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55篇 |
免费 | 615篇 |
国内免费 | 5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394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817篇 |
内科学 | 651篇 |
皮肤病学 | 344篇 |
神经病学 | 132篇 |
特种医学 | 214篇 |
外科学 | 636篇 |
综合类 | 1786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预防医学 | 681篇 |
眼科学 | 70篇 |
药学 | 919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923篇 |
肿瘤学 | 2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349篇 |
2013年 | 444篇 |
2012年 | 649篇 |
2011年 | 618篇 |
2010年 | 600篇 |
2009年 | 546篇 |
2008年 | 604篇 |
2007年 | 610篇 |
2006年 | 514篇 |
2005年 | 474篇 |
2004年 | 264篇 |
2003年 | 264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后尿道狭窄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联合经膀胱造瘘口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复杂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结果:11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中尿外渗1例,表现为阴囊水肿,术中予阴囊穿刺,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3d水肿消退。术后轻度尿失禁1例,经加强盆底肌锻炼1周后好转。术后随访3个月~6年,均排尿通畅。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创伤小,安全有效。术中采用经膀胱造瘘口行后尿道镜检可更加明确后尿道近端走行和狭窄情况,可减少假道并发症并提高疗效。对瘢痕较多者联合电切可提高术中效率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2.
下尿路的储尿和周期性的排尿功能依赖于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节的神经通路。脊髓在腰骶段的损伤能够消除自主和脊上神经对于排尿的控制,产生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失协调。脊髓损伤后下尿路的功能障碍部分取决于膀胱传入神经通路的适应性改变。本文综述了脊髓损伤后膀胱传入神经元在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学及受体表达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创伤骨科资料室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6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治疗的Pilon骨折,感染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9岁,平均(45.50±4.40)岁;非感染组528例,男296例,女232例,年龄16~76岁,平均(43.50±7.19)岁.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饮酒、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手术时间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学方法先采用单变量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88%,单变量分析发现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却发现仅手术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显著相关(P=0.005,OR=44.92).结论:手术时间是Pilon骨折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而开放性骨折和骨筋膜综合征虽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却不是Pilon骨折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不同DR探测器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探测器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设备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前期文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百分权重法建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体系,邀请专家对4种不同DR探测器技术进行多维度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探测器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差异较大,非晶硒平板探测器技术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技术综合评分分别为3.76和4.21,而多丝正比线扫描探测器技术综合评分为2.72。结论不同DR探测器技术性能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图像质量指标上;平板探测器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的多丝正比线扫描技术和CCD探测器技术。在DR的选型配置中应依据主要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为DR技术的合理应用和设备的规划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失眠症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主观认知功能障碍,但客观认知功能测试显示他们并不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神经影像、神经生物化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示,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证据。本文对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进行阐述,并介绍在神经影像、神经生物化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方面潜在的认知功能损害的证据,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7.
背景 随着近20余年人工智能(AI)在食管癌领域应用研究的骤增,出现了许多关于该研究的系统、荟萃分析等,但其仅针对AI在该领域应用的单一方面的总结研究,研究人员难以全面了解领域最新发展与研究热点。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总结AI在食管癌领域的应用,阐明AI在食管癌领域相关研究的进展、热点和新兴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收录的AI应用于食管癌领域的所有英文文献,检索时间2000-01-01至2022-04-06。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CiteSpace(5.8R3-64bit)和VOSviewer(1.6.18)对文献进行发文量、国家、作者、机构、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 2000—2022年共检索到AI应用于食管癌领域的文献918篇,共计引用文献总量23 490篇。发文趋势:2000—2016年为迟缓期,发文量从6篇增至40篇;2017—2022年为快速增长期,发文量从62篇突增至216篇。60个国家、118家机构、5 ... 相似文献
78.
TDepartmentofOrthopaedics,WestChina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 6 10 0 4 1,China (LiuL ,ChiLT ,TuZQ ,ShengB ,ZhouZKandPeiFX)*Correspondingauthor :Tel:86 2 8 85 4 2 2 4 2 8,E mail:PeiFuxing @16 3.comractivespinalcordinjuryisoneofthecommoncomplicationsofspinalorthomorphia .WiththeappilcationofthreedimensionalinstrumentssuchasCD (cotreldubousse) ,TSRH (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etc .andmonitoringofevokedpotentialduringoperation ,1therangeofoperativeaccommodationsenlargescorr… 相似文献
79.
缺血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一氧化氮、后肢神经功能和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缺血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功能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2 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和IPC保护组 (C组 ) ,每组 8只。分别于首次预处理即刻 (C 40 )、缺血即刻 (I0 )、缺血 45min(I45)、再灌注后 60min(R60 )和术后 7d处死动物前即刻 (R7d)采血检测血清和R7d脊髓组织NO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后肢针电极肌电图 (EMG)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组血清NO浓度较缺血前和A、C组对应时点值显著升高 (P <0 .0 1)。C组R7d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其他时点及A组R7d测定值 (P <0 .0 5或 0 .0 1)。B组脊髓组织NO浓度显著高于A、C组(P <0 .0 1)。B组后肢神经功能和脊髓病理学评分均显著性低于A、C组 (P <0 .0 5或 0 .0 1) ,其后肢EMG亦较C组有显著性病理改变 (P <0 .0 1)。结论 IPC对家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当中,乳房整形手术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在保乳手术当中应用乳房整形手术的患者共50例,对其,I盘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无患者出现局部或者区域淋巴结肿瘤复发迹象;患者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2%(46/5O)。结论: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乳房整形技术进行保乳治疗,该手术方法有着安全高效的优点,手术之后患者乳房外形以及整体美容整体满意程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