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95篇
  免费   15792篇
  国内免费   10611篇
耳鼻咽喉   1806篇
儿科学   2253篇
妇产科学   3349篇
基础医学   21616篇
口腔科学   3086篇
临床医学   22065篇
内科学   28133篇
皮肤病学   2386篇
神经病学   10025篇
特种医学   67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3篇
外科学   20052篇
综合类   24615篇
现状与发展   44篇
一般理论   17篇
预防医学   10947篇
眼科学   4674篇
药学   17234篇
  111篇
中国医学   8674篇
肿瘤学   14932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2186篇
  2022年   4196篇
  2021年   8298篇
  2020年   5918篇
  2019年   5525篇
  2018年   6058篇
  2017年   5162篇
  2016年   5048篇
  2015年   7633篇
  2014年   9440篇
  2013年   9141篇
  2012年   13192篇
  2011年   14004篇
  2010年   8844篇
  2009年   7226篇
  2008年   9520篇
  2007年   9450篇
  2006年   9116篇
  2005年   8926篇
  2004年   6567篇
  2003年   6164篇
  2002年   5307篇
  2001年   4478篇
  2000年   4394篇
  1999年   4305篇
  1998年   2524篇
  1997年   2450篇
  1996年   1952篇
  1995年   1839篇
  1994年   1607篇
  1993年   1029篇
  1992年   1689篇
  1991年   1371篇
  1990年   1190篇
  1989年   1103篇
  1988年   938篇
  1987年   867篇
  1986年   750篇
  1985年   589篇
  1984年   363篇
  1983年   306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94篇
  1980年   146篇
  1979年   259篇
  1978年   160篇
  1977年   101篇
  1976年   110篇
  1975年   10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61.
62.
63.
艾灸作为中医学最古老的疗法之一,作用多样,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灸法的认识逐渐深入,其中艾烟的相关研究也硕果累累,其安全性广受关注。通过对艾烟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艾灸临床安全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68.
2019年12月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蔓延。目前数据显示,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峻,病死率相对较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于COVID-19的防治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兼顾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本文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拟从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三个方面,探讨COVID-19爆发形势下合并基础病患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9.
植物药对结肠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姜黄素、多糖(苹果多糖、香菇多糖)、皂苷(重楼皂苷、人参皂苷)、白藜芦醇、槲皮素等植物药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此外,植物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作用。了解植物药对结肠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能为结肠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等待组)。治疗组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关元、气海、中脘、阴郄、太溪、复溜、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为等待组,试验期间仅给予同针刺组相同的健康宣教,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6周以及第10周随访评估其潮热频率和程度,以及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①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在治疗后及随访时,针刺组较等待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第3周即出现了潮热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1),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针刺组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1)。而等待组在各时间点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②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后针刺组在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评分、社会心理、体能状况较等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1)。在随访期,针刺组在Men-QoL社会心理以及体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两组Men-QoL性功能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针刺组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社会心理、体能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在Men-QoL性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等待组在Men-QoL总分及四个域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安全有效,且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