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6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351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429篇
内科学   447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2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21篇
综合类   49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83篇
眼科学   186篇
药学   297篇
  7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24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宋杰  王广铭  龚护民  郑林媚  陈朱 《安徽医药》2020,24(9):1756-1759
目的探讨宫颈功能不全及宫颈环扎术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是否存在宫颈功能不全分为 A组(母亲存在宫颈功能不全)和 B组(母亲不存在宫颈功能不全)。观察母亲宫颈功能不全及宫颈环扎术对新生儿不良产后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 323例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其中 A组新生儿共 57例,占 17.65%,B组新生儿共 266例,占 82.35%。 A组和 B组孕周、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儿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绒毛膜羊膜炎、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激素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Ⅲ度以上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度窒息、早发性败血症、死亡等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 57例病人有 41例接受宫颈环扎术, 16例未接受宫颈环扎术,宫颈环扎术和非宫颈环扎术新生儿的孕周[(30.9±2.2)周比( 28.9±1.9)周, t=3.708,P<0.001]、体质量[(1 327.32±108.71) g比(1 202.28±196.19)g,t=4.073,P<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 29.27%比 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3, P=0.021);两组病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Ⅲ度以上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度窒息、早发型败血症、死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1例接受宫颈环扎的病人中, 7例为急诊宫颈环扎, 34例为择期宫颈环扎,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Ⅲ度以上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度窒息、早发型败血症、死亡等发生率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颈功能不全的母亲择期宫颈环扎和急诊宫颈环扎与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产后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观察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头实验幼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假手术组(Sham组)仅开胸;对照组(Control组)行左胸后外侧切口,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流术;EPCs治疗组(EPCs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术后2周给予EPCs 2×10 7个细胞,颈静脉输入.术前与术后30 d,观察3组猪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变化,以及肺组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活性,肺动脉标本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30 d,与Sham组比较,PASP、PVR、MMP-9、ET-1、IL-6、IL-8、p38MAPK在Control组[(6.63±1.20) kPa、(10.44 ±2.53) wood's U、(76.63±10.39) μg/L、(103.66±17.31) μg/L、(43.00 ±7.33) ng/L、(67.39±9.65) ng/L、3.63 ±0.33]和EPCs组[(4.07 ±0.77) kPa、(6.27±0.65) wood's U、(64.11 ±9.73) μg/L、(90.44±13.11) μg/L、(30.44±8.17) ng/L、(53.23±7.37) ng/L、1.73 ±0.37]明显升高(P<0.01);EPCs组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肺组织病理学改变,Control组最为明显,EPCs组轻度改变,Sham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EPCs移植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MP-9、ET-1等致肺组织重构因素的水平,以及抑制肺动脉高压过程中的炎症损伤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4.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CVD)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patients. Methods We analyzed all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in the dialysis center of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 at least 3 months from Jan 1st, 2009 to Dec 31st, 2014. Baseline and yearly interval clinical data were recorded an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morbidity or death of CCV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and time-dependent Cox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risk of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measurements. Results There were 243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study, with a mean age of (53.2±16.4) years old, and 138 of them were male (56.8%). The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model revealed that age (HR=1.040, 95%CI: 1.015-1.065, P=0.002), Erythropoietin (EPO) dose (HR=0.914, 95%CI: 0.846-0.987, P=0.022) and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R=4.045, 95%CI: 2.074-7.890, P<0.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CVD in MHD patients. After adjusting for baseline predictors, time-dependent serum phosphorus level (HR=1.722, 95%CI: 1.034-2.866, P=0.037)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CVD. Conclusion Older age, decreases in EPO dose and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of CCVD in MHD patients. Increase in serum phosphorus level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of CCVD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随着CT检查设备的更新和扫描方法的改进,心血管CT检查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心血管CT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既安全、简便又相对廉价,与超声优势互补,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需求,辐射剂量进一步降低,安全性大为提高。CT具有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强大的三维后处理技术,弥补了超声对心腔外和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缺陷,其作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检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简要总结心血管CT检查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为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形成完善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对健康教育活动起到系统的监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129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0例和对照组7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确定后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0,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88±2.88)分,高于对照组的(95.95±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P<0.01)。研究组患者在参与计划、寻求健康教育方式、控制疾病疼痛的方法、病情自我观察、生活自理能力、执行药物计划、选择食物、健康及功能锻炼的健康行为评价积极率分别为88.9%,92.7%,91.1%,85.1%,80.4%,83.3%,87.2%,81.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1.6,176.8,178.3,59.3,36.5,64.6,91.4,30.2;P<0.01)。结论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形成对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与提高健康教育评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成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少量饮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0例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少量饮水;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常规护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口干程度变化、复苏满意度、呕吐误吸发生率和再次饮水人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口干评分为(7.51±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口干评分(1.39±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2,P<0.05);观察组发生误吸4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05);观察组复苏满意度评分为(92.35±2.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4±7.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85,P<0.05);观察组有再次饮水意愿者96例,对照组为9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饮水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滑液中P物质水平在骨性关节炎(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O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选取在我医院住院治疗或者门诊治疗的膝OA患者212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OA分类标准。骨关节的严重程度采用Legusue分级系统评估进行评估并分组。轻度组(A1)75例,中度组(A2)87例,重度组(A3)50例。疼痛严重程度按WOMAC)疼痛评分系统评估。另选择115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滑液中P物质水平。结果〓滑液中P物质水平与骨关节炎患者WOMAC疼痛评分正相关(r=0.265,P<0.05)。滑液中P物质水平与Legusue等级之间正相关(r=0.785,P<0.05)。结论〓关节液中P物质的变化可作为OA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观察双腔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塑型对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声音嘶哑(声嘶)、咽喉痛的影响,从而为寻求更好的DLT塑型插管提供依据.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手术患者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DLT插管塑型组和非塑型组(每组80例),两组根据左右DLT插管各分为两组(A、B、C、D组,每组40例),又根据性别再各分为两个亚组(A1、A2、B1、B2、C1、C2、D1、D2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塑型组采用塑成“J”状的DLT进行插管,非塑型组采用未经塑型保留原有弯度的DLT进行插管.观察DLT插管时间、插管尝试次数及插反情况,患者术后声嘶、咽喉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结果 塑型组插管时间[(154±6)s]明显短于非塑型组[(185±13)s](P<0.05);塑型组插管尝试次数[(1.4±0.4)次]明显少于非塑型组[(1.7±0.8)次](P<0.05);塑型组插反情况(3次)明显比非塑型组少(11次)(P<0.05),且与性别无关,但左DLT比右DLT易于插反(P<0.05).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塑型组(15/80)明显低于非塑型组(33/80)(P<0.05);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塑型组(15/80)明显低于非塑型组(31/80) (P<0.05),且与性别有关,女性较男性术后易发生声嘶、咽喉痛. 结论 “J”状DLT塑型插管成功率高、刺激小,可降低患者术后声嘶、咽喉痛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