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17篇 |
免费 | 2214篇 |
国内免费 | 12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篇 |
儿科学 | 269篇 |
妇产科学 | 129篇 |
基础医学 | 1302篇 |
口腔科学 | 252篇 |
临床医学 | 2710篇 |
内科学 | 1903篇 |
皮肤病学 | 179篇 |
神经病学 | 325篇 |
特种医学 | 877篇 |
外科学 | 1921篇 |
综合类 | 6180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686篇 |
眼科学 | 264篇 |
药学 | 2691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2359篇 |
肿瘤学 | 10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718篇 |
2021年 | 880篇 |
2020年 | 767篇 |
2019年 | 420篇 |
2018年 | 455篇 |
2017年 | 621篇 |
2016年 | 504篇 |
2015年 | 808篇 |
2014年 | 1166篇 |
2013年 | 1423篇 |
2012年 | 1951篇 |
2011年 | 2062篇 |
2010年 | 1979篇 |
2009年 | 1772篇 |
2008年 | 1790篇 |
2007年 | 1762篇 |
2006年 | 1542篇 |
2005年 | 1116篇 |
2004年 | 798篇 |
2003年 | 725篇 |
2002年 | 507篇 |
2001年 | 504篇 |
2000年 | 385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胰液细胞学检查与PCR-SSP诊断胰腺癌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胰液细胞学检测与聚合酶链反应一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K-ras基因点突变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1.胰液离心沉淀物涂片,HE染色细胞学检查;2.采用针对胰腺癌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OGT、GTT、GAT)设计的顺序特异性引物(SSP),对胰液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借助常规电泳和染色检测有无K-ras基因突变及突变方式。结果胰液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的确诊率为23.6%(4/17),PCR-SSP对胰腺癌的确诊率为94.1%(16/17)。结论PCR-SSP检测胰液K-ras基因突变诊断胰腺癌特异、敏感,其价值优于胰液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并360°环状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自2008-01-2011-02月,对18例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4~60岁,平均45.5岁,应用经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并360°环状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通过Asher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8例均获随访,随访12~36个月,根据Asher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手术前后各指标(椎间隙高度、滑脱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与随访1年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经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并360°环状植骨融合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单,疗效好,保留后柱结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在胰腺微循环障碍加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AEP组)及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组(ANP组)。于建模后6、12和24h,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VEGF、TNF-α及淀粉酶(AMY)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结果:AEP组与ANP组胰腺组织中各时相点VEGF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N组(P〈0.05);建模6hANP组的评分显著高于AEP组(P〈0.05),而12和24hANP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AEP组(P〈0.05)。ANP组和AEP组血清VEGF、TNF-α与AMY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O05);ANP组与AEP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EP组建模24hVEGF含量和12hAMY含量与A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TNF-α(正相关(P〈O.05)。结论:VEGF作为相对独立的微循环影响因素与全身炎症反应呈正相关,但在胰腺微循环障碍持续加重期,胰腺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VEGF表达减少,胰腺坏死病变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初步探讨HBV感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收录的已发表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中未发表的文献。采用表格提取文献资料,将样本中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未感染HBV患者),并对肝转移发生率进行分析。应用ReviewManager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检测各研究的异质性,/2〉50%提示纳入的研究之间异质性强,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效应量标准误的倒数为纵坐标,以效应量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评估潜在的发表偏倚。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n)以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56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11篇,结直肠癌患者共计5622例,其中感染组患者924例,对照组患者4698例,各文献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0,df=1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10.61%(98/924),对照组为23.84%(1120/4698),两组肝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35,P〈0.05)。散点图显示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感染HBV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低肝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X线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与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 6例病变位于股骨 2例 ,胫骨 2例 ,桡骨 1例 ,肱骨 1例。骨质呈囊状膨胀性改变 ,内见粗细不等骨小梁影 6例 ,伴有骨嵴 3例 ,边缘不同程度硬化 6例 ,软组织肿胀 4例 ,未见钙化和骨膜反应。结论 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以骨内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囊状膨胀性改变 ,瘤壁硬化 ,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是该病的主要X线表现 ,而“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形成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8.
颅咽管瘤的MRI信号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组探讨信号强度与肿瘤组织类型及囊液成分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颅咽管瘤多样性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18例,常规作SE序列横断位T1WI,PDWI,T2WI及矢状位T1WI,全部病例均作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囊液的生化分析,根据肿瘤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将颅咽管瘤的信号分为3种组合形式。结果:18例肿瘤散布在各个年龄阶段,全部病例均发生在鞍区,其中实性肿瘤2例,囊性肿瘤11例,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瘤5例,囊性肿瘤和肿瘤囊性成分的信号表现在不同的成像序列上十分复杂多变,T1WI从低信号到完全高信号不等,PDWI从等信号到完全高信号不等,T2WI均为高信号,根据各序列上的信号强度,肿瘤的信号表现可分为3种不同的组合模式。结论:肿瘤的信号特点与肿瘤继发改变及囊液的生化成分有关,与肿的组织亚型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将肿瘤按信号特点分为3种表现模式,可以强化对颅咽管瘤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9.
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多由早期治疗失败引起,处理比较棘手。手术治疗有助于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矢状位平衡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入路以前、后路联合手术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0.
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复兔桡骨缺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v-hBMP-2)基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成骨活性及修复长骨干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抽取兔骨髓行BMSCs培养,经Adv-hBMP-2转染后分别行免疫沉淀加Western印迹法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及von Kossa染色,并行裸鼠肌内诱导成骨试验。(2)修复兔桡骨缺损:15只兔30侧、1.5cm的骨缺损分为Adv-hBMP-2转染BMSCS加珊瑚及胶原载体组、β半乳糖苷酶(Adv-βgal)转染BMSCs加载体组、未转染BMSCs加载体组、载体组和未治疗组,术后行X线、组织学检查。结果 (1)Adv-hBMP-2组BMSCs表达hBMP-2,其ALP活性升高,并有钙结节形成,裸鼠肌内注射后有异位成骨。(2)在兔桡骨缺损处,Adv-hBMP-2转染组有明显骨痂形成,5个组的愈合率分别为4/5、2/5、2/5、0/5、0/5。结论 Adv-hBMP-2基因转染的BMSCs是修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