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05篇
  免费   3725篇
  国内免费   2076篇
耳鼻咽喉   630篇
儿科学   552篇
妇产科学   879篇
基础医学   4513篇
口腔科学   684篇
临床医学   4716篇
内科学   6722篇
皮肤病学   869篇
神经病学   2061篇
特种医学   13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012篇
综合类   5258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2631篇
眼科学   863篇
药学   4239篇
  37篇
中国医学   2056篇
肿瘤学   3563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1446篇
  2021年   1900篇
  2020年   1417篇
  2019年   1370篇
  2018年   1459篇
  2017年   1317篇
  2016年   1199篇
  2015年   1810篇
  2014年   2199篇
  2013年   2143篇
  2012年   2955篇
  2011年   3108篇
  2010年   2014篇
  2009年   1524篇
  2008年   2148篇
  2007年   2057篇
  2006年   2049篇
  2005年   1955篇
  2004年   1442篇
  2003年   1368篇
  2002年   1202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908篇
  1999年   812篇
  1998年   492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94篇
  1987年   151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9篇
  1975年   18篇
  197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CCN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发现的CCN基因家族包括CTGF,Cyr61,nov,elml,HICP和WISP-3等,它们由343-38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4个结构模块,都含有3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粘附和运动,在妊娠,发育和分化,血管生成,伤口修复,炎性作用,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占吉  陈晓  毛谡  范筱勇  张军 《腹部外科》2003,16(6):366-36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DVT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复合创伤、恶性肿瘤、血粘度增高、老年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本组 1 6例均治愈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结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DVT者要积极早期治疗 ,对发生DVT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3.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肿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我们对26例小儿卵巢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一侧附件切除术。对直径<5 cm的肿瘤,在肿瘤的外侧缘线形电凝囊肿包膜;直径>5 cm的肿瘤,在其中部或距基底部3 cm处环形电凝囊肿包膜,钝性分离肿瘤与囊壁,完整剥出肿瘤,残余囊壁创面彻底电凝止血,不缝合。卵巢冠囊肿切除。影响术野的大卵巢囊肿,先穿刺吸净囊液,帽状电凝卵巢囊肿包膜一周,再剥出肿瘤。结果所有患儿卵巢肿瘤手术都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剥除术24例,一侧附件切除2例。手术时间(50±20)m in,术中出血量(30±10)m l,术后住院2~4 d,无手术并发症,无伤口感染。24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NIDEKEC—5000型)治疗24D以下.伴或不件5D以内散光的近视眼。214只治疗眼随诊6个月以上。结果随诊1年以上的病例显示术后3个月屈光度及视力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时,在等值球镜度低于6D的治疗眼中,裸眼视力≥1.0者占92.04%,≥0.5为100%,80.5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9.1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低于10D的高度近视眼也有近似的疗效。214只治疗眼中操眼视力≥1.0者占78.97%,≥0.5为90.65%,72.4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8.3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6只眼(2.80%)最佳矫正视力减少2行以上,有Ⅱ级以上Haze的有7眼间(3.27%)。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很高程度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10D的近视眼中更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多种底物在免疫金银染色检测抗核抗体试验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多种底物联合应用于免疫金银染色检测ANA试验,与各底物单独应用比较,可明显改善检测的敏感性与核型显示。其中,两种鼠脏器印片联合应用的结果可与Hep-2细胞的结果相当,三种及四种鼠脏器印片联合应用的结果可与Hep-2细胞和一种鼠脏器印片联合应用的结果相当,且均不使正常人ANA阳性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6.
车前子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 探讨车前子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 采用大鼠血清及多脏器组织 ,观察车前子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 : 高脂对照组血清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显著降低 ,而脂质过氧化物 ( LPO)含量明显升高 ,血清和肝脏的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 GSH-Px)活性明显降低。补充车前子后显著升高血清及心肌组织SOD活性 2 2 %和 2 8% ,以及肝脏 GSH-Px活性 2 2 %。而使血清及心肌的 LPO含量分别下降 3 2 %和 1 7%。结论 :  1 5 g/kg车前子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并免受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97.
采用聚偏氟乙烯固体微孔膜,与溶解在煤油中的三烷基氧磷组成支撑液膜(SLM),分离稀水溶液中的乳酸。考察了pH值、料液浓度、载体浓度、温度、料液及解析液流量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膜稳定性的定性研究。发现乳酸以分子形式通过SLM;载体浓度为40%时传质速率最大;SLM对乳酸的通量与稀水溶液中乳酸浓度成正比。料液和解析液预先用有机相饱和时,膜的稳定性可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营养性驱铅饮料的动物和人群试验。饮料与铅料动物组间比较,饮料组动物的尿、粪排铅量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和1.1倍;血、肝、肾中含量低;体内 Zn、Cu、Fe 等微量元素基本稳定。其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一致。人群试验:试验组尿铅排出明显,试验末(2月后)仅为试验初的21.7%;血铅平均减少0.39μmol/l;血中 Hb、δ-ALAD 和尿中δ-ALA 等均恢复良好;不影响体内Zn、Cu 等微量元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PCNA的表达与其临床进展、病理组织分裂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NPC和25例鼻咽慢性炎的PCNA表达。结果:103例NPC和3例鼻咽慢性炎呈PCNA阳性。NPC呈PCNA低增殖频率者,倾向于I、Ⅱ期临床分期(87.1%)及无淋巴结转移(70.96%)。高增殖频率者,倾向于Ⅲ、Ⅳ期临床分期(82.1%)及有淋巴结转移(79.49%)。增殖频率与  相似文献   
100.
Iontophoresis of polypeptides: effect of ethanol pretreatment of human sk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iontophoretically enhancing the in vitro transdermal flux of two polypeptides: leuprolide (a LHRH analogue; MW = 1209.4) and a cholecystokinin-8 analogue (CCK-8; MW = 1150.17). Control experiments at an applied voltage of 0.5 V across full-thickness human skin did not yield measurable fluxes of either polypeptide, suggesting that despite the expected iontophoretic flux enhancements, the intrinsic permeability of these polypeptides through skin may be too low to allow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he drug to permeate. Therefore, pretreatment with ethanol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a chemical permeation enhancer) followed by iontophoresis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nhancer plus ionophoresis as a means for controlle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these polypeptides. The ethanol pretreatment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passive fluxes of both polypeptides, and iontophoresis produced further enhancements in their fluxes. Also, the experimental enhancement factors for leuprolide as a function of the applied voltage appeared to b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nstant field theory. A synergism of iontophoresis with a chemical permeation enhancer may be a potential route for controlle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these and other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