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9篇
  免费   1988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1224篇
口腔科学   488篇
临床医学   2470篇
内科学   1793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836篇
外科学   2038篇
综合类   554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302篇
眼科学   206篇
药学   2459篇
  16篇
中国医学   2239篇
肿瘤学   1034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854篇
  2020年   750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456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1242篇
  2012年   1868篇
  2011年   1988篇
  2010年   1795篇
  2009年   1615篇
  2008年   1673篇
  2007年   1609篇
  2006年   1509篇
  2005年   1078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咽汤对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原则,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利咽汤,对照组口服牛黄消炎片,疗程15d。观察咽痛、咽干等主要症状和咽部充血、肿胀等典型体征的改善情况,并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咽汤是治疗慢性咽炎的较好方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c-mycmRNA的表达,探讨c-myc在AB和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4例AB、16例OKC和7例口腔正常黏膜(NOM)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并将AB按原发、复发、恶变分组,结果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OKC及NOM组织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75.0%(12/16)和14.3%(1/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488,P<0.05)。原发组AB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复发组为94.7%,恶变组为100.0%,伴随原发、复发、恶变,差异有显著性(χ2=16.912,P﹤0.05)。结论:c-myc表达在AB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c-mycmRNA的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伴随其生物学行为变化,c-mycmRNA表达增强;提示c-myc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微生物诱导家蝇幼虫表达的抗菌肽特性.用3种不同的病源菌通过针刺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通过Sephadex G25分离,用Hult mark改进法和抑菌圈测定法作抑菌试验,用毛细管电泳(CE)分析不同微生物诱导得到的抗菌肽样品差异,检测抗菌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发现不同微生物诱导产生的家蝇抗菌肽具有广谱抑菌性,但不同样品对不同病源菌抑菌活性有差异,不同测定抑菌效果的方法对抑菌结果有影响,各种抗菌肽样品CE蛋白谱具有明显不同.抗菌肽样品都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说明不同微生物诱导产生的家蝇抗菌肽类型以及抗菌肽含量与诱导源有关,抗菌肽为家蝇幼虫体内固有成分,诱导增加了抗菌肽的表达量同时刺激新抗菌肽的产生.用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家蝇幼虫可产生较多含量高活性好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15.
某地13所医院1997-2001年门诊费用的基本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某地13所医院1997-2001年门诊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提示样本医院5年来门诊费用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加快明显。作者对此提出借鉴国外教训、避免浪费的建议,以应对医疗费飞涨给全局工作带来的各种冲击。  相似文献   
16.
p53、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53、nm23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p53、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46.67%;在CIN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00%;在NE组均无表达.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与在CIN、NE中的不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NE中的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在CIN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p53、nm23基因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53蛋白的过表达是宫颈癌组织恶性变的生物学标志;检测nm23蛋白对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没有临床神经损害体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高级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分别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韦氏智力量表的相似、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等4项分测验测定,采用二合一(相似、木块图)的方法计算简式智商,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的相似、木块图分测验成绩和简式智商明显较健康对照组低下,ERP检查发现病人组N2、P3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2型糖尿病可导致高级神经功能损害。并且这种损害可能要早于周围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年人坐高身高指数的规律。方法:按中国体育科学会体育研究会规定的方法,测量男性321名,女性324名成人的坐高和身高,每5周岁为一个年龄组,男女各10个年龄组,结果:坐高身高指数均值曲线在男性21-30岁,女性21-35岁年龄组呈递增趋势,提示成年人QD在此年龄组躯干仍存在生长的可能性,在男性56-70岁,女性61-70岁年龄组呈递减趋势,提示成年人在此年龄组脊柱在逐渐缩短,男女两性的指数曲线在30岁左右形成一个交叉点,在此交叉点前女性低于男性,交叉点之后男性低于女性,成人坐高身高指数均值显示男女两性均属躯干均衡型,结论:成年人坐高身高指数具有阶段性递增,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9.
α-L-岩藻糖苷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江  张宗英 《华夏医学》2003,16(5):742-743
研究结果表明AFU测定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价值优于AF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动态监测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并可作为转移、复发的指标,也可用于白血病及卵巢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构建玻片蛋白质芯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片蛋白质芯片的构建方法及其中间操作条件的选择与优化。方法:利用生物芯片点样仪将超微量蛋白质点到经特殊处理的玻璃片表面,然后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玻片背景进行封闭;再用荧光素标记的蛋白质与点样蛋白杂交;最后用生物芯片分析仪扫描成像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芯片的显示效果。结果:蛋白质样品与片基稳定结合,并保持原活性状态;封闭试剂选用酪蛋白或明胶效果较佳;点样探针与其特异蛋白质抗体可稳定结合,结合效果与点样蛋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在1.6 cm×1.6 cm的玻璃片面积上,构建了36×36=1269点的蛋白质芯片。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蛋白质抗原或抗体可以稳定地固定于经过处理的玻璃片表面.制成免疫型蛋白芯片,并可通过随后的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素标记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用生物芯片分析仪可对其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