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101篇 |
免费 | 45933篇 |
国内免费 | 282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50篇 |
儿科学 | 7514篇 |
妇产科学 | 2889篇 |
基础医学 | 26928篇 |
口腔科学 | 8858篇 |
临床医学 | 55579篇 |
内科学 | 37719篇 |
皮肤病学 | 4967篇 |
神经病学 | 10286篇 |
特种医学 | 18789篇 |
外科学 | 41024篇 |
综合类 | 132119篇 |
现状与发展 | 114篇 |
预防医学 | 55818篇 |
眼科学 | 5605篇 |
药学 | 57215篇 |
803篇 | |
中国医学 | 50911篇 |
肿瘤学 | 20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02篇 |
2023年 | 6032篇 |
2022年 | 15398篇 |
2021年 | 19014篇 |
2020年 | 16551篇 |
2019年 | 8967篇 |
2018年 | 9532篇 |
2017年 | 13151篇 |
2016年 | 9798篇 |
2015年 | 18366篇 |
2014年 | 23360篇 |
2013年 | 29938篇 |
2012年 | 43648篇 |
2011年 | 45851篇 |
2010年 | 41518篇 |
2009年 | 36973篇 |
2008年 | 38197篇 |
2007年 | 37318篇 |
2006年 | 32396篇 |
2005年 | 25323篇 |
2004年 | 17775篇 |
2003年 | 14627篇 |
2002年 | 11298篇 |
2001年 | 10244篇 |
2000年 | 7702篇 |
1999年 | 2645篇 |
1998年 | 590篇 |
1997年 | 512篇 |
1996年 | 516篇 |
1995年 | 380篇 |
1994年 | 416篇 |
1993年 | 244篇 |
1992年 | 182篇 |
1991年 | 165篇 |
1990年 | 122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99篇 |
1986年 | 101篇 |
1985年 | 68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43篇 |
1965年 | 38篇 |
1964年 | 37篇 |
1963年 | 38篇 |
1959年 | 62篇 |
1958年 | 49篇 |
1957年 | 38篇 |
1956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POV)的CT及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的30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9例行CT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21例行MR扫描,4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中30只患眼,左眼18例,右眼12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眼睑3例,眼眶前部1例,眼眶后部(球后)17例,眼睑和眼眶前部5例,眼睑、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形态17例为不规则块状,4例为卵圆形,9例为不规则条状。CT冠状位,病变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强化;静脉石2例;眶骨受压变薄、眶腔扩大3例。MR扫描,颈部加压后25例均显示病变,11例呈等T1长T2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的22例中,14例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横断位和冠状位及颈部加压或俯卧位MRI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
73.
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与CT增强程度的关系 ,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NSCLC病人进行动态螺旋CT扫描 (SCT) ,测量病灶增强幅度 ,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对病灶增强值、VEGF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病人CT增强值均数为 (36 .2 8± 6 .41 )HU ,VEGF阳性表达 2 1例 ,阴性表达 9例。VEGF在中晚期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病人 (Ρ<0 .0 5)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Ρ <0 .0 5) ;癌灶增强值与VEGF阳性表达、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结论 NSCLC的CT增强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TNM分期 ,而且可以从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目前肺癌分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提高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措施。方法:对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采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控制高血压;11例患者采用3D DCEMRA进行肿瘤定位;术中均采用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和术中患者自体血回输纠正血容量。结果:除1例持续性高血压患者需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药物降压外.其余患者血压控制均为满意;根据3D DCEMRA定位选择手术径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使14例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结论:本文围手术期处理改进.可多华可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3D DCEMRA进行肿瘤定位,可增加手术安全性;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减少医疗成本和异体输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5.
医用电子产品的电气安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3,9(5):32-34
医用电子技术在不断变化,为提高检测过程的工作效率.医用电子产品的电气安全检测技术也在相应发展.发展的总方向离不开检测综合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76.
鼻咽癌增强CT扫描的影像表现及价值(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增强CT表现和价值。方法 对 10 2例NPC放化疗前病人行平扫加增强扫描 ,观察癌灶密度变化、鼻咽表面线样强化层和癌灶周界情况。结果 平扫癌灶密度与同层面鼻咽肌相近的有 89例 (87% ) ,其余与翼外肌相近(13 % )。平扫难以明确癌灶的大小和范围 ,所能显示的仅是有无占位。增强扫描癌灶密度差异明显的占 44% ,单靠密度差异能使其周界全部或大部清楚的仅占 40 %。根据癌灶强化和线样强化层的表现 ,综合判断癌灶周界全部或大部清楚的达到 76%。结论 增强扫描对准确判断NPC癌灶的大小、范围以及对发现小的癌灶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在主要针对鼻咽部本身的检查 ,增强也应列为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国产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不同溶液中光漂白反应动力学规律,加深对光漂白反应复杂反应过程的理解,并为HMME-PDT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数学建模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参数。
方法 根据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在单纯溶液和复杂溶液(含可被光氧化的底物)中,单态氧介导的光漂白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实验测定的漂白数据(不同时间点的HMME浓度)进行拟合,进一步验证理论推导出光漂白反应动力学方程。
结果 HMME在单一溶液体系(PBS、DMSO)中的光漂白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在含底物的复杂体系(白蛋白缓冲液、细胞悬液)中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结论 HMME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的光漂白遵循不同的反应动力学规律。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进行光漂白等复杂光化学反应过程的数学模拟是可行的,并有利于对复杂光化学反应过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对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吻合神经断端后用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分析肌电图和观察表情肌功能恢复,比较两种方法对损伤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比传统方法表情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一期修复比二期修复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方法修复面神经损伤,表情肌功能恢复后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面神经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检测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性,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合理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胰岛素抵抗(HOMA-IR)50百分位点将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相对敏感组(HOMA-IR<3.56)和胰岛素相对抵抗组(HOMA-IR≥3.56),比较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生化学检查等指标。用年龄>40岁,<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对照组。结果:两组老年患者在年龄、性别、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无差异;但BMI、WHR、收缩压、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HOMA-IR差异具有显著性。多线性回归分析后,只有腰/臀比、收缩压、甘油三脂、HOMA-IR存在统计学差异。老年患者与对照组相比,IR发生率明显增加,且两者腰/臀比、收缩压、甘油三脂方面也差异显著。结论:IR与老年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是临床防治糖尿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80.
腮腺外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