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00篇
  3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鉴定大鼠脑缺血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急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荧光差异显示RT-PCR法结合反Northern杂交快速鉴定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 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9个, 其中6个已知的序列和3个未知序列;已知基因中上调的是mus musculus ab1-interactor1,homo sapiens CGI-99 protein,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3,homosapiens 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下调的是homo-sapiens nuclear matrix protein p84和coatomer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gamma 2。 结论: 荧光差异显示法结合反Northern杂交是一种有效的快速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脑缺血时,缺血侧和非缺血侧存在基因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992.
爱西特高位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爱西特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CRF患者,分为大黄附子汤治疗组(A组)和爱西特粉剂灌肠组(B组)。A组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14±13.72)岁。B组44例。其中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0.27±15.18)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酸(UA)等指标。A组患者用大黄附子汤灌肠,B组患者用爱西特粉稀释于生理盐水200mL中高位灌肠,每日2次,疗程均为14d。用SPSS10.0软件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BUN,Scr和UA较治疗前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Hb,TP和Al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BUN,UA和Scr较治疗前水平明显下降且有显著差异性(均P<0.01);Hb,TP和Al较治疗前水平升高(均P>0.05),无显著差异性。另外,把B组治疗CRF的疗效与A组进行比较,两组间T检验虽无显著差异性(均P>0.05),但B组治疗后降低BUN,Scr和UA水平的幅度大于A组,说明爱西特粉灌肠的疗效不逊于大黄附子汤。结论用爱西特粉高位灌肠治疗CRF患者有明显的效果,是CRF非透析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瘢痕组织中微血管数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不同的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 - 1(Flt- 1)的表达 ,微血管 (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研究VEGFmRNA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Flt- 1表达及MV的计数。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MV数目多于正常皮肤和扁平瘢痕组织中的MV数目。VEGFm RNA、Flt- 1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和扁平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P <0 0 5 ) ,VEGFmRNA表达阳性病例组的MV计数显著高于VEGFmRNA表达阴性病例组的MV计数 (P <0 0 5 )。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可能是瘢痕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调查临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和调控基因adeS、adeR分布情况及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 在全国范围21所医院选择同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01株和敏感菌12株进行研究;测定其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PCR筛选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及其调控基因adeS、adeR,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 10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2.5%、62.4%、71.3%、80.2%、94.1%、95.0%,其中对以上6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36株;adeA、adeB、adeC、adeS、adeR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74、76、75、73、77株;以上5种基因均阳性(基因型命名为组Ⅰ)的菌株检出64株,检出率为63.4%,为分布最广且最主要的基因型;根据脉冲场凝胶电泳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克隆A、B、C、E中以组Ⅰ为主,而D克隆中以组Ⅶ(5种基因均阴性)为主;12株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阳性率也均>40.0%,但调控基因adeS、adeR阳性率较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adeABC外排泵基因在耐药菌和敏感菌中阳性率均高,而且地区分布和克隆分布十分广泛,其与多耐药的获得有极大的相关性,其基因的播散可能主要通过菌株的克隆播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提高自控力的个体化有效训练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有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异常的非器质性疾病检查者200例,进行压力、抑郁、自控力调查。试验组100例进行个性化自控力训练方法,另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半年至1年后复查HRV、自控力,同时对训练效果以"生活方式执行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后回访到75例,自控力前后比较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00例16例放弃,余84例均能坚持训练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HRV和自控力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高自控力的个体化有效训练,可改善非器质性的HRV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自控力训练还可推广到无禁忌的疾病者、亚健康和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急性亚砷酸钠暴露对小鼠主动脉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5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0(对照,n=3)及2、6、12h亚砷酸钠染毒组(n=4)。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予5 mg/kg亚砷酸钠溶液。将1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磷酸盐缓冲溶液,n=3)组和1.25 mg/kg(n=4)、5 mg/kg(n=3)亚砷酸钠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染毒6 h。检测小鼠主动脉中Nrf2及其下游基因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单位(GCLM)以及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1)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 mg/kg亚砷酸钠染毒2 h小鼠主动脉GCLC m RNA的表达水平及染毒6 h小鼠主动脉GCLM、NQO1 m 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砷酸钠染毒不同时间小鼠主动脉Nrf2 m 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主动脉Nrf2、GCLC、GCLM及NQO1 m RNA的表达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5 mg/kg亚砷酸钠染毒6 h小鼠主动脉GCLC、GCLM及NQO1 m 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6 h小鼠主动脉Nrf2 m 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主动脉Nrf2、GCLC、GCLM及NQO1 m RNA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急性亚砷酸钠处理能激活小鼠主动脉Nrf2通路,提示急性无机砷暴露引起主动脉内发生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环酯红霉素纳米晶肺部给药的药动学,考察其肺部给药特点。方法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环酯红霉素血药浓度,并进行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提取回收率考察;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15 mg/kg iv环酯红霉素注射液、肺部喷雾给予环酯红霉素原料药和环酯红霉素纳米混悬液,于给药后0.033、0.083、0.167、0.25、0.5、0.75、1、1.5、2、3、4、6、8 h眼眶取血,检测大鼠血浆中环酯红霉素的含量,评价纳米晶对环酯红霉素肺部给药药动学、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1.8 μm(100 mm×2.1 mm);流动相为5 mmol/L乙酸铵溶液(0.02%甲酸)-甲醇(0.02%甲酸)(85:15);体积流量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环酯红霉素以15 mg/kg iv给药后,达峰时间为0.03 h,Cmax为(2 148.22±448.5) ng/mL,AUC0-t为(660.21±96.47) h·μg/mL。环酯红霉素原料药肺部给药后,达峰时间为0.09 h,与iv给药相当,而Cmax(231.54±177.19) ng/mL和0-t 29.37±27.08) h·μg/mL较iv组显著降低(P<0.05),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3.72%。纳米晶肺部给药后,达峰时间为0.14 h,与原料药iv给药相比显著延长(P<0.05);纳米晶肺部给药的Cmax为(1 958.34±1 209.41) ng/mL,AUC0-t为(773.11±473.49) h·μg/mL,均与iv给药相当,而显著高于原料药肺部给药(P<0.05);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7.10%。结论大鼠肺部给药环酯红霉素纳米晶后可明显提高环酯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提示纳米晶用于肺部制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支晨  皮红英  章洁  唐静萍  宋杰  惠慧 《安徽医学》2017,38(5):645-648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海军总医院2016年2~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患者9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睡眠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60岁)睡眠时间评分低于青中年患者(<60岁),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指数及睡眠质量总评分均高于青中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患者睡眠质量、睡眠障碍评分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睡眠质量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术后用药、腰臀比对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影响;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术后用药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较青中年患者明显下降,男女患者间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腰臀比、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术后用药与睡眠质量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DHA)对人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传代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APT组和DHA(10、20、40、80 μmol/L)实验组,应用CCK-8和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otch1的胞内区域(NICD-1)及其下游靶蛋白Hes1的表达水平.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n=2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MSO组、DAPT组、DHA(50、100 mg/kg)治疗组,每组5只,根据时间体积曲线计算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ICD-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相比,实验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上升,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下降,早期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NICD-1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均呈浓度依赖关系;DHA各治疗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率及移植瘤组织内NICD-1表达显著低于DMSO对照组(P<0.05).结论 DHA有效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NICD-1表达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在步行与单足支撑时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75例CAI患者及40例正常人,对步行及单足站立时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指标为足底每个区域的压强峰值、达峰时间、边界时间(time to boundary,TTB)和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偏移速度等系列指标。评估CAI患、健侧差异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足底压力指标与患者年龄、性别、侧别、体重指数、Beight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AI患者患、健侧步行时均化峰值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正常人相比,患侧的第一跖骨(t=2.99,P=0.02)和第二跖骨(t=2.09,P=0.01)、双侧的足跟内侧(患侧t=2.33,P=0.01;健侧t=3.74,P=0.02)和足趾区峰值压力(患侧t=2.23,P=0.01;健侧t=3.28,P=0.02)较小,患侧的第五跖骨区域(t=-3.86,P=0.03)的均化峰值压力较大,且患侧第四跖骨达峰时间较晚(t=3.33,P=0.01)。患侧的内外侧TTB最小值(t=-2.67,P=0.03)、极小值的平均值(t=-3.54,P=0.02)和标准差(t=-2.86,P=0.04)均明显小于健侧,与正常人相比,TTB系列与压力中心系列指标提示患、健侧在内外向和前后向均存在明显的稳定性缺陷(P<0.05)。女性、Beighton评分高的CAI患者内外向稳定性缺陷更明显(P<0.05)。结论: CAI患者在平地步行时患、健侧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患侧足底COP明显向足外侧偏移。单足支撑时,患侧前后向及双侧的内外向姿势控制稳定性均明显弱于正常人,女性及伴有全身韧带松弛症的CAI患者内外向稳定性缺陷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