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心算认知过程的脑事件相关电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有关心算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心算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direct数据库1980-01/2005-12关于心算事件相关电位的文章,检索词“mentalcalculation,arithmetic and ERP”,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80-01/2005-12关于心算事件相关电位的文章,检索词“心算,事件相关电位”,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心算事件相关电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心算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有关的文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6篇有关心算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文章,其中关于心算成分研究的25篇,问题大小效应研究的10篇,心算策略研究的11篇,最终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心算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脑认知功能,它需要多种基本的认知过程能力共同参与作用,包括对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注意知觉过程、执行计算的过程、以及将结果存储和保持在记忆系统以便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工过程。有关心算的早成份、慢电位、问题大小效应以及心算过程所应用的策略已有较明确的研究结果。早成份和P300反映了大脑对刺激属性的加工;慢电位是与心算过程密切相关的成分;由于问题的难易差别,大脑会使用不同的心算策略。结论: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对研究心算的脑机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4例术后4周结果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①病例资料:4例因出生时缺血缺氧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4岁、岁、个月、岁。嗅92817鞘细胞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细胞中心提供,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例脑性瘫痪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根据术前MRI或CT片,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微创立体定向嗅鞘细胞移植术,选取双额放射冠为注射靶点,每侧注射1.0×106个细胞。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康复等常规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于嗅鞘细胞移植前、移植后4周采用脑瘫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脑瘫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4周,4例患者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②脑瘫综合功能评定总分:病例1由92.5分增至94分,病例2由55分增至56分,病例3由10.5分增至11.5分,病例4由9.5分增至13分。③脑性瘫痪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病例1由82.0分增至83.5分,病例2无变化,为16.5分,病例3由5.0分增至7.5分,病例4由5.0分增至8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患者近期评价安全可行,可部分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SD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后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mRNA表达的变化及加减地黄饮子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5-09/2006-09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医药科学研究所完成。②选用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加减地黄饮子组共5组,每组20只。通过海马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40诱导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③盐酸多奈哌齐按0.33mg,(kg·d)给药,加减地黄饮子组按1.0g,(kg·d)给药,共给药28d。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④第5周处死大鼠,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脑海马组织13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mRNA表达(用2^-△△ct表示,Ct为阈循环值,△Ct=Ctbace1CtGAPDH,△△Ct=△Ct各干预组-△Ct空白对照组)。⑤多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运用LSD-f检验。结果:实验选用100只大鼠,每组随机选5只用于抽提大脑海马组织总RNA,因此共有25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2^-△△ct值模型组(4.67±0.52)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1.07±0.08)(P〈0.01),表明模型组B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mRNA表达上调。盐酸多奈哌齐组(1.80±0.23)和加减地黄饮子组(1.26±0.20)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表明13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mRNA表达下调。结论:大鼠大脑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40后海马组织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加减地黄饮子提取物可以抑制海马组织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广东地区散发克罗恩病患者β防御素2启动子区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探讨该基因在克罗恩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克罗恩病组为2002-01/2006-10于南方医院消化科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45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志愿者50例。签定知情同意书后分别取静脉血5mL,提取基因组DNA,并根据设计好的引物序列及PCR反应条件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阴性对照使用蒸馏水代替DNA。扩增成功的目的基因片段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并由上海英俊公司完成测序工作。利用DNAMAN软件将患者测序结果与正常对照结果进行比对,并与基因库数据对照(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与克罗恩病患者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①纳入的45例克罗恩病患者与50例健康志愿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并全部进入实验分析。②4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4例在β防御素2启动子区第-233(G→C)位发现基因突变,密码子由AGG变成AGC,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丝氨酸,而50例对照组未发现此改变,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③4例突变的患者病变均位于小肠(χ2=10.81,P<0.01)且病情较重。结论:在克罗恩患者中存在着β防御素2启动子区基因突变携带者,与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明显相关,有必要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羟甲芬太尼(I)是一个新的高强度高选择性阿片μ受体激动剂。本文用cis-A-N-[1-(2-羟基-2-苯乙基)-3-甲基-4-哌啶基]-苯胺(II)或cis-N-[1-(苯甲酰甲基)-3-甲基-4-哌啶基]-苯胺(III)作为前体合成了[11C]-羟甲芬太尼,以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来观察μ受体。通过水解cis-A-羟甲芬太尼(I)和cis-N-[1-(苯甲酰甲基)-3-甲基-4-哌啶]-N-苯基丙酰胺(cis-IV)的4-N-丙酰基分别获得II和III。溴乙烷的格氏试剂与回旋加速器产生的[11C]-二氧化碳反应后继而直接加入邻苯二甲酸二酰氯和2,6-二叔丁基吡啶生成同位素标记中间体[11C]-丙酰氯。[11C]-丙酰氯与OH-前体(II)反应后再经HPLC分离纯化直接得[11C]-羟甲芬太尼;[11C]-丙酰氯与酮-前体(III)反应后,再用硼氢化钠甲醇溶液处理,然后进行HPLC分离纯化得[11C]-羟甲芬太尼。两种方法均可获得ll.1~14.8GBq/μmol的特异性放射化学纯[11C]-羟甲芬太尼。总共耗时为40~50min(EOB)。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in detect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 but who were sputum smear-nega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investigation for suspected pulmonary TB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Kuala Lumpur, and who were sputum smear-negative underwent fibreoptic bronchoscopy and BAL. One portion of each lavage specimen was submitted for smear examination for acid-fast bacilli and mycobacterial culture and the other portion assayed by PCR for the presence of a 562-base pair DNA segment belonging to the insertion sequence IS986, unique to the M. tuberculosis complex. As controls, lavage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other lung lesions were also similarly tested. The PCR assay gave a positivity rate of 80.9% (55 of 68) compared with 8.8% of smear examination and 7.4% of culture for detecting M. tuberculosis in BAL specimens. The assay was positive in two of 45 BAL specimens from 35 control subjects. The PCR assay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smear and culture in detecting M. tuberculosis in B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sputum smear-negative pulmonary 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