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174篇
  免费   27944篇
  国内免费   6918篇
耳鼻咽喉   11020篇
儿科学   24742篇
妇产科学   23828篇
基础医学   113672篇
口腔科学   16223篇
临床医学   82888篇
内科学   187497篇
皮肤病学   16361篇
神经病学   76883篇
特种医学   310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7篇
外科学   118140篇
综合类   31653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873篇
预防医学   83361篇
眼科学   20677篇
药学   62892篇
  21篇
中国医学   3794篇
肿瘤学   54983篇
  2022年   337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833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1317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88511篇
  2011年   95917篇
  2010年   15462篇
  2009年   9372篇
  2008年   78150篇
  2007年   83147篇
  2006年   86010篇
  2005年   84442篇
  2004年   73633篇
  2003年   70188篇
  2002年   64012篇
  2001年   46589篇
  2000年   62287篇
  1999年   27908篇
  1998年   4754篇
  1997年   2429篇
  1996年   2151篇
  1995年   2378篇
  1994年   1963篇
  1993年   1788篇
  1992年   1673篇
  1991年   1669篇
  1990年   1218篇
  1989年   892篇
  1988年   822篇
  1987年   872篇
  1986年   701篇
  1985年   941篇
  1984年   1076篇
  1983年   958篇
  1982年   765篇
  1981年   702篇
  1980年   538篇
  1979年   364篇
  1963年   371篇
  1959年   3196篇
  1958年   6506篇
  1957年   6729篇
  1956年   6435篇
  1955年   6165篇
  1954年   5853篇
  1949年   764篇
  1948年   98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Saper  J.  Dahlof  C.  So  Y.  Lines  C.  樊慧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1-51
目的:评价罗非考昔和布洛芬在急性偏头痛治疗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罗非考昔对于单次偏头痛发作具有很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本研究旨在验证罗非考昔在单次偏头痛发作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在急性多次偏头痛发作治疗中的临床资料。布洛芬被作为对照的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分别对成年偏头痛患者(n=783)的一次偏头痛发作给予以下治疗:罗非考昔(25mg或50mg)、布洛芬400mg或安慰剂。患者可选择纳入为期3个月的延伸试验阶段。结果:在单次发作期,服用罗非考昔25mg、罗非考昔50mg和布洛芬400mg患者2h后的头痛缓解率分别是59.4%、62.2%和57.7%,而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缓解率只有30.5%(与安慰剂组相比较,P〈0.001)。据统计,其余指标也显示出有效的药物治疗显著优于安慰剂。在延伸试验阶段,服用罗非考昔25mg、罗非考昔50mg和布洛芬400mg偏头痛患者2h后的平均头痛缓解率分别是61.8%,65.4%和59.3%。服用罗非考昔50mg患者的平均24h持续头痛缓解率(52.0%)较服用罗非考昔25mg(47.8%,P〈0.050)或布洛芬400mg(39.0%,P〈0.010)的患者明显。在单次发作阶段,与安慰剂组患者(27.8%)相比,罗非考昔50mg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37.8%,P〈0.050),  相似文献   
62.
背景:尽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加强房颤经直流电复律(DCC)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但尚没有相关比较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①确定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如果服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是否更可能维持窦性心律超过6个月。如果是这样,进一步确定是否有一种药物优于另一种药物。②确定服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是否更利于DCC前6周内化学复律。③确定是否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DCC更容易成功。方法:应用胺碘酮(n=27)、索他洛尔(n=36)或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n=31)的前瞻性、非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胺碘酮组(A组)7例患者发生化学复律,索他洛尔组(S组)也有7例患者发生化学复律,而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N组)未出现1例化学复律。S组的33例患者(92%)、A组22例患者(81%)及N组23例患者(74%)心脏复律后为窦性心律。最初的患者组中,A组中17例患者(63%)在6个月随访时仍保持窦性心律,而S组为14例(39%),N组5例(16%)[A组vsN组,P〈0.0002,P〈0.0006^B(Bonferroni校正后);A组vsS组,P=0.05,P=0.15。;S组vsSN组,P=0.03,P=0.09^B]。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东部身体-智力-精神(EBMS)群体干预对进行体外受精(IVF)的中国妇女焦虑缓解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机构:三级辅助生殖机构。受试者:227例接受第1个IVF周期治疗的妇女。干预:干预组(n=69)接受4次EBMS群体咨询,而对照组(n=115)无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后状态焦虑平均分显著下降。每组移植同样数目的卵子,但干预组没有明显更高妊娠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64.
目的:这项研究为了评价骶神经调节对压力性尿失禁术后难治性、非梗阻型紧迫尿失禁的治疗效果。研究设计:本文回顾了由于压力性尿失禁术后恶化或新发的紧迫尿失禁,采用骶神经调节治疗妇女的病历。所有的患者都经历了预试验刺激。对人口统计学特征,外科和泌尿妇产科学病史,包括膀  相似文献   
65.
结节性类天疱疮(PN)是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一种罕见临床变异,以痒疹样皮损且存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特异性BP180及BP230抗体为特征。有趣的是,大多数PN患者从未出现水疱。本病常对治疗产生抵抗。作者报道1例最初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女性患者,后发现存在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气道阻塞性疾病、 心包及胸腔积液,遂诊断为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随后3年内,患者进展为顽固性PN。  相似文献   
66.
背景:二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 R)最常用的外科操作。外科二尖瓣环成形术的应用因发病率、死亡率及M R复发而受限。本研究评价采用经静脉导管植入装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提供一种替代外科二尖瓣环成形术的经皮操作方法。方法和结果:5例慢性缺血性M R患者行经皮经静脉冠状窦内植入瓣环成形装置。4例患者成功植入。全组基线M R分级为3.0±0.7级;无论装置是完整植入或未成功植入,操作后最后随访时M R分级降为1.6±1.1级。4个植入装置中有3个在植入后28~81d时检测到装置桥段分离。无1例操作后植入装置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  相似文献   
67.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案在近30年来有显变化。该研究目的是评价1969—2002年来瑞典的食管静脉曲张患的预后是否有所改善。链接了1969--2002年瑞典医院出院登记处和国立卫生委员会的死因登记处的记录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确定的-8、-9和-10患和随访的所有食管静脉曲张患。共有12281例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患,所有患5年存活率的增加仅发生在1969—1979年,而不是1990-2002年。女性较男性,年轻患较老年患,近十年的住院患较前几十年的住院患有较高的存活率。作发现在研究期间因食管静脉曲张引发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率并未降低。总之,1969—2002年间,瑞典因食管静脉曲张而入院患的死亡率降低。1年和5年死亡率降低非常显,  相似文献   
68.
/Karl  S.  Ola&acute  赵旭 《民航医学》2006,16(1):39-40
1病例报道患者,女,34岁,孕12周双胎妊娠,由于阴道出血而就诊于妇产科门诊。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估青少年及年轻成人,在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愈后,如何整体看待自己以前所患的疾病以及可能与肿瘤相关的死亡情况。作者尤其关注诊断明确时的体会、住院治疗及转归对其社会、心理、躯体行为方面的影响。对象:41例ALL治愈患者纳入研究,并且接受与临床心理学  相似文献   
70.
背景:有关狼疮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论,因为在患者皮损及非损害皮肤中均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包括膜攻击复合体。有关SLE患者皮肤中调节补体的蛋白质的表达以前尚未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可证实补体经典途径被激活的保护素(CD59)在SLE患者非皮损处和健康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这将有助于解释狼疮带与皮肤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提供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确切证据,并比较CD59在SLE患者非皮损处及健康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此研究中超过90%SLE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