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58篇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体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Schwann细胞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和纯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制成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于L-ascorbic acid诱导的同时,施予低频电刺激(20Hz,100μs,3V),持续作用1h,分别于L-ascorbicacid诱导后第0,2,4,8和10d取各组培养基上清以ELISA测定其中脑衍生物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水平。另外,于诱导后第7d和14d检测培养体系中髓鞘蛋白P0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各时间点BDNF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电刺激作用后,联合培养体系中P0表达上调(P0.05)。然而,电刺激结束后在培养液中加入TrkB-Fc,P0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神经元存在的条件下,短时低频电刺激可促进离体Schwann细胞合成P0,初步认为该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元分泌BDNF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2.
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肝脏病理与相关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患儿肝脏纤维化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比例与肝脏MRI信号强度、经MRI测量的股骨头红骨髓面积、血清铁蛋白、AST和ALT、血清胆红素、累积输血量、血清纤维化指标、去铁胺使用情况的关系,找到一个可有效替代肝穿刺结果 ,无创、动态评价重型β地贫患儿铁负荷的新方法 .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5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长期输血追踪观察的65例重型β地贫患儿临床资料,肝脏纤维化和肝脏含铁血黄素细胞比例依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制定的标准转换成等级资料,采用多重回归的方法 研究其肝脏纤维化程度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比例分级与肝脏/肌肉信号比(SIL/M)、经MRI测量的股骨头红骨髓面积、AST、ALT、累积输血量、肝大程度、血清纤维化指标等因素的多重回归关系.结果 肝脏纤维化程度=0.158×红骨髓面积+9.726×10-6×铁蛋白-0.186,准确率70.0%,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4.5%、85.7%和100%.肝脏含铁血黄素细胞分级与上述各因素未得出多重回归方程.结论 肝纤维化和其他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对准确、动态、无创评估铁负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亚群,并对其增殖特性和血管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克隆环法进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单克隆培养,RT-PCR鉴定细胞亚群纯度,MTT检测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亚群增殖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和PD-123319对前内皮素原-1(preproET-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克隆环法获得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2个亚群:圆形细胞亚群和纺锤形细胞亚群。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经RT-PCR检测,结果显示无von Willebrand因子、CD8、结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是纯细胞系。2个细胞亚群的增殖情况有所不同,圆形细胞在第2~4 d进入指数分裂期;纺锤形细胞于第3~5 d进入指数分裂期。AngⅡ在0~1 000 nmol/L范围内对纺锤形细胞preproET-1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而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圆形细胞preproET-1 mRNA的表达(P<0.01);losartan阻断了AngⅡ诱导的圆形细胞preproET-1 mRNA的表达,但对纺锤形细胞preproET-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SD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有2个细胞亚群:圆形细胞和纺锤形细胞,其生长特性略有不同。AngⅡ显著促进圆形细胞preproET-1 mRNA的表达,提示这2个细胞亚群可能在血管重建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分析蛙神经干动作电位,为电生理实验课教学提供一些创新思路。方法:制备蛙的坐骨神经标本,在原有教学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就记录距离。麻药阻滞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幅度、潜伏期及时程的影响,传导速度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增大两记录电极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第一相峰值逐渐升高,持续时间延长,第二相峰值逐渐减小,电位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录两点间滴加麻药,动作电位的波形第一相峰值逐步加大,第二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形成单相动作电位;利用顶点所测速度与起点法测量值不相等。结论:讨论分析该实验结果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原理,牢固掌握基本的电生理知识。 相似文献
15.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水-油-水的双乳化技术制备FITC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制备的FITC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7.9±8.9)%和(4.90±0.56)%.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球呈圆形、形态规整、粒径分布较均匀.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所包载的蛋白类药物在微球内旱随机分布.缓释微球体外持续释放5周后,有73%的蛋白释放出来;荧光示踪显示在体内能够持续释放达5周以上.结论 采用水-油-水的双乳化技术制备的缓释微球可以将生物大分子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成功运载到脑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体素MRS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2例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分为高、低级别2组,行MR常规、增强扫描及MRS检查,比较Cho/Cr、NAA/Cr、Cho/NAA比值及Lac、Lip情况。结果高级别组表现为Cho明显增高,NAA及Cr明显降低,低级别组表现为Cho轻到中度不等增高和NAA不同程度的降低,高、低级别组间Cho/Cr、NAA/Cr以及Cho/NAA比值差别有意义。肿瘤周边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间Cho/Cr、Cho/NAA比值差别有意义,NAA/Cr比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组中有11例出现Lac峰,7例出现Lip峰,低级别组中仅有2例出现Lac峰,无Lip峰出现。结论多体素H-MRS在术前全面评价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间的鉴别诊断及确定肿瘤边界形态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成涎细胞瘤为发生于大唾液腺的先天性肿瘤,临床罕见,主要发生在腮腺,极少数发生在下颌下腺。由于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常较困难。该肿瘤有局部浸润、侵袭和复发甚至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但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少发生,故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完整切除,很少采用放化疗。儿童期且局限的成涎细胞瘤预后一般较好。本文报告1例腮腺成涎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89年8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肝组织石蜡标本9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瘤旁1~2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各取组织切片进行MUC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 MUC1在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28.1%(9/32)和0(0/25),3组间比较,P0.01;MUC1阳性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肿瘤患者MUC1阳性表达者的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低(P0.01)。结论 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发展为胆管癌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UC1高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