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0篇 |
免费 | 350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175篇 |
基础医学 | 262篇 |
口腔科学 | 96篇 |
临床医学 | 553篇 |
内科学 | 436篇 |
皮肤病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112篇 |
特种医学 | 232篇 |
外科学 | 392篇 |
综合类 | 1098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55篇 |
眼科学 | 44篇 |
药学 | 423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62篇 |
肿瘤学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92篇 |
2010年 | 401篇 |
2009年 | 345篇 |
2008年 | 401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06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59年 | 18篇 |
1958年 | 22篇 |
1957年 | 23篇 |
1956年 | 36篇 |
1955年 | 27篇 |
1954年 | 20篇 |
1949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比较2种目前放疗市场上主流的形变配准软件在CT形变配准中的结果表现,确定其在图像配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15例重复定位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前、后2组CT图像正常组织由同一位资深医师进行勾画,分别在MIM软件和AccuContour软件中进行形变配准,将第一组图像的正常组织形变到第二组图像中,与第二组图像直接勾画的组织进行计算,得到相似性系数(Dice系数)与空间评价指标(Hausdorff距离)。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形变配准软件都有良好的形变配准功能。正常组织显像不同,对配准结果有一定影响,眼球、下颌骨等显像良好的组织配准结果更好,晶体、视神经、视交叉等小体积组织配准结果较差。2组软件相比,MIM软件更具有优势;Dice系数评价中,MIM软件数据更佳的比率为67%,其中55%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ausdorff距离显示,MIM软件数据更佳的比率为74%,其中48%的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形变配准软件都具备良好的形变配准能力,相对而言,MIM软件更有优势。对形变配准精度要求较高时,选择MIM软件更佳。 相似文献
92.
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ARR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表达水平;通过肿瘤微阵列数据库(Oncomine)及Project Betastasis平台分析ARRB1 mRN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及瘤旁脑组织中ARRB1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 Meier分析ARRB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相比,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Oncomine数据库结果显示,多个神经胶质瘤基因芯片中ARRB1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ARRB1在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母细胞瘤中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瘤旁脑组织相比神经胶质瘤中ARRB1表达降低,而且Ⅲ-Ⅳ期较Ⅰ-Ⅱ期神经胶质瘤降低更加明显。此外,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RRB1的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ARRB1水平下调,可作为反映神经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的指标;另外,ARRB1可作为判断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联合CT、X线对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疑似急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急性骨髓炎患者与非急性骨髓炎患者血清中PCT、CRP水平,对比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骨髓穿刺确诊急性骨髓炎48例,病变部位主要分布于股骨远端20例(41.67%)、胫骨近端15例(31.25%);急性骨髓炎患者血清中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CRP、PCT、CT、X线联合检查与急性骨髓炎诊断相关的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大小(AUC)为0.90,高于CRP、PCT、CT、X线单独检测的0.58、0.63、0.64、0.70(P<0.05)。结论血清PCT、CRP检测联合CT、X线能有效提高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建立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前后的血清双向电泳图谱,比较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前后的血清,提取相应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鉴定表达差异量较大的蛋白质点,确定所分析的蛋白质类型和功能。采用SAS 9.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纤溶酶原前体、载脂蛋白A-的前体、补体C4A/C4B、C2的前体、VitD结合蛋白和假设蛋白在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前后的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纤溶酶原前体、载脂蛋白A-的前体、补体C4A/C4B、C2的前体、VitD结合蛋白和假设蛋白在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前后的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但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6.
骨骼肌血管系统有丰富的分支网状结构,近年来人们多采用测定1-甲基黄嘌呤(1-MX)的代谢情况、对比增强超声成像(CEU)、激光多普勒超声仪(LDF)和实时对比超声等方法检测骨骼肌微血管的灌注情况.研究发现,胰岛素在未改变骨骼肌大动脉血流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引起骨骼肌微循环灌注的增加,而且这一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存在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对阻力动脉的调节作用受损.胰岛素对血管的调节作用与其介导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表达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时二者的表达失衡.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分析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炎症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5在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8只,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12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假手术组,40只/组。②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在左前降支挂线不结扎,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手术。③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前连续5d皮下注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d)。地塞米松干预组于造模后1h一次性给予地塞米松500μg/kg肌注。④各组大鼠于造模后1,3,5,10d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中ckit阳性细胞数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造模后28d进行梗死灶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28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d各组心肌梗死灶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心内膜下有完整的心肌结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中层由从梗死区边缘伸向斑痕区的心肌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地塞米松干预组心内膜下仅有散在的心肌细胞,心内膜与心外膜之间的结缔组织稀薄,中层未见有心肌组织;假手术组心脏结构完整未见瘢痕组织。②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ckit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后1,3,5d各时相点,以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ckit 细胞密度最大,地塞米松干预组ckit 细胞明显受到抑制(P<0.01);术后10d两组梗死区周边均未发现ckit 细胞。假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ckit 细胞。③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情况:地塞米松干预组术后1,3,5,10d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0.01),而假手术组未发现有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结论:心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是骨髓干细胞归巢的先决条件,炎症抑制后限制了骨髓干细胞归巢。提示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是机体潜在的修复机能。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实施化疗后医学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抗生素治疗,B、C组均采用抗生素联合G-CSF治疗,分析3组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8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44例(53.01%),其中A组21例,B组18例,C组5例.44例感染患者中,检出致病菌28例(63.6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经治疗,C组的发热时间及ANC恢复时间较A、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急性白血病尽早实施抗生素与G-CSF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发热时间与ANC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是调控黄芪甲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为该基因外源表达选择合适的宿主,进而为提高黄芪甲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膜荚黄芪为植物材料,克隆了FPS基因的编码序列。运用EMBOSS及Codon W等在线软件分析了FP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玉米、青蒿等7种植物FPS基因及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结果膜荚黄芪FPS基因偏好于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共有22个密码子存在差异。结论进一步提高膜荚黄芪FP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