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09篇
  免费   8132篇
  国内免费   5265篇
耳鼻咽喉   723篇
儿科学   1153篇
妇产科学   538篇
基础医学   6387篇
口腔科学   1276篇
临床医学   9179篇
内科学   8806篇
皮肤病学   881篇
神经病学   2932篇
特种医学   29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8741篇
综合类   19886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预防医学   7606篇
眼科学   1222篇
药学   9159篇
  77篇
中国医学   7088篇
肿瘤学   5092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875篇
  2022年   2068篇
  2021年   3113篇
  2020年   2672篇
  2019年   1864篇
  2018年   1993篇
  2017年   2302篇
  2016年   2009篇
  2015年   3177篇
  2014年   4185篇
  2013年   4897篇
  2012年   6990篇
  2011年   7493篇
  2010年   6388篇
  2009年   5539篇
  2008年   6011篇
  2007年   5752篇
  2006年   5296篇
  2005年   4377篇
  2004年   3472篇
  2003年   3173篇
  2002年   2693篇
  2001年   2073篇
  2000年   1546篇
  1999年   872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196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动物热性惊厥发作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60只对热惊厥敏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4或8mg/(k·d)的剂量灌服托吡酯20d后,观察其热性惊厥敏感性改变情况和毒副反应。结果:Wistar大鼠用药后,在热水浴中发生惊厥的时间分别从(247.8±84.9)s、(243.4±99.4)s延长到(353.6±79.3)s、(329.2±78.1)s(t分别为3.07、3.59,P均<0.01);发生惊厥的持续时间分别从(283.0±112.3)s、(298.3±84.0)s缩短到(178.9±84.8)s、(230.3±74.0)s(t分别为3.33、4.18,P均<0.01);热惊厥发生程度也明显减轻,分别从2.9±0.9、2.7±0.7降低到1.8±0.9、1.3±0.9(t分别为4.89、6.65,P均<0.01);热惊厥控制率达95%(57/6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较高为65.0%(39/60),但表现轻微,而引起动物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却只有16.7%(10/60),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χ2=29.1,P<0.01),而血常规和肝肾功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托吡酯用于预防动物热性惊厥的发生具有剂量较小,疗效高,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2.
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附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HIE病例55例和对照组25例,将其入院后第一次血清镁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进行u检验。结果:血清镁HIE组为(0.65±0.14)mmol/l,对照组为(0.80±0.09)mmol/l,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低镁倾向,且病情程度越重,血镁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VEGF与nm2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及nm23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nm23阳性表达率则为4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两者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VEGF与nm23基因协同促进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共同检测可做为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_3(MMP_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浆中MMP_3的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浆中 ,MMP_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中 ,出现临床肾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血浆MMP_3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上述临床症状者 (P<0.01) ;而出现颊部红斑和 (或 )光敏感以及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 ,与无上述症状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IgG血症以及血肌酐升高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者 (P<0.05)。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MMP_3呈高水平表达 ,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系统性病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AT1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对CHF的治疗作用,并与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作比较。方法对103例非瓣膜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加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以上,并观察有关临床指标、1年内再住院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心胸比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别,P均>0.05;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1年内再住院次数也相似,P>0.05。结论AT1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对CHF有较好的近期治疗作用,与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相当。  相似文献   
996.
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部分期刊杂志,对黄芪注射液在肺心病、老年肺结核、脑中风、冠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甲亢、肝病及肾病等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上述疾病疗效满意。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肝病等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97.
厚朴提取物长期灌胃对小鼠肾脏的损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厚朴甲醇提取物对小鼠肾脏的损害作用。方法:厚朴提取物混悬液0.5ml/鼠(相当于原药材0.25g)给小鼠灌胃,每天1次,于给药后0、1、2、3个月时称体重;用RP—HPLC法测定24h尿、血、肾脏厚朴酚、和厚朴酚量;检查肾功能指标并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另设生理盐水、空白混悬液对照组。结果:小鼠体重未见明显改变,药物在肾脏排出的半衰期增加1h以上,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补体3及尿蛋白均增加,病理学检查有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长期服用厚朴对小鼠肾脏具有损害作用,肾损害程度与鼠体内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细胞因子网络--抗银屑病药物的分子免疫学靶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虎  李俊  陈敏珠 《药学进展》2003,27(3):155-159
从分子免疫学的角度阐述了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等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并介绍了针对细胞因子网络设计抗银屑病药物的研究现状,为人们寻找抗银屑病药物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999.
利巴韦林颗粒剂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颗粒剂(同欣颗粒)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4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同欣颗粒治疗组(1组)和利巴韦林注射剂(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组(Ⅱ组)。Ⅰ组共有病例235例,每日3次口服同欣颗粒,用药剂量为10mg/(kg.d);Ⅱ组为211例,每日2次肌肉注射病毒哩,剂量为10mg/(kg.d)。用χ2检验评定两组间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Ⅰ组有194例为显效,显效率8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Ⅱ组显效人数为180例,显效率85.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两组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欣颗粒在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与病毒唑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00.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以及肝病时前白蛋白与其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42例各种肝病进行PA测定及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正常人比较除轻度慢性乙肝(慢乙轻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肝病患者血清P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5);各肝病间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癌及急性肝炎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慢性乙肝(慢乙重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A不仅是肝细胞早期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也是鉴别不同肝病及肝病的不同阶段的有效指标。持别是联合ALT等其它常规肝功能结果,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