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9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5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53.
154.
学术背景:大面积烧伤,创伤,癌症溃疡等造成的皮肤组织缺损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自身皮源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修复创面的方法。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2006年有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为“epidermal stem cells,Specific marker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共检索到50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文献,共纳入29篇。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及应用的文章。所选用的29篇文献中,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不仅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而且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因此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表皮干细胞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表皮干细胞缺乏特异性标记物,较难筛选;增殖周期长,体外培养中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的组织工程皮肤还没有皮肤附属结构,还不能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皮肤等问题。结论:表皮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缺损提供了机会窗口,开启了临床应用干细胞治疗的时代,这将为解决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缺损导致的皮源不足问题以及皮肤缺损的功能修复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55.
李永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0):10101-10104
目的:"高住低训"过程中红细胞变化过程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实验模拟"高住低训"训练法,观察高住低训习服过程中大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7-06在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50只健康SD大鼠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分,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常氧对照组(n=10)、高住低训组(n=40)。②实验方法:高住低训组大鼠每天在模拟2500m的高原环境中生活,并模拟海拔1250m环境游泳运动1h,6 d/周,共4周。③实验评估:训练第1,2,3,4周检测大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浓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结果:50只大鼠均完成实验,并进入结果分析。与常氧对照组相比,高住低训第1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提高(P<0.01),高住低训第2周和第3周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仍处在较高水平(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P<0.01),高住低训第4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处在较高水平(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仍继续升高(P<0.01)。结论:高住低练能使大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水平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6.
目的:介绍近几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5-01/2006-07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文章,检索词“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 and carrie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文献,然后删除明显与载体无关的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研究应用相关的动物实验。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000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文献,最终纳入3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分别介绍了骨形态发生蛋白成员载体的研究、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诱导骨形成活性特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形态发生蛋白应用于修复骨缺损需复合适宜的载体,目前已有多种材料用于其载体,有植入性和注射性载体两类,包括生物陶瓷、骨水泥、高分子多聚体、胶原、纤维蛋白凝块等。这些材料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各不相同,因此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载体也各具特色。本文介绍了不同载体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体的各自特点,并回顾了各种载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属于超级转化因子β家族,可诱导骨形成,复合各种载体可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卵巢组织中早期卵泡发育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7/12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衰老实验室完成。成年SD大鼠合笼,所生的新生雌鼠分为3组:①对照组:正常出生者,不干预。②腹腔注射组:正常出生后12h内开始腹腔注射白藜芦醇25mg/(kg·d),1次/d。③母鼠灌胃组:正常怀孕的母鼠在孕12d(以发现阴道栓为怀孕0.5d)开始进行白藜芦醇25mg/(kg·d)灌胃,1次/d,直至分娩后生下的雌鼠。各组大鼠分别在出生2,4d处死取卵巢,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早期卵泡发育情况(计算卵母细胞巢中卵母细胞及原始卵泡和发育卵泡的比率),应用TUNEL染色观察卵母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腹腔注射组和母鼠灌胃组大鼠卵母细胞巢内卵母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2d龄:(39.78±9.22)%,(53.20±5.08)%,(15.76±6.68)%;4d龄:(9.39±1.82)%,(5.39±2.12)%,(2.62±1.18)%;P均<0.05];2d龄母鼠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原始卵泡和发育卵泡比例低于对照组[原始卵泡:(57.64±7.23)%,(46.40±5.20)%,(74.57±9.36)%;发育卵泡:(2.58±2.41)%,(4.51±4.60)%,(9.67±4.70)%;P均<0.05]。②生后第2天是大鼠卵母细胞凋亡的高峰期,母鼠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卵泡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9.88±3.30)%,(12.95±3.34)%,(8.50±4.13)%,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延缓大鼠卵巢组织中卵母细胞巢破裂,抑制原始卵泡的发育启动;但是对于卵母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8.
内分泌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与卵巢卵泡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分泌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因素对卵巢卵泡发育以及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09关于卵巢卵泡发育和卵泡凋亡研究的文章,检索词“follicular development,follicular atresia,oocyte,apoptosis”,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近年发表的关于卵巢卵泡发育和卵泡凋亡的文献,纳入标准:①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②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③文献主体内容与此课题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标准: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文章及观点模糊的综述。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25篇关于卵巢卵泡发育和卵泡凋亡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5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和凋亡过程包括卵母细胞凋亡、原始卵泡形成、原始卵泡发育启动、卵泡发育成熟和卵泡闭锁等阶段。在卵泡腔形成前,卵泡的存亡不依赖于促性腺激素,主要是受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卵泡腔形成后,促性腺激素是卵泡的主要存活因子,它主导卵泡的命运。本文拟对内分泌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因素对卵巢内生殖细胞和卵泡的存活以及凋亡调控的机制进行综述。结论:在哺乳动物卵巢中,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凋亡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过程,除遗传因素外,内分泌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也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9.
半侧空间忽略症状与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有和无半侧中间忽略症状基底核脑卒中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方法:①选择2002-11/2003-1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2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均对观察目的知情同意。设有半侧空间忽略症状患者12例为阳性组,其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2±8)岁;全部为右基底核区脑卒中。无半侧空间忽略症状患者13例为阴性组,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66±8)岁;左侧基底核区脑卒中为5例,右侧基底核区脑卒中为8例。②于患者入院、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每周进行1次。该分级法有10项内容,分3级:<40分为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41~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总分>60分为良。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全面的康复功能训练,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语言训练。同时对症治疗。结果: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入、出院时阳性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阴性组[阳性组:(22.50±13.46),(62.83±14.72)分;阴性组:(37.62±11.98),(79.69±10.59)分,P<0.01]。出院时Barthel指数提高度差异不明显[阳性组:(40.33±19.20)分;阴性组:(42.08±11.11)分,P>0.05]。阳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性组[(79.83±67.99),(34.15±18.80)d,P<0.01]。结论:①基底核脑卒中出现半侧空间忽略症状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②伴有和不伴有半侧空间忽略症状基底核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相近。 相似文献
160.
李永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64-3366
目的:观察射击运动对警官学校大学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5-10在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二年级5个教学班的1次教学射击课中,抽签随机选取其中的一个班的男性学生20名为实验对象。年龄(19±3)岁,身高(174.1±8.9)cm,体质量(72.4±4.2)kg。实验时间为一堂手枪射击课。准备活动后先进行空靶瞄射20min,然后进行1h120发实弹射击,要求2发/min,统一按口令进行击发。在上课前和射击运动结束后分别进行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肿瘤坏死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CD4 与CD8 比值的测定。结果:学生20名的测试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射击运动前相比,1h的射击运动后,所测20名大学生的补体C3、白细胞介素2升高[(1.12±0.14),(1.23±0.17)mg/L;(57.83±24.3),(75.95±29.7)μg/L,P<0.0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下降[(508.36±32.4),(481.64±43.6)μg/L,P<0.05),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CD4 升高[(35.88±5.52)%,(39.83±4.30)%,P<0.05),CD4 /CD8 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射击运动有助于提高警官学校大学生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