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82篇 |
免费 | 1553篇 |
国内免费 | 10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7篇 |
儿科学 | 230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993篇 |
口腔科学 | 414篇 |
临床医学 | 1931篇 |
内科学 | 1355篇 |
皮肤病学 | 219篇 |
神经病学 | 407篇 |
特种医学 | 732篇 |
外科学 | 1323篇 |
综合类 | 4614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038篇 |
眼科学 | 146篇 |
药学 | 1742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963篇 |
肿瘤学 | 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237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732篇 |
2020年 | 685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437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678篇 |
2014年 | 817篇 |
2013年 | 1041篇 |
2012年 | 1476篇 |
2011年 | 1588篇 |
2010年 | 1439篇 |
2009年 | 1431篇 |
2008年 | 1294篇 |
2007年 | 1255篇 |
2006年 | 1100篇 |
2005年 | 811篇 |
2004年 | 636篇 |
2003年 | 485篇 |
2002年 | 377篇 |
2001年 | 335篇 |
2000年 | 238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DICOM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出发,提出一种DICOM服务验证系统的开发构想,详细论述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重点分析DICOM服务的实现,并以实例验证该系统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菌DNA旋转酶gyrA基因、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突变与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对临床收集的1株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福氏志贺菌、2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程度不同的福氏志贺菌,对上述2个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核酸序列分析.结果首次发现临床分离喹诺酮类耐药福氏志贺菌parC基因突变,导致121,129,131,134,141,L51位5个位点氨基酸编码改变;耐药程度较高的菌株共发现gyrA、parC基因上6个突变位点,耐药程度较低的菌株发现gyrA基因1个突变位点.结论福氏志贺菌DNA旋转酶gyrA基因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突变均与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有关,靶基因突变位点数量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程度有关,临床耐药株靶基因突变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及两组科学饮食、适当运动、自测血糖、定时产检、讲究卫生等行为习惯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卫生习惯、定期产检、自测血糖等行为习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实施孕期系统的、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及孕妇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在宝鸡市中医医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7 d和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6 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室间隔厚度(LV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6 MWT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LVEDD、LVESD、LVIV、LVPWT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能抑制NT-proBNP、hs-CRP的释放,提高患者的6 MWT值,减少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HDP-MSCs)对免疫缺陷小鼠的致瘤性作用。方法 雌性NOG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HDP-MSCs低、中、高剂量(2×106、5×106和2×107 cells/kg)组,每组20只;双后肢交替im给药,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6个月(27次);试验期间进行大体观察、体质量检查和肿瘤触诊,给药结束进行解剖检查、脏器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死亡2只动物,其中1只动物颈部出现肿块;HDP-MSCs低剂量死亡1只动物,另有1只动物出现弓背;中剂量组1只动物濒死;高剂量动物未见明显异常;低、中、高剂量组触诊未发现肿瘤。小鼠体质量无异常。解剖后对照组和HDP-MSCs低、中剂量个别动物发现有肿块。各剂量组脏器质量及系数无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无药物相关性病变。结论 HDP-MSCs在本试验剂量下连续im给药6个月,致瘤试验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药联合对比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综合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建库-2017年5月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3篇文献共3 29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OR=3.57,95% CI(2.73,4.67),P=0.98];针对不同中医症型,亚组分析显示补肾组、补肾健脾组、补气补血组以及补肾活血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3.47,95% CI(2.60,4.63),P=0.97];中西药联合使用能提高中医症候疗效[OR=4.54,95% CI(2.95,6.99),P=1.00],显著降低症状积分[MD=-3.46,95% CI(-4.32,-2.60),P<0.000 1];中西药联合使用组和西药组在孕8周[SMD=-0.65,95% CI(-0.10,1.40),P<0.000 01]、孕10周[SMD=0.10,95% CI(-0.78,0.98),P<0.000 01]血清β-HCG、IL-10[SMD=0.14,95% CI(-0.87,1.15),P<0.000 0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相比,中西药联用增加了治疗有效率,改善了再次妊娠时的流产症状;针对不同中医症型的患者,均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中西药联用在血清β-HCG以及血清IL-10因子方面没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术前用DDP、5-Fu、AT1258进行介入化疗,经1~3个疗程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53例介入化疗总有效率为96.2%,其中17例完全缓解(CR),占32.1%;34例部分缓解(PR),占64.1%;2例无变化(NC)。CR中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无瘤生存;PR中6例发生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占15.1%),1例死亡;2例NC发生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均已死亡。53均未发生严重的与化疗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提高巨块型宫颈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