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im: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predictor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currently. Thus, proteomic approaches to identify DN-related biomarker were performed.
Methods:   A comparative proteomic approach of 2-D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and mass spectrometry to identify biomarkers in urine samples from 12 DN patients (six type 1 and six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six healthy controls. Then, the urinary level of identified protein biomarker was detected by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in urine samples from 90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ormo-, micro- and macroalbuminuria ( n  = 30 in each group), and 30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A novel DN-related protein, orosomucoid (α1-acid glyco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proteomic method. Its abundance was highly upregulated (>eightfold) in DN patients. The data of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showed urinary orosomucoid excretion rate (UOER)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normo-, micro- and macroalbuminuria group versus control (0.71 ± 0.41, 1.93 ± 0.68, 2.88 ± 0.94 vs 0.39 ± 0.28 ug/min, P  < 0.05).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UOER increased in early stage of DN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N. Also,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UO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serum creatinine and C-reactive protein ( r  = 0.830, 0.787 and 0.360, respectively; P  < 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increased UOER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N (odds ratio = 3.10, P  < 0.0001).
Conclusion:   Urinary orosomucoid is a DN-related biomarke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DN. Furthermore, increased UOER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DN.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云南省2001~2007年医疗损害纠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云南省医疗损害纠纷现状。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损害纠纷情况进行普查,对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云南省医疗损害纠纷数逐年明显上升,年均增速达28%;其中未定性的医疗损害纠纷数年均增速38%。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医务人员认为受到医疗纠纷困扰,为降低医疗风险,超过60%的医务人员会进行防御性治疗。被调查患者中的16%发生过医疗纠纷;而患者最愿意选择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是协商。结论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医疗损害解决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损害赔偿争议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3.
甘强 《现代医院》2007,7(8):127-128
医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科室的发展。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临床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妇产科十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基层医院临床科室可持续发展的的经验。  相似文献   
64.
复智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复智散治疗老年性痴呆(AD)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确诊的54例AD患者,随机分为复智散治疗组和安理申治疗组,单盲法分别规范治疗40d。治疗前后用MMSE、ADAS量表评估各组临床疗效,行头部SPECT评价脑血流灌注状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复智散组的MMSE总分、ADAS-cog评分以及ADAS-noncog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头部SPECT结果显示复智散能广泛改善AD患者的脑区血流灌注,单项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局部脑区血流灌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复智散是一个治疗AD安全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6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针对CNKI、万方、SinoMed、、PubMed等9个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文献资料进行下载、筛选及所需信息的录入,利用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运用OLAP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期刊论文230篇,纳入痤疮病例以肺经风热型频次最高,为56次,占24.78%;放血针具以三棱针应用频次最高,为168次,占71.79%;放血部位采用腧穴的研究中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穴位最多,以大椎及背俞穴应用频次最高,采用耳穴的研究则以耳尖及耳背静脉应用频次最高。放血量多描述为少许;治疗组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166项,占72.17%,其中以中药内服、毫针刺法及耳穴贴压应用频次较多;治疗频次以3日1次(每周2次)和2日1次(每周3次)居多,且两者疗程多为10次/疗程,总治疗次数也多为20次。结论:刺络放血治疗痤疮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背俞穴最为常用,且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多数研究为配合其它疗法使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6.
67.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参考相关书目工具书及研究论文,对民国时期针灸医籍数量进行详细考证,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医籍与其收录原则不完全相符.统计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的数量时应当注意:时间范围为1912-1949年;应将丛书作为子目各书的一个版本,而不应将二者分别作为2种不同书籍计算;译作及外国人的著作不应计算在内.根据以上原则统计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为201种.  相似文献   
68.
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时间.方法 统计26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1925例,脑出血组750例)的发病时间,从0:00开始,按每2 h为1时段进行分组,对各时段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布与血压24 h昼夜节律相似呈双峰曲线,(1)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分布第1峰在6:00~10:00,第2峰在18:00~22:00.且第1峰值明显高于第2峰值(P<0.01);(2)脑出血组发病时段分布与脑梗死组相似,但第2峰值明显高于第1峰值(P<0.05).结论 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一定关系,6:00~10:00和18:00~22:00为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每日2次注射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与预混人胰岛素(BH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BI—Asp30治疗组(52例)和BHI治疗组(68例),观察12周,比较二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7点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频率、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变化。结果BIAsp30和BHI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IAsp30组的早餐、晚餐后血糖得到明显改善,低血糖的发生率减少一半,夜间低血糖发作频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需胰岛素量较少,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结论每日2次注射BI—Asp30较BHI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0.
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体间融合器联合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2月,对2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病人,应用椎体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后路或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结果 28例病人经平均25个月的随访,依据JOA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融合率93%.结论 用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行椎体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满意而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