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97篇
  免费   6303篇
  国内免费   3379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929篇
妇产科学   421篇
基础医学   3498篇
口腔科学   1250篇
临床医学   6597篇
内科学   4720篇
皮肤病学   705篇
神经病学   1171篇
特种医学   2378篇
外科学   5307篇
综合类   16448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6958篇
眼科学   694篇
药学   6877篇
  91篇
中国医学   6639篇
肿瘤学   2582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933篇
  2023年   994篇
  2022年   2001篇
  2021年   2400篇
  2020年   2133篇
  2019年   1204篇
  2018年   1218篇
  2017年   1668篇
  2016年   1230篇
  2015年   2175篇
  2014年   2869篇
  2013年   3723篇
  2012年   5402篇
  2011年   5633篇
  2010年   5195篇
  2009年   4367篇
  2008年   4669篇
  2007年   4463篇
  2006年   3929篇
  2005年   3110篇
  2004年   2191篇
  2003年   1750篇
  2002年   1394篇
  2001年   1347篇
  2000年   1008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强心化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应用强心化瘀方治疗,69例)和对照组(B组,应用西医综合治疗,37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状况、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及体征改善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94.20% v s .72.98%)( P<0.05)。治疗后,A组气短、心悸、疲劳乏力、咳嗽咳痰和紫绀的改善率均高于B组(91.30% vs .72.97%、81.03% vs .48.28%、65.57% vs .15.63%、77.14% vs .33.33%和75.56% v s .24.13%)( P<0.05)。治疗后,A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所占比例多于B组( P<0.05)。结论强心化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较常规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左甲状腺素钠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供临床用药时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献,从影响左甲状腺素浓度的药物和左甲状腺素钠对其他药物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左甲状腺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通过分折,对左甲状腺素与其有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合用时,提出了具体的用药建议。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的药物相互作用值得关注,以减少可避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3.
南方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存芳  刘勇  董玫  史清文 《中草药》2007,38(8):1121-1132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的特有植物,在我国自然生长的5种红豆杉中分布最广,蕴藏量也最大,其化学成分研究在我国展开得最早,研究的时间最长也最彻底,到目前为止已经从我国南方红豆杉的根、茎、叶、皮、种子等不同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47种化合物,包括二环紫杉烷类、各种三环紫杉烷类、松香烷类、9(10→20)重排的松香烷类和海松烷类二萜,以及木脂素类、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现总结过去20年南方红豆杉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4.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疗法,其研究开展的较早也较系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药理学研究多局限于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的研究。近年来,伴随着透皮剂和离子导入等理化技术的发展,中药经皮给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已取得一定进展。就此方面对补肾药物经皮穴位给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5.
郑梅竹  吴山力  时东方  刘春明 《中草药》2012,43(12):2468-2470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及与多巴胺能系统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抑郁模型,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同时观察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D2受体阻滞剂舒必利对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中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研究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 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SCH23390、舒必利与罗布麻叶总黄酮联合ig给药10 d,能明显延长悬尾小鼠累计不动时间(P<0.05).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6.
恶性淋巴瘤是常见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史奎钧教授认为其是因虚、痰、火引起的正虚邪实、痰毒结聚之症。史教授在临床治疗中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扶正固本配合化痰散结、清火解毒为治疗原则,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组建振元抑瘤方,临床上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7~2009年连续CBD患儿36例,均行囊肿和胆囊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术,切取囊肿远、近端囊壁和胆囊壁为实验组。选取非正常怀孕或因其母亲特殊原因需终止妊娠胎儿15例的肝外胆管和胆囊为对照组。每组标本分别固定、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比其NSE和S-100表达,比较其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并对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NSE和S-100在囊肿远端表达(1.86±1.29,1.81±1.04)均弱于囊肿近端表达(3.61±1.92,3.58±1.95)(P<0.05);囊肿远端与胆囊(3.42±1.99,3.72±2.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胆管(4.86±2.97,5.14±2.73)和胎儿胆囊(3.71±2.14,4.00±1.63)间NSE和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囊肿远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间NSE和S-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胆道远端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和分布受限与CBD发病关系密切,与其囊肿大小呈负相关;NSE与S-100表达在CBD发病中协同互补,可为CBD术中囊肿切除范围的正确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无牙颌患者数量的增加,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确评估患者的剩余骨量和咬合状态十分重要。上颌通常需要6~8颗种植体,而下颌需要4~6颗种植体以完成种植固定修复,而对于牙槽骨萎缩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All-on-4/6”的治疗方案、短种植体、穿颧穿翼种植体等以避免复杂的植骨手术,以上外科经验要求较高的术式需要谨慎尝试。上部结构按修复方式可以分为整体式修复和分段式修复,整体式修复种植体植入数目少、位置灵活、应力分布合理但后期维护成本大;分段式修复易获得被动就位,方便清洁和后期的维护,但种植体需要数量多,对牙槽骨要求高。咬合设计推荐使用相互保护,尤其在即刻负重时应尽量避免悬臂设计。  相似文献   
79.
人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和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激活的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13例CIN和17例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与相应的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相比较,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作为对照。结果8例(61.54%)CIN、14例(82.35%)宫颈癌脱落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正常宫颈无端粒酶活性,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三组间端粒酶表达率和量存在显著差异。CINⅠ、Ⅱ、Ⅲ级之间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相应脱落细胞一致。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的早期改变,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肿瘤浸润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合并有并发症产妇的剖宫产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Ⅲ级的产妇4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全麻组(Q组)和椎管内麻醉组(Z组)。Q组方案:静注氯胺酮1mg·kg-1、司可林100 mg,气道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前一般无需追加上述药物,若追加氯胺酮其总量不超过1.5 mg·kg-1、司可林总量不超过200 mg,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胎儿脐带血行血气分析并对胎儿进行1min和5 min Apgar评分。观察产妇入室至离室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率血氧饱和度及产妇入室至手术开始所需的时间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在两组血气分析数值中Q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两项值均高于Z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血压、心率两组间在个别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血氧饱和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入室至手术开始所需的时间Q组明显短于Z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以安全地用于剖宫产术全麻中,尤其适用于危重或禁用椎管内麻醉的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