观察期36.2±5月,随访检查基牙和修复体情况,分别对两组全瓷冠的存留率和修复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内共有41颗全瓷冠(19颗为氧化锆,22颗为Empress铸瓷)完全失败,需重新制作。氧化锆全瓷冠和Empress铸瓷全冠的存留率分别为95.1%和95.8%,成功率分别为90.7%和91.2%,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D/CAM氧化锆和Empres铸瓷全冠均能满足临床需要,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孕酮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孕酮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hPDLCs,取第4-6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孕酮组,抑制剂组。各组细胞培养2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fos和c-jun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的结果说明,孕酮能促进c—fos和c-junmRNA的表达,抑制剂组c—fos和c-jun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孕酮能够上调hPDLCs中c—fos、c-jun的表达。提示孕酮可能通过上调c—fos、c-jun的表达促进hPDL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并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收集存档资料1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随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行S-100、CD68及Ki-67染色。结果本组病例中有11例发生在舌部,S-100及CD68染色阳性,少数肿瘤细胞Ki-67阳性。形态学上肿瘤细胞有时与横纹肌肌纤维难以区分,肿瘤表面的鳞状上皮有时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结论口腔颗粒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具有较低的增殖活性。伴有假上皮瘤样增生的病例要仔细观察,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d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图像研究测量下颌前牙区的颌骨形态和宽度,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间50名成年受试者的CBCT检查结果,利用CBCT图像对下颌前牙区颌骨外形、唇舌侧宽度、近远中距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下颌前牙区颌骨形态唇侧均为凹形,最凹点位于下颌骨上中份,舌侧外形多样化,凸形比例最高。2.下颌骨前牙区颌骨唇舌侧宽度在下颌骨中1/2和下颌骨下缘较宽,在牙槽嵴顶和根尖区较窄。3.左右尖牙、侧切牙、中切牙于牙槽嵴顶的近远中距离是4.46~6.94mm,尖牙最长,侧切牙次之,中切牙最小。结论:下颌前牙缺失后,尤其是下颌侧切牙或中切牙个别缺失,如行种植修复近远中距离可能不足,易损伤邻牙;植入种植体等手术时应当注意下前牙区颌骨外形,避免因倒凹导致唇舌侧穿通;CBCT可作为下颌前牙区种植手术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13例(16足),男4例,女9例;年龄18~64 岁,平均41.3岁。单足10例,双足3例;均有明显的跟骨外翻。术后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后足功能,于X线片上测量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CI)、距跟角(TC)、距骨-第一跖骨角(TMT)。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6个月时11例(13足)无任何疼痛,2例(3足)有长距离行走后足部疼痛。术后随访时AOFAS评分从术前(52.4±6.4)分提高至(88.1±2.8)分;负重侧位X线片上足弓高度从(3.8±0.3) mm提高至(12.0±1.1) mm,CI从9.5°±1.1°提高至20.1°±1.5°,TC从47.3°±2.5°改善至32.3°±2.5°,TMT从17.6°±1.6°改善至6.8°±1.0°;负重正位X线片上TC从39.5°±2.3°改善至26.2°±2.0°,TMT从15.2°±1.7°改善至6.3°±1.0°;轴位X线片上跟骨外翻角从11.3°±1.4°改善至4.2°±2.0°。结论 对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的治疗,当存在后足外翻畸形时,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有效矫正畸形,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验证在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下枢椎椎板交叉螺钉置钉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偏差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正常颈椎标本18具,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行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最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与枢椎椎板及棘突后表面解剖结构互补的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进行导向模板实体化,利用导向模板辅助置钉。扫描置钉后的标本,分割重建螺钉钉道路径。将置钉前后的标本配对拟合,测量理想钉道与实际螺钉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结果 上、下位椎板螺钉理想钉道长度分别为(29.12±1.39)、(29.62±1.40) mm;内倾角分别为56.20°±2.07°、56.02°±1.72°。下位椎板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和尾倾角分别为56.28°±1.54°、0.13°±0.65°;上位椎板分别为55.48°±1.75°、-0.19°±1.54°。下位椎板螺钉进钉点在X、Y、Z轴上的偏移分别为(0.69±1.79)、(2.54±4.86)、(0.63±1.37) mm;上位椎板分别为(0.64±1.61)、(2.36±4.85)、(0.62±1.38) mm。理想钉道与实际螺钉进钉点、钉道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用数字化快速成型导向模板技术辅助枢椎椎板交叉螺钉置钉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理论上可降低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采用传统钢板+cage和“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钢板+cage植入的11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为钢板cage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的108例患者为Zero-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摄颈椎X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2.4年(1.0~3.5年).术后第2天钢板cage组发生吞咽困难49例(41.53%)明显高于Zero-p组(36例,33.33%);钢板cage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Zero-p组.术后第2天Zero-p组中手术范围为C3~C6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43.1%)明显高于手术范围为C4~C7的患者(22%).结论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不可避免,内固定的选择和手术范围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使用颈椎“零切迹”植入物可以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手术节段越高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比较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5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或椎管狭窄合并间盘突出患者资料.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组(简称棘突劈开组)及传统腰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组(简称椎板切除组).棘突劈开组共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9~71岁,平均59.4岁.椎板切除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52~69岁,平均61.1岁.术后第3天行血肌酸激酶测定.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手术前后主、客观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CT扫描评价棘突愈合情况.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多裂肌MR面积.结果 棘突劈开组21例、椎板切除组24例获得2年以上有效随访.棘突劈开组术前腰痛及下肢痛VAS、JOA评分、多裂肌MR面积分别为:(5.6±1.7)分、(7.1±0.4)分、(11.6±2.6)分、(5.8±1.8)cm2;椎板切除组分别为(6.2±1.2)分、(7.9±1.3)分、(10.9±1.0)分、(6.1±2.0) cm2.棘突劈开组术后第3天血肌酸激酶测定值明显小于椎板切除组.棘突劈开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劈开棘突均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棘突劈开组下肢痛VAS、JOA评分及改善率分别与椎板切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棘突劈开组腰痛VAS评分、多裂肌萎缩比分别为(1.0±0.5)分、6.4%±1.2%;椎板切除组分别为(2.6±0.7)分、l5.7%±3.0%,棘突劈开组均优于椎板切除组.两组动力位X线片均未见继发性腰椎不稳.结论 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痛发生率,保护双侧多裂肌棘突止点及对侧多裂肌在椎板的附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