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47篇
  免费   5727篇
  国内免费   2959篇
耳鼻咽喉   454篇
儿科学   868篇
妇产科学   298篇
基础医学   4569篇
口腔科学   1224篇
临床医学   7048篇
内科学   6077篇
皮肤病学   874篇
神经病学   1930篇
特种医学   21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049篇
综合类   13358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5701篇
眼科学   702篇
药学   6367篇
  75篇
中国医学   4342篇
肿瘤学   3020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801篇
  2022年   1977篇
  2021年   2604篇
  2020年   2254篇
  2019年   1446篇
  2018年   1483篇
  2017年   1756篇
  2016年   1541篇
  2015年   2481篇
  2014年   3070篇
  2013年   3665篇
  2012年   5121篇
  2011年   5407篇
  2010年   4328篇
  2009年   3936篇
  2008年   4082篇
  2007年   3889篇
  2006年   3531篇
  2005年   2929篇
  2004年   2118篇
  2003年   1765篇
  2002年   1341篇
  2001年   1002篇
  2000年   763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4年   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62.
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8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及预后。方法使用PGE1行阴茎海绵体注射,阴茎硬度检查仪(Rigiscan)连续记录1h,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查PGE1注射剂量,确定每例患者合适的注射量,掌握注射方法后回家自行注射。共筛选出ED患者410例,随访患者阴茎勃起情况、药量调整和副作用。结果410例ED患者中,心理性139例,静脉性83例,动脉性36例,神经性78例,混合性74例。对治疗满意的患者有256例(62.44%),其中21例(5.1%)在使用PGE15次后停用,并能达到满意的性生活而治愈。293例(71.46%)患者自述注射时有胀痛感。171例(43.17%)因疼痛(105例)、操作不便(25例)、副作用顾虑(37例)和其他原因(4例)而于6个月后放弃治疗。204例(49.76%)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1年,24例(5.85%)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5年,7例(1.7%)使用已有8年。未发现阴茎异常勃起和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注射损伤阴茎表面血管致瘀斑者有20例。有27例患者失访。结论PGE1是治疗E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长期使用。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阴茎疼痛。Rigiscan能帮助确定PGE1的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63.
64.
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62例面部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先天性色素痣63例,基底细胞癌28例,鳞状细胞癌6例,其他皮肤病变65例。均采用邻近皮瓣即时修复,其中菱形皮瓣57例、双叶皮瓣8例,A-T皮瓣23例、V-Y皮瓣13例、Z成形术23例、推进皮瓣27例、鼻状皮瓣11例。结果 162例皮瓣存活良好,手术切口1期愈合,存活后皮瓣颜色与邻近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无眼睑、眉毛、鼻梁及口角牵扯歪钭,术后3个月切口不显露。结论 邻近皮瓣是修复面部较大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手术外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65.
Th2细胞因子调节哮喘炎症细胞转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h2细胞因子IL-5、IL-13调节哮喘炎症过程中肺和骨髓之间的细胞转运机制。方法 建立哮喘动物模型,获取肺泡灌洗液,检测IL-5、IFN-γ,浓度并进行病理分析;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和骨髓IL-5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骨髓IL-5免疫反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CD3阳性细胞。结果 哮喘组肺泡灌洗液IL-5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小气道痉挛,管壁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哮喘组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骨髓IL-5 mRNA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01),与肺组织IL-5 mRNA表达的增高密切相关(P<0.05);此外,哮喘组肺组织和骨髓IL-5免疫反应细胞显著增加(P<0.01),骨髓CD34、CD3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并且CD34增高与骨髓细胞表达IL-5 mRNA密切相关(P<0.05)。结论IL-5可能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参与调节骨髓嗜酸粒细胞的功能和炎症细胞在肺和骨髓之间的转运。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型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型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型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25岁~72岁,平均49.8岁.左侧15例,右侧20例.其中嗜铬细胞瘤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柯兴氏病2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无功能性腺瘤16例.腰部取3个套管针穿刺入路,用自制的水囊扩张器扩张后腹腔,用超声刀将肿瘤切除.结果 35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中出血量10~500 ml,平均74 ml.病人均未输血.手术时间45~200 min,平均90 min.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手术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替代绝大多数肾上腺肿瘤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68.
克林霉素国内外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克林霉素研究历史概况1963年Mason等首先提出用林可霉素母核合成克林霉素的设想,直到1966年由Magerlein等才合成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最早由美国普强公司首先开发成功,并于1969年取得美国专利权。1968年率先在瑞士上市,商品名:Dalacin。我国于1975年开发研制成功,此后国内很多厂都投入生产。目前克林霉素常与庆大霉素、氨曲南或其它抗菌药品联用治疗需氧-厌氧菌感染。近年来有报道用克林霉素治疗寻常座疮(外用)、艾滋病患者的肺囊虫和弓形虫感染以及消化道、皮肤、软组织、骨髓炎、妇产科的感染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克林霉素(clindamyci…  相似文献   
69.
Objective: The main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1 cm right‐sided unilateral sublabi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5 mm in diameter. Method: A total of 350 patients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for pituitary adenomas between December 1999 and December 2003 in an academic neurosurgical unit in China. Three hundred patients (86%) were treated with the 1‐cm right‐sided unilateral sublabi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was 43 years (range 10–78 years) and femal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59% of the total. One hundred and ninety‐six (64%) patients had functioning endocrine tumours and 104 (36%) patients had non‐functioning tumours or macroadenomas. Tumours which were outside this simple and basic classification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Results: There were no operative mortalities. One patient developed hypopituitarism and 16 (5%) developed transient diabetes insipidus that required pituitrin treatment. The remission rate for macroadenoma was 85% and that for microadenoma was 98.5% during a medium term follow‐up of 1–5 years. One hundred and fifteen patients had prolactin secreting tumours and 90.4% achieved endocrine remission. Fifty‐six patients had growth hormone secreting tumours and 75.4% achieved endocrine remission. Preoperatively, one hundred and fifty‐on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visual impairment and 148 (98%) achieved a documented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The mean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was 4 days (range 3–7 days). Conclusion: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s could be used as the primary treatment for small pituitary tumour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umour removal and low morbidity rate compare favourably with the conventional sublabial approach as well as the more recently develop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70.
针对专科护理教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能力培养、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发与护理职业需求缺乏有机联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建议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原则、三接轨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学科型护理课程体系,从放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