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0篇 |
免费 | 350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371篇 |
口腔科学 | 75篇 |
临床医学 | 402篇 |
内科学 | 389篇 |
皮肤病学 | 35篇 |
神经病学 | 148篇 |
特种医学 | 179篇 |
外科学 | 379篇 |
综合类 | 70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70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348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64篇 |
肿瘤学 | 3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67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163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神经因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调解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实验进一步观察了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失神经(坐骨神经和T10椎体部脊髓损伤)支配对Wistar大鼠股骨干骨折早期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单侧股骨中段开放性横行骨折动物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同侧坐骨神经横断和或T10椎体部脊髓开放性横断,并设仅行骨折建模者为对照组.所有大鼠分别于建模后14和28 d后处死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进行影像学测量及标本新生骨痂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14和28 d后,骨痂影像学测量结果均显示,坐骨神经横断组骨折愈合最快,对照组其次,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最慢,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标本骨痂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骨痂较成熟,坐骨神经横断组和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均生成不成熟骨痂.实验以此推断周围神经损伤加速骨折愈合,中枢神经损伤则延缓骨折愈合,失神经支配下骨痂的构成有明显缺陷,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观察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Ⅱ类[牙合]功能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期非拔牙Ⅱ类[牙合]青少年患者11例,以方丝弓矫治技术完成治疗,在专业软件下观测功能间隙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功能间隙变化相关的项目为N—ME、S-Go,提示促进Ⅱ类[牙合]垂直方向的生长可以改善其功能间隙。 相似文献
84.
高压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采取单纯后颅凹减压术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结果28例行单纯后颅凹减压术,9例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90%以上30例,70%以上7例,无再出血病例。治愈22例,好转10例,死亡5例。结论小脑出血病情凶险,积极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eukemia is often hampered by limitations on using certain pharmaceutical regents or on the required dose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drug-resistance and retinoic acid syndrome.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a strategy might b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ility of drug-differentiated cells to stimulate differentiation in leukemia cells. Using th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 HL60 as a cell model, we assessed the differentiation-stimulating potency of differentiated granulocytes and monocytes/macrophages after treatments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 respectively. ATRA- and TPA-differentiated cells were able to stimulate differentiation in fresh HL60 cells, accompanied by inhibition on cell growth to various extents. 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especially those originated from TPA treatment, were as potent as the drugs themselves in stimulating differentiation in fresh HL60 cell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by differentiated cells”, we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ex vivo therapy. 相似文献
86.
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的代表,其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了解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与口服西药治疗对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月经期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2例。穴位注射组于月经前10天开始,选取8个头部穴位分2组交替注射,2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mg,每晚口服1次,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均P<0.01);治疗后穴位注射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均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优于口服西药西比灵。 相似文献
88.
急性胸部创伤的X线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急性胸外伤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 肋骨骨折90例,皮下及绷隔积气35例,单纯性气胸5例,单纯性血胸11例,血气胸35例,肺纹理增粗89例,多发斑片影42例,舌片状实变影36例,肺血肿15例,血气囊肿6例,急性肺膨胀4例,结论 急性胸部创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伤后连续的X线复查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9.
目的为了取代有安全隐患的牛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我们构建了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方法应用PCR方法合成含有表位的基因片段,经过克隆连接获得重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经镍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豚鼠后,分别经ELISA和乳鼠中和实验检测血清中抗FMDV抗体水平。结果构建了牛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的结构基因,并成功表达和纯化了该重组蛋白。功能实验表明,该蛋白在豚鼠体内诱生了高水平的抗牛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的中和性抗体。结论该重组蛋白为制备牛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新型疫苗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脑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及当归注射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取7日龄健康SD新生大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组各11只。缺氧组和当归组新生大鼠在无菌环境下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护理2 h后置于三气培养箱持续缺氧2 h,制作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不缺氧。术后第8 d开始,缺氧组和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ml/kg),连续7 d;当归组用等量当归注射液(250 g/L)代替生理盐水。于生后第22 d取大鼠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经海马切片,行突触体素(SY)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海马齿状回SY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缺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SY阳性细胞的IOD值较对照组降低,而当归组SY阳性细胞的IOD值较缺氧组增高。结论脑缺氧缺血可降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SY的表达,而当归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