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32篇
  免费   6281篇
  国内免费   4213篇
耳鼻咽喉   616篇
儿科学   755篇
妇产科学   600篇
基础医学   7712篇
口腔科学   1066篇
临床医学   8070篇
内科学   10216篇
皮肤病学   761篇
神经病学   3697篇
特种医学   29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6755篇
综合类   10777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4119篇
眼科学   1642篇
药学   6993篇
  71篇
中国医学   3513篇
肿瘤学   5345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810篇
  2022年   1800篇
  2021年   3257篇
  2020年   2466篇
  2019年   2161篇
  2018年   2264篇
  2017年   2116篇
  2016年   2150篇
  2015年   3163篇
  2014年   3754篇
  2013年   3596篇
  2012年   5247篇
  2011年   5604篇
  2010年   3940篇
  2009年   3048篇
  2008年   3705篇
  2007年   3713篇
  2006年   3397篇
  2005年   3376篇
  2004年   2413篇
  2003年   2432篇
  2002年   2091篇
  2001年   1553篇
  2000年   1270篇
  1999年   1266篇
  1998年   733篇
  1997年   725篇
  1996年   499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415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344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45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9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3篇
  1972年   9篇
  196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观察我院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问题。方法:4例行HLA相合的同胞间异基因外周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例行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APBSCT)和1例行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为11天;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为16天;发生Ⅱ~Ⅲ度aGVHD1例,cGVHD1例,溶血性贫血2例,间质性肺炎2例,中位随访时间18(6~42)月,全部病例现均存活。结论: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DPC4(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4,DPC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NSCLC组织、19例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DPC4、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DPC4在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5%(33/52),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5%(17/19)相比,DPC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PC4与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52例NSCLC中,DPC4的表达与VEGF、MVD值均呈负相关(r=-0.303,P=0.020)。结论:DPC4的低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的早期事件,可促进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6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莉  董杰 《天津药学》2005,17(3):15-17
目的:建立盐酸氨溴索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甲醇0.1mol/L醋酸铵缓冲溶液(65:35),检测波长:244nm。结果:10~150μg/ml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77%(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氨溴索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非切除性辅助治疗方式。方法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22例(A组),其中12例放置金属内支架。胆-肠吻合术29例(B组)。两组对胆管炎、引流管相关问题、黄疸、住院时间、是否用抗生素、止痛药六个参数进行评价,对1个月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4例PTCD黄疸消退不明显或黄疸复发,B组仅3例黄痘消退不满意。A、B两组生存质量评估显示与引流管相关问题尤为明显(40.8%),其中PTCD5例,出现引流管滑移或阻塞,12例金属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辅助治疗非切除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其生存质量高于PTCD。  相似文献   
965.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环孢菌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环孢菌素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选择石油醚-丙酮-水(3:3:2,V/V)为两相体系,计算环孢菌素A、B、C、D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组分纯度。实验结果表明一次高速逆流色谱即可将环孢菌素粗品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5%以上的环孢菌素A,B,C,D单组分,收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66.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比较不同溶剂法结晶纯化头孢菌素C钠盐收率和质量。方法 用HPLC、ESEM等检测方法检测头孢菌素C钠盐的纯度和晶型。结果 用无水乙醇、丙酮、异丙醇三种溶剂所得的头孢菌素C钠盐指标均达到国内厂家内控检测标准,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指标;其中以丙酮结晶法收率较高,乙醇结晶法纯度高,晶型好。结论 丙酮结晶法成本较低,为厂家选择结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兔感染性模型组织液中左氧氟沙星浓度HPL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兔组织感染性模型组织液中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加替沙星为内标,室温下兔组织液样品15%高氯酸沉淀蛋白后,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测定。色谱柱为ZORBAX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三乙胺(82∶18∶0.3,V/V/V),pH4.5,流速1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98nm,发射波长458nm。结果线性范围0.025~3.0μg/ml(r=0.9999)。低、中、高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均大于76%,相对回收率在97%~104%,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2%和4%。最低检测浓度为0.025μg/ml,最低检测限为2ng/ml,S/N>3。本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体内生物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伪F统计量的最佳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预先选择类的数目作为先验值.并有效地应用于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应用FCM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进行聚类,然后应用PFS(Pseudo F-statistics)统计量作为一个判别函数来确定最佳类数目.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院2002年度各科室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得到了一种合理的综合评价结果.结论该方法基于没有聚类数据的任何先验知识和组成成分信息的前提下,考虑如何确定数据的分类结构.根据应用的情况,发现该方法是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70.
醋酸铅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和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铅负荷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免疫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亚慢性铅染毒4周、10周的雄性小鼠80只,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噻唑蓝(MTT)颜色反应及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检测胸腺、脾淋巴细胞DNA损伤,细胞增殖及胸腺、脾中铅含量。结果1.5、3.0、6.0g/L醋酸铅染毒4周均可导致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DNA不同程度损伤,DNA迁移长度[胸腺(26.12±1.71)、(30.49±1.70)、(32.61±1.08)μm,脾(28.32±1.52)、(32.45±1.24)、(48.12±1.61)μm]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50±1.07)、(19.86±1.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浓度染毒10周的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增强,高剂量组胸腺脏器系数[(1.72±0.21)mg/g]及中、高剂量组脾脏器系数[分别为(6.66±0.06)、(7.18±0.10)mg/g]与对照组[分别为(1.21±0.17)、(3.82±0.05)mg/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胸腺、脾中铅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可致免疫细胞DNA单链断裂,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