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114篇
  免费   48931篇
  国内免费   25239篇
耳鼻咽喉   4414篇
儿科学   7119篇
妇产科学   2741篇
基础医学   26525篇
口腔科学   8690篇
临床医学   52777篇
内科学   35540篇
皮肤病学   4642篇
神经病学   9899篇
特种医学   17776篇
外科学   38610篇
综合类   126163篇
现状与发展   105篇
预防医学   52758篇
眼科学   5117篇
药学   53590篇
  751篇
中国医学   50295篇
肿瘤学   19772篇
  2025年   72篇
  2024年   6806篇
  2023年   7354篇
  2022年   15449篇
  2021年   18574篇
  2020年   16114篇
  2019年   9176篇
  2018年   9234篇
  2017年   12547篇
  2016年   9417篇
  2015年   17296篇
  2014年   21966篇
  2013年   28100篇
  2012年   40761篇
  2011年   42847篇
  2010年   38792篇
  2009年   34608篇
  2008年   35665篇
  2007年   34830篇
  2006年   30270篇
  2005年   23640篇
  2004年   16549篇
  2003年   13679篇
  2002年   10566篇
  2001年   9546篇
  2000年   7125篇
  1999年   2443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477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355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6篇
  1965年   38篇
  1964年   37篇
  1963年   38篇
  1959年   62篇
  1958年   49篇
  1957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龋病与口腔白色念珠菌家族传播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采集35个家庭(119个样本)口腔牙菌斑,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并记录龋失补(DMFT)指数。结果18个家庭(18/35,51.4%)、34个样本(34/119,28.6%)中检出白色念珠菌,其中11个家庭存在家族传播(11/18,61.1%)。呈垂直传播、垂直-水平传播和水平传播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一致率分别为0(0/5),66.7%(2/3),66.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71,P<0.01)。念珠菌感染与DMFT指数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传播呈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念珠菌感染与龋病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目前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患儿家长对子女牙齿排列与咬合情况,即儿童早期错畸形的关注现状.方法:采用填写问卷方法对2007-03~09期间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783 份.结果:783 例患儿中, 因龋病及其并发症就诊者占51.3%,以牙齿排列和咬合异常为主诉就诊患儿占35.0%.注意到孩子的牙齿排列和咬合问题的家长有510 名,其中希望治疗者474 名,不希望治疗者36 名;从未关注过孩子牙齿排列和咬合情况者273 名.对上前牙和下前牙排列不齐的关注率分别为56.6%和47.4%,注意到前牙咬合异常者占50.5%.有71.5%的家长是通过自己注意的途径得知子女的牙齿排列和咬合异常.48.7%的家长填写了个人资料,其中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3.9%. 结论: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到自己孩子的牙齿排列与咬合状况,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及家长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93.
氟对牙发育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和牙的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牙在发育过程中摄入过量的氟,将导致氟斑牙的发生。氟通过对矿化相关的基质、基质蛋白、蛋白酶、相关细胞以及离子跨膜转运等多种途径影响正常的牙矿化模式,造成牙的矿化异常。下面就氟对牙发育、釉基质、基质蛋白酶、成釉细胞、牙本质基质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用于口腔黏膜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因肿瘤手术、外伤、瘢痕、不良增生物切除术及修复前外科等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缺损,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组织补片进行修复。缺损部位主要为软硬腭、舌、口底、颊部、牙龈、前庭沟等。使用的口腔组织补片面积为1cm×1cm~4cm×6cm。术后随访1周~6个月。结果:共修复22例口腔黏膜缺损,其中2例患者2周后失访。随访的20例病例中,成活18例,脱落2例。术后补片收缩发生在2~4周。2个月后补片较稳定,未发生进一步挛缩。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黏膜缺损替代品,应用于口腔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黏膜缺损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5.
In this study, the wear pattern of seven commercial composite resins, one experimental composite and one dental amalgam were investigated. These materials were separately inserted in a separation preparation cavity of the patient's mouth. After clinical service for 3, 9 and 12 months the specimens were taken out and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fter resin matrix wore away first while the inorganic filler particles showed no signs of abrasive wear, whereafter filler particles were loosened once there was no support of the resin matrix around them.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正畸病人后牙段腭弓形态的规律,为临床预成腭杠的制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60例正畸病人,按牙齿萌出情况(牙龄)分为3组,灌取上颌模型,测量第一磨牙区腭弓的高度、宽度和弧长,统计分析.结果:恒牙列组后牙段腭弓高度、宽度及弧长测量值最大,替牙组最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由替牙列向恒牙列的发育过程中,腭弓也在发育,其趋势是高度,宽度和弧长的不断增加,尤其以替牙列向恒牙期过度时,此变化最为明显(P<0.01).临床使用腭杠时需注意腭部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后牙锁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3例后牙锁患者的矫治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病例解除锁治疗时间平均为4.2个月,治疗后均可建立广泛的咬合接触关系。结论所采用的4种矫治后牙锁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后牙的垂直向高度,有效解除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术后效果。方法分析8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一年的面部石膏模型唇部指标,同时比较这8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一年的唇部指标与相似年龄的45例单纯不完全性腭裂患儿的唇部指标。结果在术后即刻虽然健患侧唇高、健患侧唇宽的差值减小,但其健患侧仍不协调。术后一年,健患侧唇高和健患侧唇宽都达到协调。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唇高在术后一年恢复到正常值,而唇宽在一年后无论是健侧还是患侧,仍然低于正常值。结论采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唇部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TGF—B3对人牙髓细胞内Smad2、Smad3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和差异。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人牙髓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5ng/mL TGF—β3刺激并培养6、12、24、48h,对照组不予刺激。提取各组总蛋白质,分别用Smad2、Smad3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杂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mad3在TGF—β3刺激后6h、12h,其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而在刺激后24h表达量明显下降,刺激48h后表达十分微弱;Smad2在对照组以及刺激后各时间组,其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人牙髓细胞内存在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TGF—β3对二者表达的调控方式有所不同,刺激后期Smad3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与TGF-β3负反馈调节自身的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00.
五倍子水提取物去除根管内玷污层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五倍子对根管内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方法:72个离体单根牙随机分为9组,冲洗液为五倍子组(分别为200、100、50、25、12.5、6.25mg/mL)、30mL/L过氧化氢液加生理盐水组、170g/LEDTA加52.5g/LNaOCl组(阳性对照)、双蒸水组(阴性对照)。根管预备后用各冲洗液冲洗,选根中部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样本分为10个区,分别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0g/LEDTA加52.5g/LNaOCl组去除玷污层效果最好,但管周牙本质有过度脱矿现象。25、50、100、200mg/mL五倍子组去除玷污层的效果较好,其去除玷污层的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牙本质小管有缩小的现象,当大于50mg/mL时牙本质小管被堵塞。30mL/L过氧化氢液加生理盐水组和双蒸水组不能去除玷污层。结论:大于6.25mg/mL的五倍子水提取物有去除玷污层的作用,随浓度增大,牙本质小管缩小并出现堵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