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1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96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48篇 |
口腔科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250篇 |
内科学 | 206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85篇 |
外科学 | 160篇 |
综合类 | 492篇 |
预防医学 | 240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14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5篇 |
肿瘤学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5篇 |
1965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开展江滩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探索敏感、有效的监测方法,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滩有螺环境中采用布设鼠夹的方法捕捉野鼠, 对捕获的野鼠进行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分别计算有效鼠夹率、野鼠捕获率和感染率。结果 2017—2019年,累计在13个江滩有螺环境中布设鼠夹2 800只次,其中2017年4个环境800只次,2018年5个环境1 200只次,2019年4个环境800只次。共捕获野鼠132只,有效鼠夹率96.89%,野鼠捕获率4.87%,2017—2019年野鼠捕获率分别为10.82%、2.55%、2.38%,均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感染率为0%。结论 通过连续三年的监测,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但应进一步持续开展,建议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可将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列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 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ABG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将麻醉诱导前、麻醉后、插管前、插管后及插管后5min设为T0、T1、T2、T3、T4,比较各时间点两组动脉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R与SBP乘积(RPP)以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T0、T1、T2 HR、R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T0、T1、T2DBP、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观察组DBP、SBP、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运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能够降低插管后血压与心率,即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心肌耗氧。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观察过量运动对健康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praug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过量运动组,每组15只。安静对照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过量运动组进行16周高强度跑台力竭运动。实验后,测定24 h尿蛋白(UP)、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含量评价肾功能;分别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获取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评分以及纤维化指数(FI);免疫印迹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过量运动组肾脏结构异常,肾小球损伤评分、肾小管损伤评分、FI、UP、BUN和SCr增加(t分别为-6.895、-7.365、-9.234、-4.964、-7.753、-16.444,均P<0.05),MMP-9蛋白表达下调(t=5.077,P<0.05),而TGF-β1、α-SMA和E-CA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01、-1.129、1.585,...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相关蛋白C(SP-C)与合成脂质构成的重组PS活性的变化。方法 从新鲜猪肺的灌洗液中提取PS,从PS中分离出SP-C。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棕榈酰油酰磷脂酰甘油按60:20:20的重量比混合,即为合成脂质(SL),将SP-C按1%、2%、3%(与脂质的重量比)加入SL中,制成三种重组PS:RS-1、RS-2和RS-3。将上述物质溶于生理盐水中即为实验液体。用气泡型表面张力计测定各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将PS缺如的未成熟胎兔随机分为4组:PS、SL、RS-3和对照组。分别向PS、SL和RS-3组气道内注入PS、SL、RS-3液;对照组未注入任何物质。然后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后5、10、15、20min测定各组潮气量。结果 PS的最小表面张力(γmin)为(0.9±0.3)mN/m,SL的γmin为(22.6±1.3)mN/m,明显高于PS(P<0.01);随SP-C浓度的增加γmin逐渐降低,RS-3的γmin降至(0.7±0.1)mN/m(与PS相比,P>0.05)。通气20min时,PS组、RS-3动物的潮气量分别达到(25±7)ml/kg、(25±4)ml/k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L组(P<0.01)。结论 不含SP-C的合成脂质表面活性低,加入SP-C后构成的重组PS表面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男性IC的诊治效率. 方法 2010年1 -12月收治男性IC患者18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耻骨上区和腹股沟区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症状.18例均曾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且治疗无效.按照NIDDK的IC诊断标准,根据PUF表评分>15分、钾离子通透试验(PST)阳性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发现“红斑征”确诊IC.18例治疗前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行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4 mg,疗程1个月;同时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2%利多卡因20 ml+肝素3.75万U+5%碳酸氢钠5 ml),每周2次,疗程12周. 结果 18例患者水扩张术后采用PUF表评分和24h排尿卡记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PUF评分值分别为(19.2±4.1)、(13.6±2.4)分;24 h平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1.5±3.9)、(7.5±4.3)次;24h平均每次排尿量分别为(159.5±30.8)、(241.7±4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男性IC与(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可通过PUF评分、PST试验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研究感觉/运动神经损伤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体系的影响,初步探讨周围神经调节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前根(运动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anterior rhizotomy group,ART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posterior rhizotomy group,PRT组);单纯胫骨骨折组(sham operated group,SO组).分别于骨折术后7、14、21、28d处死大鼠,在骨折处上、下5mm部位取骨痂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RP、OPG、RANKL的表达;采用软件Image-proplus 6.0进行图片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GRP在SO组各时间点均呈强阳性表达,术后14 d和21 d,SO组、ART组和PR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G在SO组术后7d呈强阳性表达,以后逐渐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术后14 d,PRT组和SO组、A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SO组和PRT组、A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在SO组21 d为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14 d,PRT组和ART组、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SO组和ART组、P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CGRP能够调节OPG/RANKL的表达量的比值,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失神经支配(尤其是感觉神经)导致CGRP对OPG/RANKL表达的调节作用降低,这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完整的神经支配是正常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病(ICL)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5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ICL患者18例,术前诊断右心房黏液瘤2例,右心房或右心室内血栓2例,肺栓塞2例,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肿瘤3例,下腔静脉占位病变9例.全组经心脏超声、磁共振、螺旋增强CT和血管造影检查.18例ICL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胸部切口,胸腹联合切口或腹部切口行平滑肌瘤切除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血管超声检查示右心房、下腔静脉、双侧肾静脉及双侧髂静脉内均未见肿瘤栓子.随访5 ~ 106个月,平均(49±42)个月,1例未完全切除肿瘤患者于术后5个月复发死亡,余17例随访无症状,术后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7例.应用Kaplan - Meier生存曲线计算ICL术后5年生存率为(93±5)%.结论 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的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甲状腺手术后血肿是甲状腺手术后罕见但可致命的并发症,应受到多医疗学科的关注。近期,来自困难气道协会(DAS)、英国内分泌和甲状腺外科医生协会(BAETS)和英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ENT UK)共11名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制定了《甲状腺手术后血肿的处理:系统评价和多学科共识指南》。指南涵盖监测、识别、甲状腺手术后急救箱、甲状腺手术后疑似血肿的管理、血肿清除、日间甲状腺手术、培训、术前沟通和知情同意、术后沟通及机构政策等,并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对于保证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性。虽然该指南是专为甲状腺手术制定,但很多原则也可能适用于头颈部其他类型的手术。甲状腺手术后血肿的紧急决策和处理,需要麻醉科医师的深度参与。麻醉科医师在甲状腺手术后血肿的处理中担任重要角色,故应合理决策,重视氧和,为改善患者预后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腱索折叠和人工腱索两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上述两种成形术治疗的5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6±11.3)岁.其中腱索折叠组23例,人工腱索组27例.结果 围手术期腱索折叠组病死率13.0%(3/23),高于人工腱索组的3.7%(1/27)(P=0.19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总随访时间为278人年.两组晚期死亡各3例,5~8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为70.0%±18.2%,人工腱索组为86.8%±9.2%(χ2=8.17,P=0.046).再次手术腱索折叠组4例,人工腱索组1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6±17)个月;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3.3%±15.2%和100%(χ2=12.06,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腱索折叠术是ALP成形术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腱索成形术矫治ALP在远期生存上要优于腱索折叠术. 相似文献