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55篇 |
免费 | 3577篇 |
国内免费 | 25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1篇 |
儿科学 | 873篇 |
妇产科学 | 155篇 |
基础医学 | 2212篇 |
口腔科学 | 652篇 |
临床医学 | 4462篇 |
内科学 | 3033篇 |
皮肤病学 | 328篇 |
神经病学 | 839篇 |
特种医学 | 1566篇 |
外科学 | 3500篇 |
综合类 | 10313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4174篇 |
眼科学 | 464篇 |
药学 | 4290篇 |
57篇 | |
中国医学 | 4116篇 |
肿瘤学 | 15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475篇 |
2022年 | 1090篇 |
2021年 | 1358篇 |
2020年 | 1241篇 |
2019年 | 660篇 |
2018年 | 700篇 |
2017年 | 1053篇 |
2016年 | 799篇 |
2015年 | 1497篇 |
2014年 | 1818篇 |
2013年 | 2324篇 |
2012年 | 3463篇 |
2011年 | 3620篇 |
2010年 | 3416篇 |
2009年 | 2977篇 |
2008年 | 3115篇 |
2007年 | 2870篇 |
2006年 | 2759篇 |
2005年 | 2060篇 |
2004年 | 1493篇 |
2003年 | 1212篇 |
2002年 | 904篇 |
2001年 | 795篇 |
2000年 | 610篇 |
1999年 | 209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 探讨儿童期合并单纯性肥胖症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的关系,分析脂肪代谢紊乱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保健科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105例纳入肥胖组.其中,男性为73例,女性为32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99±1.94)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25±3.60)kg/m2.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体重指数正常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78±1.66)岁;体重指数为(16.78±1.40)kg/m2(两组均排除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血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uric acid,UA),血糖(blood sugar,BS).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脂蛋白间的相关性.并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结果 ①肥胖组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谷草转氨酶、血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肥胖组儿童血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尿酸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33,P<0.01),与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亦呈负相关(r=-0.138,r=-0.06,r=-0.09,r=-0.1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④肥胖组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率分别为20.21%(19/94)和9.57% (9/94),对照组均为0.00 (0/50).两组两种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作为新型脂源性激素,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病相关,脂联素变化早于部分血脂成分改变.检测血浆脂联素,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判断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展趋势,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脂肪代谢紊乱的早期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信息选择的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卡氏功能量表和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对7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的总分、诊断、治疗、预后和其他维度均分分别为39.04±7.42、6.19±1.28、10.69±2.63、10.08±2.07和12.01±2.43."我很想知道"信息内容排名前3位为条目4、8、13、12(8和13并列),"我不想知道"信息内容排名前3位为条目14、16、10.卡氏评分在80分及以上(可进行正常活动)组的总分、诊断、治疗、预后和其它因子均分均低于卡氏评分在70分及以下(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组(t值分别为3.431、2.125、2.047、3.571、2.319,均P<0.05).年轻妇女、文化程度较高及脑力工作的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某些分值较高,希望获知的信息需求较多.结论 癌症患者信息选择问卷及各维度得分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健康状态有关,医生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治疗时,应注意其需要的疾病相关医学信息和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适于微生物科室临床标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的流程.方法 对近3年来医院用硒标法和(或)ELISA法初筛HIV阳性与确认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硒标法敏感度为97.75%,ELISA法敏感度为100.00%,两法在真阳性标本中的符合率为97.75%;硒标法和ELISA法单一阳性时,假阳性率约为90.00%,两法均阳性时,假阳性率仅为2.25%;ELISA法吸光度值(OD)<0.60时.硒标法和确认结果>96.00%均为阴性.结论 综合以上两法检测特点和初筛结果回顾性分析,科室建立了不同临床标本的HIV初检和复查流程,这对预防HIV医院感染具有积极意义,对其他医院HIV初筛流程的建立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和白蛋白(Alb)检测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6例非神经系统疾病为对照组,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13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白蛋白的含量,通过Protis分析软件计算免疫球蛋白商值(QIg)、白蛋白商值(QAlb)和IgG指数,用以判断血脑屏障(BBB)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情况。结果1.正常组QAlb、QIgG、IgA和IgM分别为(4.3±1.4)、(2.1±0.8)、(1.2±0.6)、(0.3±0.2),与单纯BBB损害组和BBB损害伴有鞘内Ig合成组比较,三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鞘内Ig合成组QAlb为(4.08±1.48),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鞘内Ig合成组QIgA、QIgM值与正常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IgG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正常组IgG指数为(4.7±1.2),与BBB损害伴有鞘内Ig合成组及单纯鞘内Ig合成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BBB损害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神经系统疾病BBB功能障碍发生频率、BBB损害程度、鞘内Ig合成类型及蛋白商值不同,因此,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检测能够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8.
109.
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海马TrkB受体表达与苔藓纤维突触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匹罗卡品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海马齿状颗粒细胞苔藓纤维突触重建与神经营养素受体TrkB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急性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发作期大鼠脑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kB及突触体素(P38,一种突触形成标志物)在大鼠海马的表达。结果 急性癫痫持续状态诱导颗粒细胞表达TrkB一过性增高,第2次表达高峰呈现在7~30d;P38免疫反应性在齿状回内分子层则呈进行性增加,与neo-Timm显示的异常苔藓纤维出芽相一致。结论 TrkB受体激活有助于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轴突生长及突触形成从而有利于颞叶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PC12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与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PC12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和去除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和复氧,以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作为细胞损伤指标,观察化学缺氧和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损伤和HIF1 α蛋白变化。结果 在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实验中,LDH漏出明显增加,8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电镜结果与LDH改变相一致,HIF1 α蛋白表达在化学缺氧后2,4,8和12h均明显增加,8h达高峰,提示化学缺氧8h后细胞损伤逐渐减轻可能与HIF1 α蛋白水平升高有关。在模拟复氧实验中,LDH和细胞形态学改变都显示化学复氧8h细胞损伤最为严重,而HIF1 α蛋白表达在化学复氧4和8h均明显下降,提示细胞化学复氧损伤可能与HIF1 α蛋白水平下降有关。结论 HIF1对神经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