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89篇
  免费   6459篇
  国内免费   3330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929篇
妇产科学   421篇
基础医学   3498篇
口腔科学   1250篇
临床医学   6597篇
内科学   4720篇
皮肤病学   705篇
神经病学   1171篇
特种医学   2378篇
外科学   5307篇
综合类   16447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6958篇
眼科学   694篇
药学   6877篇
  91篇
中国医学   6639篇
肿瘤学   2582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933篇
  2023年   994篇
  2022年   2001篇
  2021年   2400篇
  2020年   2132篇
  2019年   1203篇
  2018年   1218篇
  2017年   1668篇
  2016年   1230篇
  2015年   2175篇
  2014年   2869篇
  2013年   3723篇
  2012年   5402篇
  2011年   5633篇
  2010年   5195篇
  2009年   4367篇
  2008年   4669篇
  2007年   4463篇
  2006年   3929篇
  2005年   3110篇
  2004年   2191篇
  2003年   1750篇
  2002年   1394篇
  2001年   1347篇
  2000年   1008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目前临床对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报道较多,随访着重在皮瓣的成活、外形质地、手指屈伸活动等方面,缺少对感觉恢复的系统测定。目的:观察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其中6例采用皮瓣内的掌背神经和指固有神经缝合。术后1、3、6、9、12、18、24个月随访患者深压痛觉、单丝触觉、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止血带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4.5±0.3)个月。术后1个月22例患者深压痛觉均恢复;末次随访感觉恢复评价达S3:3例,S2:18例,S1:1例,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测定均大于20mm。随访患者中最长一例随访30个月,末次随访感觉测定S3,两点辨别觉测定大于20mm。该例患者感觉恢复在术后18个月以后基本无变化。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深压痛觉在术后1个月就能恢复;感觉恢复能达到S3,达S3+困难;无法恢复两点辨别觉。对一些特殊行业、对指掌侧感觉要求较高的手指掌侧缺损患者慎重应用。  相似文献   
5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LDH3A2 mutation in four Chinese patients with Sjögren-Larsson syndrome ??SLS??. Methods Four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SLS. Respectively take 3 ml of peripheral blood. All 11 exons and exon-intron boundaries of ALDH3A2 gene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irectly sequenced for genomic DNA. Results 1. All four patients had congenital ichthyosis?? mental retardation??and spastic diplegia or tetraplegia. Patient 1 had a compound heterozygote??c.1157A??G inherited from her father?? IVS5-1del G inherited from her mother. Both her parents had normal phenotype. Patient 2 and Patient 3 were siblings?? they were both homozygotes??a A-to-G transition at nucleotide 1157 in exon 8. The heterozygosity was demonstrated in their mother. Both her parents had normal phenotype. Conclusion Two different mutations were examined in these 4 Chinese patients?? and the SLS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ALDH3A2 mutat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褪黑素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IBS伴有睡眠障碍入选标准参照罗马Ⅲ标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IBS患者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0~70岁),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均在直乙状结肠交界处取活检做褪黑素受体(MR)免疫组化检查,并记录IBS症状积分及睡眠质量指数积分,给予褪黑素3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疗程4周。结果:IBS患者MR表达与IBS症状相关(P=0.02,r=0.345 Pearson相关),褪黑素治疗2周、4周较治疗前IBS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治疗2周,睡眠质量无改善(P=0.15),褪黑素治疗4周,睡眠质量改善(P0.05)。结论:IBS患者结肠黏膜MR表达异常,与IBS症状相关,褪黑素治疗IBS症状改善提示褪黑素与IB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狼疮肾I号方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4例L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7例。西药组采用甲泼尼龙片和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狼疮肾I号方辨证内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进行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检测;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C4水平;检测治疗前后抗双链DNA(ds-DN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组蛋白尿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在治疗后4,6个月,中西医结合组SLEDAI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西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6个月内完全缓解例数多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Ig G,ds-DNA,FIB和D-D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狼疮肾I号方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控制LN患者病情活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减轻尿蛋白尿,缩短了病程,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22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11例。两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硬膜外组气管拔管期间复合应用硬膜外麻醉。分别在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后1min、2min、5min、10min各采集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儿茶酚胺等浓度.并做血气分析,计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气管拔管期间血浆儿茶酚胺等浓度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对照组高于硬膜外组。结论:气管拔管期间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6.
BRCA1蛋白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 BRCA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3例散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OEC)、10例交界性和 14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 BR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OEC、交界性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 BR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9.5 %、90 .0 %和 92 .8% ,OEC组织中 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良性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P<0 .0 0 5 )。结论 :BRCA1蛋白表达降低在散发性卵巢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探索舒适护理在痔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特点,对痔瘘手术病人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术前加强心理舒适护理,做好术前的准备,配合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紧张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28例,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手术病理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常见,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多见,其次是视力障碍和意识丧失。肿瘤体积较大,多见于脑外或髓外、脑内或髓内邻近表面。肿瘤为实质性肿块,大小不一,瘤内成分复杂,常见出血、坏死、囊变等。CT和MRI表现根据肿瘤的成分不同而异,典型者为CT高密度类似出血,MRI呈现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FLAIR和DWI亦呈低信号。实质部分常有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囊变/坏死或出血无强化。有轻度至中度瘤周水肿,有时伴有脑组织浸润。MRS呈现肿瘤波谱,但并不典型。结论:颅内黑色素瘤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结合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综合治疗后随访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接受PET/CT显像的152例卵巢癌治疗后患者,收集及分析临床资料、CA125及常规影像学结果.将患者按不同的PET/CT检查指征分为5组,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PET/CT在卵巢癌治疗随访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137例有随访结果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5例复发、32例无复发.PET/CT诊断卵巢癌复发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91.2%、96.8%、97.5%、93.9%.PET/CT可为临床疑有复发、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患者制定准确的治疗决策.结论:PET/CT检查对卵巢癌复发有着极高的诊断效率,可为临床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PCI)后需绝对卧床一段时间,绝大部分患者在此期间会出现腰酸背痛、腹胀、失眠、排尿困难等诸多不适,对此,需及时调整卧床姿势,尽早开始活动,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