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85篇
  免费   10149篇
  国内免费   4725篇
耳鼻咽喉   901篇
儿科学   1475篇
妇产科学   706篇
基础医学   4720篇
口腔科学   1858篇
临床医学   11319篇
内科学   8391篇
皮肤病学   1146篇
神经病学   2279篇
特种医学   3616篇
外科学   7396篇
综合类   21441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11090篇
眼科学   994篇
药学   8852篇
  116篇
中国医学   8358篇
肿瘤学   4288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1360篇
  2022年   2692篇
  2021年   3426篇
  2020年   3128篇
  2019年   1629篇
  2018年   2105篇
  2017年   2714篇
  2016年   2200篇
  2015年   3752篇
  2014年   4647篇
  2013年   6028篇
  2012年   7403篇
  2011年   7752篇
  2010年   7229篇
  2009年   6600篇
  2008年   6242篇
  2007年   5979篇
  2006年   5274篇
  2005年   4108篇
  2004年   2866篇
  2003年   2329篇
  2002年   1862篇
  2001年   1778篇
  2000年   1194篇
  1999年   589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2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新疆伊宁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流行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治疗结局的因素,为该地区的结核病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伊宁市2010—2019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及诊断信息。人口学信息来源于2010—2019年《伊犁州统计局统计年鉴》,流行特征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纳入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9年新疆伊宁市共报道了472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7.16/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范围为66.55/10万(391例)~127.29/10万(727例),在4728例初治涂阳患者中,HIV检查阳性患者共665例,HIV-TB双重感染年均登记报告率为12.57/10万;男性2922例,女性1806例,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62∶1;16~45岁[66.96%(3166/4728)]、少数民族[84.40%(3973/4728)]人群多发;患者来源主要以转诊为主,占比为42.49%(2009/4728);患者主要为Ⅲ型肺结核[94.20%(4454/4728)];初治涂阳肺结核流行期集中在每年的3—5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强化期督导(OR=0.015,95%CI:0.003~0.077)、全程督导(OR=0.067,95%CI:0.014~0.314)、全程管理(OR=0.045,95%CI:0.004~0.526)、系统管理(OR<0.001,95%CI:0.000~0.001)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更易治疗成功。结论 2010—2019年伊宁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应重点关注男性、中年、少数民族人群,在3—5月期间对以上高危人群进行结核病筛查;加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系统管理和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为了探索THSD7A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宫颈癌C33a细胞和SiHa细胞培养及转染siTHSD7A基因,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方法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验证。后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THSD7A沉默后对两种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沉默THSD7A的表达后,宫颈癌C33a细胞和SiHa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进入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减少,凋亡比例增高(P<0.05)。结论 提示THSD7A可能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2020年宁夏新冠疫情期间SARS-CoV-2与常见6种发热呼吸道病原的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和感染特点,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对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6日期间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检的COVID-19筛查样本进行SARS-CoV-2和Flu等常见发热呼吸道病原进行定性检测,并收集各病原阳性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结果 529例COVID-19筛查样本中,SARS-CoV-2阳性检出率为13.23%(70/529)。对COVID-19筛查样本中180份符合条件的FRS病例样本进行6种其他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2.78%(23/180),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为Flu和HRSV,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78%。各时间段内SARS-CoV-2阳性检出率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其他呼吸道病毒总阳性检出率稳中有降。SARS-CoV-2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 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5.00%和24.39%,阳性病例在宁夏五市均有分布,银川市最多;其他呼吸道病原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41~ 60岁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2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12.20%,阳性主要集中于银川与中卫两市。结论 在常态下防控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应加强呼吸道传播病原快速筛查体系的建设以达到精准防控传染病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辽宁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个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对5397名年龄在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根据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组(28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组(15614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3450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6159例)。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辽宁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为11.51%,其中男性患病率10.97%,女性患病率11.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71,95%CI=1.277~1.471)、高年龄(45~54岁组:OR=2.207,95%CI=1.987~2.452;55~64岁组:OR=4.388,95%CI=3.960~4.862;65~75岁组:OR=6.194,95%CI=5.553~6.909)、吸烟(OR=1.134,95%CI=1.039~1.238)、饮酒(OR=2.020,95%CI=1.811~2.253)、超重(OR=1.761,95%CI=1.637~1.893)、肥胖(OR=3.580,95%CI=3.290~3.895)、TC偏高(OR=1.433,95%CI=1.261~1.629)、TG偏高(OR=2.048,95%CI=1.905~2.200)、LDL-C偏高(OR=1.424,95%CI=1.226~1.654)、HDL-C偏低(OR=1.166,95%CI=1.081~1.258)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1),高收入(OR=0.746,95%CI=0.672~0.829)为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辽宁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田湾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方案要求在田湾核电站周围开展枯水期、丰水期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采集水样包括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及水库水。结果 2016—2018年共35个采样点监测水样200份。枯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别为(0.038 ±0.033) Bq/L、(0.11 ±0.03) Bq/L,丰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别为(0.038 ±0.024) Bq/L、(0.11 ±0.03) Bq/L。枯水期的水源水其他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份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距核电站不同距离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田湾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应坚持定期、定点、持续开展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放射性核素监测和放射生态学调查等研究。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周边人员密集,应加强人员的核应急培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调查2018—2019年北京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及分布特点,以便更好的开展水质放射性监测和评价工作。方法 抽查北京市12个行政区共215 件乡镇地下饮用水样品,依据EJ/T 1075—1998《水中总α放射性浓度的测定 厚样法》、EJ/T 900—1994《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 蒸发法》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北京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50(0.052)Bq/L,范围为(0.001~0.210)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48(0.038)Bq/L,范围为(0.002~0.261)Bq/L,所有样品的总放射性水平皆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所有行政区地下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在2018—2019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一时期不同行政区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潮白河水系的密云、怀柔和顺义较高。结论 北京市乡镇饮用水中放射性本底分布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验证雾化固定技术用于控制高浓度131I气溶胶的可行性。方法 对国内某放射性药品生产单位操作131I的手套箱内高浓度131I气溶胶实施雾化固定。测量箱式内131I气溶胶浓度,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手套箱内(289 ±9) DAC和(304 ±6) DAC的131I气溶胶,固定处理120 min后,气溶胶浓度分别降至(21.7 ±2.0) DAC和(26.2 ±1.8) DAC;手套箱内(259 ±10) DAC的131I气溶胶,固定处理180 min后,气溶胶降至(1.80 ±0.18) DAC;固定完成24 h后检测结果表明,没有发生气溶胶再悬浮。结论 雾化固定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有限空间内131I气溶胶浓度,降低工作人员内照射风险,可用于放射性药品生产单位作为处理高浓度131I气溶胶的应急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初步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易感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就诊的32例TNBC患者,均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乳腺肿瘤相关的易感基因变异。结果:32例TNBC患者中14例检测到BRCA1/2罕见变异,明确致病性或可疑致病变异6例,突变携带频率为18.8%。其中BRCA1:c.5468-1_5474del和c.4749_4750del是较常见的突变;BRCA2:c.6027A>C为新的变异;BRCA2:c.3794G>T、c.7901T>A,BRCA1:c.4616T>C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除了BRCA1/2变异外,还检测到83个乳腺肿瘤易感基因变异,每个患者携带2.6个变异。2个以上患者携带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包括ALK、APC、CDH1、PTCH2、RB1CC1、RAD51D、RAD54L、TSC1等。结论:BRCA1/2是TNBC患者最重要的易感基因,其他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与TNBC患者的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调查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抗凝血酶-Ⅲ(AT-Ⅲ)表达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连续247例A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功能障碍情况,确定了高风险APE(n=120)和低、中风险APE(n=127)。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血小板参数和凝血相关因素。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了与高风险APE相关的独立变量。结果高风险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RV/LV比值和心力衰竭显著高于低、中风险组患者(分别为1.3倍、1.3倍、1.3倍和2.0倍,P <0.05)。与低、中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患者总蛋白C、总蛋白S、AT-Ⅲ显著降低(P <0.05),而血小板体积(MPV)显著升高(P <0.05)。多变量分析显示,AT-Ⅲ(OR=0.96,95%CI:0.94~0.98,P=0.024)和MPV(OR=3.26,95%CI:1.40~7.41,P=0.003)是引起高风险AP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T-Ⅲ降低和MPV升高是高风险APE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高风险APE患者外周血AT-Ⅲ、MPV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是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PEEP可以保持肺泡开放,减少肺萎陷伤。尽管个体化PEEP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可,但最佳的PEEP滴定方法尚存争议。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可在床边实时动态评估肺功能,将肺通气过程中的阻抗变化以动态图像呈现,能够反映PEEP调整前后肺内通气及气体分布变化,因此,EIT可用于滴定个体化PEEP。本文简要概括EIT的基本原理及监测指标,阐述临床应用EIT指导下的PEEP(PEEPEIT)滴定方法,旨在加强对EIT的优点和局限性的理解,为优化个体化PEEP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