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82篇 |
免费 | 1553篇 |
国内免费 | 10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7篇 |
儿科学 | 230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993篇 |
口腔科学 | 414篇 |
临床医学 | 1931篇 |
内科学 | 1355篇 |
皮肤病学 | 219篇 |
神经病学 | 407篇 |
特种医学 | 732篇 |
外科学 | 1323篇 |
综合类 | 4614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038篇 |
眼科学 | 146篇 |
药学 | 1742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963篇 |
肿瘤学 | 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237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732篇 |
2020年 | 685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437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678篇 |
2014年 | 817篇 |
2013年 | 1041篇 |
2012年 | 1476篇 |
2011年 | 1588篇 |
2010年 | 1439篇 |
2009年 | 1431篇 |
2008年 | 1294篇 |
2007年 | 1255篇 |
2006年 | 1100篇 |
2005年 | 811篇 |
2004年 | 636篇 |
2003年 | 485篇 |
2002年 | 377篇 |
2001年 | 335篇 |
2000年 | 238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PI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凋亡、周期及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Jurkat细胞的增殖,降低其存活率。给药24 h后,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6±1.05)μmol/L和(0.88±1.13)μmol/L。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两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降低(P<0.05),且伴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Jurkat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2.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直接或间接的多种免疫机制作用的结果。NPSLE发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多种自身抗体相关,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相关自身抗体:抗神经元抗体、抗磷脂抗体、抗NR2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成为提示或预测NPSLE的特异标记物,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证实。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3.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疾病,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5%.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乳房无痛性肿块.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全身化疗联合辅助放疗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被认为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利妥昔单抗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治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静息能量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在评价糖皮质激素肾阴虚及肾阳虚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知柏地黄丸组,后三组小鼠均给予含皮质酮的饮用水,对照组给予含1%乙醇的饮用水。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动物RMR。实验结束,处死小鼠,检测肾周脂肪、附睾脂肪、股四头肌、胫骨前肌重量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肝脏、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c-oxidase,COX)活性、AT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能量代谢率在实验开始第2天即显著升高,第4天达最高(P<0.01),之后逐渐降低,至第66天显著降低(P<0.05)。皮质酮造模66 d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升高脂肪重量指数、降低肌肉重量指数、升高MDA水平、抑制SDH、COX活性及ATP水平。两补肾药均能降低动物死亡率,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并且金匮肾气丸能升高模型组第4天及66天的能量代谢率(P<0.05),能显著提高肝组织SDH活性、COX活性及ATP水平(P<0.01),知柏地黄丸未观察到类似作用。结论 静息能量代谢率对评价糖皮质激素肾阴虚/肾阳虚证模型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
从脾肾论治脂溢性脱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溢性脱发好发部位多为头顶、前额两侧等处.此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近年来发现女性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中医认为,脂溢性脱发,其病位在发与肾,而与脾关系密切,当针对其湿热内盛,邪气循经上传,侵蚀发根毛囊以及阻遏肾中精血滋养发根毛囊的病机特点,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补肾填精等治法,内外合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阐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MRSA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株ST239型MRSA临床分离株,采用1/10和1/2最小抑菌浓度(MIC)亚胺培南与其体外共培养1.5、6.0和12.0h,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亚胺培南)、1/10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10MIC浓度亚胺培南)和1/2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2MIC浓度亚胺培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MRSA株毒力相关基因纤维黏连蛋白A(fnbA)、葡萄球菌蛋白A(spa)、α溶血素(hla)、白细胞毒素D(lek-D)和E(lek-E)、肠毒素A(sea)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MRSA株体外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共培养6.0和12.0h时,1/2MIC组MRSA株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1.5和6.0h时,6个MRSA毒力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培养12h时,1/10MIC和1/2MIC浓度组MRSA株各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未能检测到。结论: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ST239型MRSA多种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效应,高浓度亚胺培南可抑制MRSA的体外增殖,提示亚胺培南对于重症MRSA感染患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保山市隆阳区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06-2016年保山市网络直报疟疾疫情数据,对疟疾发病情况、病例时间、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隆阳区共发病1 135例,年平均发病率1.17/万,输入性病例1 118例,本地感染病例17例;其中间日疟836例(73.66%),恶性疟278例(24.49%),未分型21例(1.85%);发病高峰4-7月,共603例(53.13%);男性1 025例(90.31%),女性110例(9.69%);年龄分布以20~50岁组为主,发病916例(80.70%);农民为主要风险人群共发病1 064例(93.74%);各乡镇发病前三位分别是板桥镇、辛街乡、西邑乡,分别发病238例(20.97%)、135例(11.89%)、90例(7.93%).结论 隆阳区2006-2016年疟疾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均为输入性病例.流动人员的管理,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发热患者血检是疟疾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腹募穴对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观察其对患儿肺功能、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脑瘫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12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所有患儿治疗前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每次1/3袋,每天3次,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背俞穴、腹募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血清免疫指标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6.79%,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IgM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能提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_4~+、CD_4~+/CD_8~+升高,CD_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水平显著升高(P0.05),说明两组均能有效提高患儿肺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针刺俞募穴+玉屏风颗粒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优于单独玉屏风颗粒治疗。结论:针刺俞募穴辅助治疗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应用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下背痛(lower back pain,LBP)对患者腰部屈伸活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6例LBP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定患者腰椎功能状态,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并测定两组腰部多裂肌表面肌电参数[时域指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值及测量腰部不同方向的屈伸活动度。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9/48)(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JOA、ODI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均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部多裂肌RMS值均显著上升(P<0.05),MF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腰部多裂肌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而MF值显著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屈伸(包括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腰部屈伸活动度增大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刺络拔罐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LBP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机体功能状态,增加腰部屈伸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联合疗法显著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肌肉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通过上调神经元(neuron)内源性缝隙连接蛋白α1截短单体?20k(gap junction protein alpha 1 truncated monomer? 20k,GJA1?20k)参与氧化应激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胎鼠以原代培养法获取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给予神经元过氧化氢(H2O2)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受体阻滞剂AG1024,分别设立Neuron组、Neuron+Stress组、Neuron+Astrocyte +Stress组及Neuron+Astrocyte+Stress+AG1024组,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神经元GJA1?20k、去磷酸化(non?phosphorylated,NP)?Cx43的表达,谷氨酸转运酶(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PGC?1α、mtTFA、Tom20、CoxⅣ)、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s?9)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ELFA)及ELISA法分别检测氧化应激因子NAPDH 氧化酶活性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测定神经元凋亡。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明显上调在神经元氧化损伤后内源性GJA1?20k和NP?Cx43表达,抑制PGC?1α、mtTFA、Tom20、CoxⅣ的下调,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9表达,降低NAPDH氧化酶活性,降低炎性产物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及抑制神经元的凋亡(P < 0.05)。在给予AG1024后,可明显抑制与以上因素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P < 0.05)。结论:与IGF?1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元内源性GJA1?20k的含量及线粒体功能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