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90篇
  免费   5594篇
  国内免费   4148篇
耳鼻咽喉   646篇
儿科学   601篇
妇产科学   565篇
基础医学   6020篇
口腔科学   873篇
临床医学   7432篇
内科学   7964篇
皮肤病学   570篇
神经病学   2777篇
特种医学   22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6354篇
综合类   10804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151篇
眼科学   1629篇
药学   6345篇
  52篇
中国医学   4136篇
肿瘤学   4883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2314篇
  2021年   2938篇
  2020年   2395篇
  2019年   1859篇
  2018年   2011篇
  2017年   1995篇
  2016年   1798篇
  2015年   2888篇
  2014年   3616篇
  2013年   3328篇
  2012年   4851篇
  2011年   5191篇
  2010年   3598篇
  2009年   2912篇
  2008年   3375篇
  2007年   3126篇
  2006年   3049篇
  2005年   2817篇
  2004年   1834篇
  2003年   1738篇
  2002年   1441篇
  2001年   1186篇
  2000年   1113篇
  1999年   1052篇
  1998年   656篇
  1997年   588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308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184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11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部队性病防治情况。方法 设计 10个与性病有关的问题 ,对随机抽样某师 4个营官兵现场无记名调查。结果 有关性病的基本知识已被大部分官兵所认知 ,但也有一部分官兵对性病缺乏了解 ,甚至误解。结论 在官兵中加强性病基本知识的宣传 ,强调性病的危害对部队防治性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2.
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裸鼠胫骨部骨肿瘤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观察肿瘤局部生长和远处转移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9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麻醉后,将前肢及左后肢固定,以1 m l TB针筒-29G针头从胫骨头关节窝,刺入骨髓腔缓缓注入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悬液30μl(约5×106个细胞)至骨髓腔,以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观察裸鼠生命体征变化。于濒死状态下处死,取右后肢及其附近淋巴结、肺脏和肝脏等标本,用40 m l/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9只裸鼠中有6只模型建立成功。接种后平均48 d裸鼠出现跛行现象,右后肢胫骨部可触及米粒大小的包块,质硬,进一步发展至小鼠行走障碍。55 d后出现恶病质,解剖后发现右后肢胫骨部骨质疏松,局部有“腐肉”样组织突出髓腔,填塞肌肉间隙,病理证实为肿瘤组织。肝脏泛黄、被膜皱缩,镜下呈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改变。结论:胫骨内注射细胞悬液制作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前列腺癌在骨骼微环境中的生长及转归情况,是研究前列腺肿瘤骨转移的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123.
安徽省农村居民哮喘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居民哮喘病的现况调查发现,哮喘病患病率为1.33%,男性为1.48%,女性为1.19%;成人患病率为1.34%,儿童为1.32%。儿童哮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成人哮喘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儿童大部分婴幼儿起病,各年龄组中男性起病较女性晚,成人女性50%起病20岁前,而男性50%起病30岁前。农村哮喘以感染型为主,发病以冬季多见,发作主要诱因是感冒,哮喘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  相似文献   
124.
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与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传余  田爱民 《四川医学》2003,24(12):1214-1216
目的 了解细胞的凋亡和癌基因bcl 2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5例鼻息肉细胞凋亡早期蛋白 (M3 0 )和bcl 2的表达 ,用下鼻甲粘膜作自身对照。结果 鼻息肉上皮和下鼻甲粘膜上皮的M3 0指数分别为 0 482± 0 3 2 ;1 0 62± 0 5 47,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bcl 2阳性细胞在鼻息肉表层上皮和腺上皮均有表达 ,在下鼻甲中未见表达 ,其指数为 14 5 1± 4 46。结论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其生长过程与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失平衡有关。bcl 2的表达可能是鼻息肉上皮凋亡抑制的原因 ,在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α-MSH,用髓过氧化物酶(MPO)定量测定法评价脑缺血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表达情况,并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α-MSH能明显改善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α-MSH治疗组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表达明显下调,MPO含量减少,与脑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α-MSH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粘附分子(ICAM-1)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47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观测的各种CT征象,发现(1)bolus增强扫描显示的血肿、血肿膜及表面移位血管;(2)中线结构的特征性偏移;(3)表面脑回聚拢内移;(4)脑灰白质界面内移;(5)侧脑室变形和脑—脑室指数变小,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对人胚胎晶体γ_2-晶体蛋白溶液用近紫外线(γmax 365nm)照射,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利用巯基(-SH)特异性试剂 DACM[N-(7-甲基氨基-4-甲基-3-邻羟苯烯基)-马来酰亚胺],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光照射后的γ_2-晶体蛋白及其聚合物的游离巯基,同时检测照射后的蛋白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光散射强度、色氨酸荧光发射光谱,以及丙烯酰胺对色氨酸荧光的猝灭效应。结果显示:人胚胎γ_2-晶体蛋白经紫外线照射,使其游离-SH 减少,蛋白聚合和分解,蛋白溶液的光散射增强,其二聚体不含游离-SH,γ_2-晶体蛋白的色氨酸荧光减少,这些变化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更明显;而对丙烯酰胺对蛋白分子中的色氨酸荧光猝灭效应影响不大。说明人胚胎γ_2-晶体蛋白通过光氧化,损伤及含游离-SH 的氨基酸残基、色氨酸残基,光氧化促使蛋白聚合和分解.提出通过进一步定量分析,可能在较深层次揭示紫外光氧化损伤含-SH 氨基酸、色氨酸残基,进而影响整个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差异。眼科学报 1993;9:85-89。  相似文献   
128.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keratitis: a study of 22 case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IM: To investigate causes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keratitis, and to study its response to topical antibiotic therapy and surgical extirpative keratectomy. METHOD: A single centre,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2 patients with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keratitis seen in a 3 year period. Laboratory diagnoses were established with Ziehl-Nielsen acid fast staining and Löwenstein-Jensen cultures. RESULTS: In 20 patients (91%), there was an antecedent history of foreign body eye trauma (18 patients) or elective surgery (two patients). There were 19 cases of Mycobacterium chelonei, and three of M fortuitum. Clinical signs included epithelial defects, satellite or ring stromal infiltrates, crystalline keratopathy, and hypopyon. For topical antibiotic therapy, 20 patients received amikacin, while one patient received rifampin and another received ciprofloxac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ies. An extirpative kera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15 cases; four of these cases additionally required a temporary conjunctival flap in order to finally eradicate the inf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 up period (median 18 months; range 3 months to 3 years) all eyes were stable and free of infection, with 19 (86%) having final visual acuities of 20/200 or better. CONCLUSION: Early clinical recognition and prompt laboratory diagnosis, together with aggressive topical antibiotic therapy and early keratectomy, may shorten morbidity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keratitis.  相似文献   
129.
本文报道了1995年春对九洲港货运港区的鼠密度和灭鼠效果调查,结果鼠密度投药后(4.1%)比投药前(24.6%)有明显下降,灭鼠率达83.3%;根据九洲港货运港区鼠患情况,提出防鼠灭鼠建议。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